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企发布会最近是不是有点“不对劲”?
以前恨不得把“遥遥领先”刻在脑门上的大佬们,现在咋都变得这么“低调”了?
这背后的葫芦里,到底卖的啥药?
说白了,这“静音”模式,可不是车企们心甘情愿按下的暂停键。
4月16日鸿蒙智行新品发布会上,余承东对智驾的描述那叫一个温和,啥“强大的能力”、“巨大的提升”,听着就跟隔靴搔痒似的。
想当年,问界可是“无智驾不问界”的代言人,现在呢?
智驾内容被打散成零星碎片,恨不得藏起来,这反差,啧啧啧。
这可不是个例。
要说以前啊,恨不得把“准L3级”贴脑门上的岚图,现在也开始“正本清源”了。
岚图CEO卢放直接喊话:“现在市面上对智驾等级的传播非常模糊……这些都只是L2级智能辅助驾驶,不能脱手脱眼……”这话说得,颇有点“浪子回头金不换”的味道。
这“静音”背后,监管这把达摩克利斯之剑,算是高悬头顶了。
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研究中心都发话了,虚假宣传,轻则罚款,重则吊销执照,甚至牢底坐穿!
你品,你细品,这分量,谁敢顶风作案?
这不,4月15日,何小鹏直接把智驾改口成了“智能辅助驾驶”,3月10号还“自动驾驶”呢,这变脸速度,比翻书还快。
还有小道消息说,车企内部都开始自查了,啥“脱手”、“脱眼”,统统禁用!
但话说回来,这“静音”模式,光靠监管可不行。
技术这块,也得跟上才行。
特斯拉Autopilot事故频发,那可是血淋淋的教训。
2016年5月7日,佛罗里达州那起自动驾驶致死事故,直接把自动驾驶的遮羞布给扯了下来。
华为ADS虽然一直在迭代,但离真正“自动驾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理想汽车也“怂”了,把L2+辅助驾驶宣传调整了,更加强调辅助性质。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用户也不是傻子。
小米SU7交通事故,直接把智驾舆论推上了风口浪尖。
现在大家对智驾的认知,也越来越理性了,与其听你吹得天花乱坠,不如看看实际表现。
也不能一棍子打死。
规范宣传是好事,但创新也不能停。
2023年起,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都出台了自动驾驶管理条例,这既是约束,也是保障。
2024年1月,吉利汽车银河E8上市,智能驾驶配置及宣传策略调整,侧重用户体验和安全。
这说明,车企们也在努力寻找平衡点。
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靳玉志在4月19日阿维塔06发布会上的表态:“我们的智驾很好,你们可以相信它,但国家相关部门已经要求,规范了宣传,因此我后续的发言都是在辅助驾驶的框架内,不会跳出这个框架。我们的智驾现在都是辅助驾驶,手不能离开方向盘,眼睛也不能离开驾驶方向。”
4月23日的上海车展,车企们又将拿出什么样的“新姿势”?拭目以待吧!
这“静音”模式,是暂时的蛰伏,还是永久的转向?时间,会给出答案。
“用户也不是傻子”?买这些车的90%+是冲“智驾”去的,之中估计又有50%是冲“自驾”去的……[吃瓜]
牛皮总有吹破的一天!互联网车企忽悠傻子的日子也结束了吧
现在叫首屈一指,以前只是说2句,现在把首屈一指全程打在央视公屏上
程序已经设计好了,实在来不及,提前0.2秒退出智驾,司机自己负责。高速以100公里的速度开,每秒钟是28米,别说提前0.2秒,就是提前两三秒退出给司机的反应距离也才50-80米,这还不算人机接管判断必定产生思维延迟时间。在高速上这点反应距离一脚老刹车也刹不住。任何5秒以下退出智驾的都忒么该判厂家负全责。每次事故都是智驾退出甩锅给司机
这狗贼就该判无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