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卖茶二十余年,IPO后的八马茶业如何打破消费者的刻板印象

食品商业 2025-01-24 04:23:31

作者丨佑木编审丨橘子

八马茶业曾被誉为中国茶叶市场的高端代表,在历经多次尝试上市失败后,终于在今年1月向港交所递交了IPO申请。与此同时,胖东来,这一并不专注于销售茶叶的零售企业,却在2024年一举取得了6.19亿元的业绩,成为茶叶市场的黑马。

两相对比,专业卖茶二十余年的八马茶业顿时黯然失色?

屡败屡战

近日,八马茶业在港交所递交了上市申请,正式冲击港股。多次谋求上市的八马茶业也再次引发了业内的广泛关注。作为定位“中国高端茶叶市场的领军企业”,从最初的冲刺A股,到最终选择转战港股,这一路走来可谓坎坷。

公开资料显示,八马茶业成立于1997年,依托福建安溪铁观音的强大产地优势,一度成为中国茶叶行业的标杆企业。

早期,八马茶业凭借着铁观音、武夷岩茶等知名品种,占据了国内高端茶市场的重要份额。2015年,八马茶业迎来了资本市场的第一次重要布局,成功挂牌新三板。当然,这只是八马茶业融资之路的起点,并未标志着其顺利进入主流资本市场的终结。

事实上,茶企要想顺利登陆A股,似乎总是面临着难以跨越的“命运障碍”。福建安溪铁观音、信阳毛尖、四川竹叶青、杭州龙井等多家知名茶企的IPO均以失败告终,导致不少茶企不得不绕道A股,转战港股或新三板。例如,曾冲刺A股失利的澜沧古茶,最终通过港股上市成功,而中国茶叶至今仍未能够顺利进入资本市场。

2018年,八马茶业从新三板摘牌,计划转战A股。经过几年的准备和反复的调整,八马茶业于2021年向深交所提交了创业板IPO申请。然而,资本市场对茶企的审核远比预期复杂。茶行业的特殊性——产品价格透明度低、市场分散、行业整体发展滞后等因素,使得八马茶业的财务数据真实性成为监管部门关注的焦点。

2022年,八马茶业主动撤回了深交所的上市申请,并开始积极筹备在港交所上市的计划。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这一现象背后,与茶行业本身的一些特殊“属性”密切相关。

首先,原叶茶行业的产品价格往往难以判断其公允价值,尤其是不同品类、品牌、产地的茶叶价格差异较大,且存在价格虚高的情况。其次,原叶茶行业高度分散,众多小规模的生产商和经销商使得市场结构复杂,难以形成统一的价格标准和市场规则。此外,许多茶叶供应商仍然是个体户或小型家庭企业,这使得行业的透明度较低,财务数据真实性难以验证。

他表示,这或许会让人联想到A股的獐子岛,茶企在存货管理上可能存在类似问题:通过存货调整来调节利润,这种做法令其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无法得到充分保证。正是这些行业的天然特征,构成了茶企IPO的核心难题。

当然,从企业本身的“成色”看,八马茶叶还是“站得住脚”的。

招股书显示,2022—2023年,八马茶叶实现营收分别为18.18亿元、21.22亿元,实现净利润分别为1.66亿元、2.06亿元。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9个月,其实现营收为16.47亿元,实现净利润为2.08亿元。公司近年的业绩,一直在稳步提升。

截至2024年9月,八马茶业在中国拥有3498家线下门店,其中3224家为加盟店,占比超过90%。加盟商所带来的收入,占据了八马茶业营收的半壁江山。2022年、2023年及2024年前三季度,八马茶业通过加盟商销售实现的收入分别为9.12亿元、10.73亿元及8.19亿元,分别占同期总收入的50.2%、50.6%及49.7%。

然而,2024年前9个月,八马茶业向加盟商销售茶叶的毛利率仅为46%;相较之下,直营门店的毛利率为78.2%。这也意味着,八马茶业虽然拥有庞大的线下网络,但在保持盈利能力和控制成本方面依然面临挑战。

外行“抢饭”

与八马茶业运营现状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胖东来的崛起。作为一家并不专注于茶叶的零售企业,胖东来凭借其强大的品牌效应和独特的商业模式,在茶叶市场异军突起。

据了解,2024年,胖东来茶叶的销售额突破6.19亿元,其中许昌地区的茶叶销售额为4.58亿元。相比之下,八马茶业虽然在中国高端茶叶市场处于领先地位,但其整体销售额和市场表现却被“胖东来”抢了风头。

有业内人士指出,胖东来在茶叶销售上的成功,并不仅仅依赖于其茶品的品质,更重要的是其品牌所带来的信任度。由于市场上茶叶价格普遍不透明,消费者在购买茶叶时常常面临“被坑”风险。而胖东来通过自身品牌的影响力,成功构建了消费者对其茶叶品质的信任。因此,消费者愿意为胖东来的茶品买单,即使价格相对较高。

例如,胖东来的一款福鼎白茶“贡眉”,虽然售价明显高于市场平均水平,但依然获得了大量消费者的购买。此外,胖东来的茶叶毛利率普遍在30%至40%之间,但相较于大多茶叶品牌的定价,仍能保持一定的市场竞争力。

在茶业行业,信任显得尤为重要。一位茶业经销商举例称,“这背后不仅是合理定价的因素,还离不开消费者的信任支撑。和快消品不同,部分茶友在预订后需等待两个月才能收到货,这种等待若没有足够的品牌信任,往往会影响他们的购买决策。”

一位消费者表示,“胖东来在许昌只有两家有茶叶销售,天使城店据说是最热闹的,我们就是去天使城购买的。胖东来茶叶因为购买的人多,店铺面积不够大,也就七八十平的样子,无法容纳太多人进店,所以现在是每天限额600人。这600人的限额,是前一天晚上8点钟开始线上抢号的。没抢到号就没办法进店购买。”

他补充道,“为什么去胖东来买茶?因为他不坑人,品质还成,就这么简单。”

与胖东来的“成功”相比,八马茶业的商业模式则较为传统,且面临着更多的竞争压力。

一方面,八马茶业主要依赖加盟商和线下直营店的销售渠道,且线下门店的毛利率较低。此外,八马茶业的品牌建设仍然停留在较为传统的“高端”茶叶营销上,虽然其产品质量优秀,但在当前信息化、数字化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八马茶业似乎并未能真正抓住消费者的变化需求。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对于品牌茶企来说,特别是那些依赖渠道铺货的企业,提升服务和降价的难度还是比较大的。要做到这一点,必须重新构建渠道体系,尽量扁平化,甚至考虑把渠道简化成直销终端。这不仅仅是价格的问题,更需要一种新的模式设计,让各个环节都能实现共赢,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业务持续发展。

此外,茶企还需要在观念上进行转变,把茶业销售从单纯的商品交易,转变为一种服务型的经营模式。我们不再只是卖茶,而是为客户提供选茶、品茶的全方位服务,甚至可以延伸到健康、社交等领域。这样,茶行业就能更加突出它的社交和连接特性,也能够为更多从业人员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上述人士表示,茶行业正在逐步从过去的分散发展模式向更加精细化、品牌化的方向转型,品牌企业将不得不面对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何以IPO”这个问题的背后,突破传统的茶叶营销模式,真正适应新时代的消费需求,茶企才能迎来属于自己的春天。

0 阅读:0

食品商业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