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长“狮子大开口”,商人缘何“趋之若鹜”?利益背后的医疗乱象

药斗说社会 2025-02-23 05:05:40

在法治社会不断推进的当下,我国医药领域的腐败问题却如一颗毒瘤,侵蚀着医疗行业的健康肌体。2021 年,江西省某医院院长熊某的落马,牵出了一系列令人瞠目结舌的医药领域商业贿赂案件,让我们得以窥见这一行业暗处的污浊。

院长熊某与行贿人罗某之间达成的口头协议堪称 “狮子大开口”。罗某为承接医院药品业务,竟与熊某约定将药品销售利润的一半返还。随后,又在医用耗材采购、总务采购等方面故技重施,利润同样平分。在这看似疯狂的利益分配背后,是熊某手中权力的肆意滥用。而罗某之所以 “趋之若鹜”,原因也显而易见,在熊某权力的保驾护航下,他在 2008 年至 2021 年间,仅通过销售三种药品就获利过千万,在其他业务上也收获颇丰。

这种畸形的合作模式,根源在于医疗行业权力缺乏有效监督,使得个别掌权者能够将公共资源变为个人谋取私利的工具。

医院招标本应是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竞争机制,在熊某等人的操作下,却沦为了 “私人订制” 的闹剧。罗某利用与熊某的关系,通过虚假邀标、泄露底价、按自己有利条件制作招标文件等手段,轻松拿下项目。供货商直言没有罗某的关系就无法中标,这无疑是对公平市场秩序的公然践踏。医院招标制度的初衷是为了保障患者权益,引入优质产品与服务,如今却被扭曲成了利益输送的渠道,使得那些真正有实力、有质量的企业被挡在门外,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竞争环境。

“花式行贿” 更是将这种利益勾连 “链条化”。罗某从最初的现金行贿,到后来为规避调查采用投资房产等方式,行贿手段不断翻新。他通过打通医保科、采购科、临床科室等关键岗位,构建起了从药品准入、采购到使用的完整利益链条。这不仅反映出腐败手段的隐蔽性与复杂性,更凸显了医药领域腐败问题的严重性。在这一链条中,每一个环节都成为了吞噬医疗资源、损害患者利益的 “黑洞”,极大地增加了群众的就医负担。

医药经销商罗某长达十年的精准围猎,构建起全链条腐败体系,这一现象警示我们,医药领域的腐败问题亟待解决。江西省医保部门开展的穿透式价格监管行动,为整治这类乱象提供了有益范例。通过深入调查,从法院卷宗信息入手,顺藤摸瓜锁定生产企业,最终让企业下调价格、返还不合理收益。这一做法直接针对问题根源,从源头上遏制了腐败滋生的经济土壤。

要彻底整治医药领域的腐败问题,仅靠一次行动远远不够。

1.必须强化对医疗机构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机制,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内。

2.要加大对行贿、受贿行为的惩处力度,提高违法成本,让心存侥幸者望而却步,不敢越雷池一步。

3.要加强行业自律,提高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从思想根源上杜绝腐败的滋生。只有多管齐下,才能打破权力与资本的畸形共生关系,净化医疗行业环境,让医疗回归救死扶伤的本质,切实减轻群众的就医负担,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

信息来源:国家医疗保障局网站

编辑:良佑

审核:弘毅

0 阅读:0

药斗说社会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