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公安部、自然资源部等八部门发布的《2024年度国家级检验检测机构监督抽查结果》引发行业震动。此次“双随机、一公开”行动中,100家国家级机构被抽查,32家问题缠身,其中10家因涉嫌出具虚假报告、超范围检测、使用过期资质等严重违规行为被重点曝光。这一结果不仅暴露了检验检测行业的监管漏洞,更将公众对“数据真实性”的信任危机推至台前。
“国家级”机构何以沦为数据造假重灾区?
此次抽查聚焦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监测、机动车检验等高敏感领域,但问题机构占比高达32%。例如,部分机构被查出“使用过期资质认定证书”,其检测报告的合法性直接存疑;另有机构涉嫌“超范围出具检测结果”,如未获认证却擅自开展特定项目检测,这类行为可能导致重大公共安全隐患。更值得警惕的是,部分机构甚至伪造数据,为不合格产品“背书”。市场监管总局已责令问题机构限期整改,并将10家情节严重者移交属地部门处理。
值得注意的是,检验检测机构的资质认定本应是行业准入门槛。根据《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机构需满足固定场所、专业技术人员、合规设备等硬性条件,并定期接受评审。然而,部分机构通过伪造材料或利用监管漏洞取得资质,暴露出资质认定流程中“形式审查”与“实质能力”的脱节。
当前,检验检测行业违规行为屡禁不止,处罚力度过轻是重要诱因。尽管国家已将相关处罚金额从10万元提升至30万元,但相较于检测机构动辄数百万甚至上千万元的违规收益,这样的处罚标准仍显得“隔靴搔痒”。以某知名检测机构为例,其通过虚假报告获取的合作项目年收益超千万元,而30万元的最高罚款仅相当于其3天的营业收入,违法成本与收益严重失衡。
这种“高收益、低风险”的畸形利益格局,实际上变相纵容了检测机构的违规冲动。违规机构往往心存侥幸,认为即使被查出,罚款也仅仅是其巨额收益的“九牛一毛”,从而导致违规行为屡禁不止。这种现状不仅严重破坏了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更对消费者权益造成了潜在威胁。
为扭转这一局面,【清扬君·日化舆情分析室】建议相关部门建立“阶梯式处罚+行业禁入”的惩戒体系。对于初犯者,应处以违法所得3-5倍的罚款,大幅提高其违法成本;对于屡教不改的违规机构,实施“双罚制”,不仅要对机构进行重罚,还要追究相关责任人的个人责任,让违规行为的直接责任人也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对于情节特别严重者,应永久性取消其资质认证,并将其列入行业黑名单,彻底清除其在行业内的生存空间。
只有让违规者真正付出“倾家荡产”的代价,才能从根本上扭转当前的违规乱象,形成有效的震慑力,让检测机构不敢轻易违规。同时,这也需要监管部门加强执法力度,确保各项处罚措施能够落到实处,让“权威检测”真正回归其应有的公信力,为市场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日化美妆行业:虚假报告的“隐秘角落”
【清扬君·日化舆情分析室】调查发现,检验检测乱象并非孤例,日化美妆行业更是重灾区。一些品牌为夸大产品功效,与第三方检测机构合谋虚构数据,例如将普通保湿成分包装成“抗衰黑科技”,或通过选择性披露检测结果误导消费者。更有甚者,直接伪造检测报告,利用消费者对“权威认证”的信任牟利。
这类行为不仅违反《广告法》《反不正当竞争法》,更直接触犯《检验检测机构监督管理办法》中“严禁出具虚假报告”的底线。然而,由于检测机构与企业的利益捆绑,加之消费者鉴别能力有限,此类乱象长期隐匿于市场暗角。
如何构建检验检测行业新生态
近年来,针对检验检测行业的乱象,市场监管总局持续加大监管力度,不断探索创新监管模式。2024年的监督抽查工作更是亮点频出,首次实现了市场监管总局、公安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交通运输部、水利部、海关总署、国家药监局等八部门的联合执法,开创了“进一次门、查多项事”的协同监管新模式,极大地提升了执法效率和监管效能。与此同时,资质认定改革也在稳步推进,通过“三管齐下”的组合拳——简化流程为合规机构减负、强化惩戒形成震慑效应、技术赋能实现智慧监管,多措并举推动行业健康发展。
然而,政策规制只是治标之策,要从根本上解决行业顽疾,还需构建“政策引导+市场培育+社会共治”的立体化治理体系。
在市场培育方面,政府应通过设立专项扶持基金、实施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政策,支持第三方检测机构升级检测设备、引进高端人才,提升其核心竞争力。同时,联合行业协会制定细分领域的检测标准,并建立动态更新机制,确保技术规范与产业发展同步,为行业提供明确的指引。
产学研融合也是推动行业发展的关键。应积极推动检测机构与重点实验室共建“检测技术联合创新中心”,在化妆品功效评价等关键领域突破技术瓶颈,推动检测技术的不断创新和进步。
此外,还需健全信用机制,将检测数据质量纳入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实施“红黑名单”分级管理,形成优胜劣汰的市场选择机制,让诚信经营的企业脱颖而出,让违规者寸步难行。
创新监管建议:针对日化美妆等消费领域,【清扬君·日化舆情分析室】建议率先试点“检测报告区块链存证公示平台”,构建从样品采集、实验室检测到报告出具的全链条可信追溯体系。该平台应实现检测数据实时上链、不可篡改、公开可查,通过技术手段打造透明可信的质量认证机制。让每一份检测报告都能在阳光下“晒”出真实数据,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质询。只有当检测机构的数据经得起全民检验,这些报告才能真正成为消费者手中的“放心凭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美丽消费”的安全与品质。
清扬君点评:
检验检测是质量的“守门人”,数据真实性关乎公众健康与市场秩序。此次32家机构的“暴雷”是一记警钟。而对于日化美妆行业,虚假报告的终结,或许正是行业走向规范化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