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药品过期,西安立案调查能否重塑医疗底线?

药斗说社会 2025-02-21 06:25:43

中新网 2 月 18 日电 据西安市雁塔区卫生健康局微信公众号消息,2025 年 2 月 15 日 11 时许,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卫生监督所、雁塔区长延堡市场监管所接到群众举报,反映西安雁塔仁济医院存有过期药品的问题。卫生、市场执法人员立即前往该院进行调查核实。

经现场核查,该院二楼输液治疗室急救推车中存放有过期药品,执法人员对过期药品进行了现场扣押。雁塔区卫生监督所已责令医院停业整顿,对其诊疗行为规范性进行核查。雁塔区长延堡市场监管所已对该院立案调查,并将依法依规严肃处理。

作为医院,本应是守护老百姓生命健康的堡垒,药品则是这座堡垒中的 “武器”。然而,西安雁塔仁济医院被曝存有过期药品,立即引起广大百姓热议,让公众对该院医疗安全的信任产生危机。此次西安相关部门迅速立案调查,能否重塑医疗行业底线,成为社会关注焦点。

药品过期绝非小事,其潜在危害不容小觑。

从药效层面看,过期药品的有效成分可能降解,无法达到预期治疗效果,延误患者病情。比如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药物,若因过期药效不足,在关键时刻可能无法有效缓解患者症状,导致严重后果。更可怕的是,过期药品可能产生有毒物质,对患者身体造成直接伤害,像一些抗生素类药物过期后,其化学结构改变,可能引发过敏反应、肝肾功能损伤等不良反应。尤其在急救推车中发现过期药品,更是令人脊背发凉,毕竟急救场景争分夺秒,每一秒都关乎生死,过期药品的存在无疑是在患者生命通道上埋下 “定时炸弹”。

这起事件背后,暴露出医院管理的重重漏洞。

在药品采购环节,可能缺乏严谨的供应商筛选机制,对药品来源把控不严,致使一些质量存疑、临近过期的药品流入医院。储存过程中,未严格按照药品储存条件执行,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影响药品保质期。比如需要冷藏的疫苗,若储存温度不当,会加速变质。药品使用管理同样混乱,未建立完善的有效期预警和盘点制度,使得过期药品长期 “躺” 在急救推车,无人问津。

而医院管理层难辞其咎。

若管理层真正重视医疗质量与安全,就该建立严格的内部监督体系,定期检查药品管理情况。但现实是,这些监管机制或缺失,或执行不力,反映出管理层对医疗质量的忽视,对患者生命安全的漠视,将经济效益置于患者权益之上。

西安相关部门迅速行动,卫生监督所责令停业整顿,市场监管所立案调查,彰显出对医疗违法违规行为零容忍的态度,但要重塑医疗底线,仅靠这一次处罚远远不够。

医疗监管需常态化、精细化。

监管部门不能仅在接到举报后才行动,应建立日常巡查机制,深入医院各个角落,对药品采购、储存、使用全流程监督。加大对违规行为惩处力度,提高违法成本,形成强大威慑力,让医疗机构不敢、不能、不想违规。与此同时,建立健全药品追溯体系,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药品从生产到使用各环节信息可查,一旦出现问题,精准溯源。

医院自身要深刻反思,加强内部管理。

完善药品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各岗位在药品管理中的职责,确保责任到人。定期开展药品管理培训,提高医护人员药品安全意识与专业知识。强化内部监督,成立专门监督小组,定期检查药品管理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社会层面,应畅通投诉举报渠道,鼓励群众、媒体参与医疗监督。

建立医疗行业信用评价体系,将医疗机构药品管理等情况纳入信用考核,对信用不良的医疗机构限制其发展,促使其重视医疗质量。

医疗安全关乎每一个人的生命健康,是医疗行业的底线与生命线。

西安这起医院药品过期事件为整个医疗行业敲响警钟,上了一堂生动的警示教育课。希望通过此次事件,相关部门的严格执法与医院的积极整改,能重塑医疗底线,让医院真正成为守护老百姓生命健康的坚固堡垒,让公众重拾对医疗行业的信任。

信息来源:中新网

编辑:良佑

审核:弘毅

0 阅读:8

药斗说社会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