根据中国新闻网的报道,韩国共同民主党前党首李在明正式宣布将参加第21届韩国总统选举。这位几度从刺杀案中死里逃生的人物,再次站上聚光灯中心。支持者视他为“平民代言人”,反对者则警告“这是将韩国带入左翼民粹主义的灾难”。但不管怎样,李在明还是来了,带着一套要颠覆尹锡悦路线的完整剧本,从经济再分配,到外交转向,再到中韩关系的“有限回暖”。

李在明提出“经济民主化2.0”,是一场向资本既得利益的正面冲锋。他计划把财阀企业税率从25%提高到30%,把钱用在年轻人的就业、底层民众的基本收入上。这听起来像是社会主义在东亚的一次小试牛刀,但问题是,韩国经济高度依赖三星、现代等巨头,想一刀切“逆天改命”,是改革还是冒险?而他的对手们——国民力量党候选人韩东勋、国民之党安哲秀,纷纷抛出“外资逃离”“投资下滑”的预警。很明显他们在打“资本恐慌”这张牌。
在外交政策上,李在明的主张几乎全部在跟尹锡悦路线唱反调。对美,他不想跟随芯片封锁,想保留技术战略自主;对朝,他准备重启开城工业园和金刚山旅游,恢复南北联系;对华,反对Chip4芯片联盟、想推动中韩自贸协定升级,并主动提出中韩碳中和示范区设想。这对韩国来说,是一条高风险的外交钢索:他要做好被华盛顿“划清界限”的准备,却也可能赢得北京的“战略喘息”。全民基本收入、公共住房限制房价涨幅、医疗和养老金双扩容,这是一场向社会底层的大规模再分配。而这种“政策狂飙”,李在明愿意赌,但整个韩国愿意跟他一起赌吗?
李在明现在很“高调”,但其实这个阶段有很多雷区,不知道他有没有考虑到。釜山龙山开发案仍未终审,一旦最高法院在12月前宣判,将触发《公职选举法》剥夺资格条款。有人甚至认为,韩国政坛或许正酝酿一次“技术性阻击战”。前段时间 2024年遭刺事件仍在影响他的发声能力,他只能依赖电视和网络,与 “街头动员”的传统模式相比,缺乏冲击力。尽管“遇刺同情票”短期内拉升了支持率,但长久依赖“受害者叙事”可能削弱其“强领导者”形象。保守派反扑火力全开:经济恐慌、安全危机、对朝“绥靖”标签……右翼阵营几乎搬出所有剧本,全力阻击这位“左翼民粹斗士”。
韩国历任总统几乎无一善终,财阀、司法、舆论构成的“铁三角结构”,是任何变革者都必须对抗的深层秩序。李在明这次如果真赢了,他一样要面对这三重炼狱:社会撕裂横亘眼前:青年要福利,老年要养老金; 青瓦台魔咒也是如影随形:他想动检察系统,却可能被系统反噬。若在国会未能取得过半席位,将面临“总统有权无力”的局面,被拖入无休止的政治内耗。在尹锡悦时代,中韩关系滑入谷底:美军中程导弹进驻、Chip4计划推进、“限韩令”未解封,2024年双边贸易额下滑11.3%,中韩影视合作几乎冻结。
而李在明主张“重回务实”,这不是“亲中”,而是清醒的利益导向:“韩国离不开中国市场”,这是他的原话。如果他赢,韩国将走上一条高福利、软外交、强调社会公正的“进步主义试验田”;如果他败,则保守派将宣告“韩国不欢迎民粹”,维持与美国绑定的路线。韩国正站在“重塑命运”的路口,而中国,也要做好准备迎接一个更复杂、更多变的邻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