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的长河中,无数名将书写了战争艺术的传奇,但真正能保持不败战绩者寥寥无几。他们或开创兵法体系,或以弱胜强扭转国运,或震慑外敌开疆拓土。这些“常胜将军”的军事智慧与实战成就,至今仍是战略研究的经典范本。本文就跟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历史上未尝一败的十位名将。
1、孙武孙武用兵如神,以“伐谋伐交”颠覆战争逻辑。他的战绩不算多,不过为数不多的战绩是相当的耀眼。公元前506年的柏举之战,孙武辅佐吴王阖闾,以3万兵力大败20万楚军,仅用十天攻破楚国都城郢,创造了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
孙武为人推崇的是他的军事能力,他的战略思维超前,提出"上兵伐谋""不战而屈人之兵",强调心理战和资源消耗战;战术灵活多变,善用地形气候(如《九地篇》),首创"攻其无备,出其不意"的突袭战术;治军手段严明,用"吴宫教战"斩杀宠妃立威,建立铁血军纪。
他将战争系统化总结为《孙子兵法》,提炼出"知己知彼""兵贵神速"等至今通用的军事原则,其虚实结合、避实击虚的战术思想,不仅影响中国两千多年战争史,更被现代商战广泛借鉴。虽具体战例存疑,但其军事理论体系的完整性和实用性堪称冷兵器时代巅峰。
2、吴起吴起是一位军政全才式的人物,以“魏武卒”革新了冷兵器时代战争模式。
吴起是战国初期的军事家、政治家和改革家,通晓兵、法、儒三家思想。与诸侯76战全胜64次,其余平局,助魏国夺取河西之地,在楚国变法强军,南平百越、北拒三晋。在鲁国时率弱旅击退强齐;投奔魏国后训练出精锐“魏武卒”,以五万兵力在阴晋之战大败五十万秦军,创下战国早期最悬殊胜绩;后入楚国推行变法,南平百越、北并陈蔡,三次击退晋国进攻,使楚国“兵震天下”。
他的军事思想写入《吴子兵法》中,其中提出“内修文德,外治武备”的军政结合理念,强调“审敌虚实而趋其危”的精准打击原则。不过吴起的下场不太好,因变法触动贵族利益而惨遭杀害。
3、白起白起是战国杀神,歼灭战鼻祖,人送外号"人屠",以“积小胜为大胜”改写战争规模。
白起是秦昭襄王时期的著名将领,为秦国开疆拓土,一生70余战全胜,专治各种不服。这哥们的战绩单堪称战国版"灭国流水线":伊阙之战砍翻韩魏联军24万,鄢郢之战水淹楚国都城淹死数十万,华阳之战八天狂奔千里剁了魏赵联军15万,最狠的长平之战活埋赵军45万,职业生涯累计歼敌超百万——相当于战国中期全球1%人口被他团灭。
白起的作战原则就是快准狠,他首创"消灭有生力量"的战争理念,打仗就像做数学题,每次必算清对方粮食能撑几天、援军多久能到。白起虽然一生无败绩,但是并没有留下兵书。而且他的结局也不太好,因为触怒秦昭襄王被逼自杀。
4、李牧李牧是攻防大师,以步兵克制骑兵的战术至今被奉为经典。
李牧是战国末期赵国人,战国四大名将之一,他的前半段时间长期驻守在赵国的北部边疆,以步兵全歼匈奴骑兵十余万,打得匈奴几年内不敢南下。后来李牧又被调到赵国西部边疆与防备秦国,肥之战暴打桓齮,番吾之战双杀秦军,两次把秦国东出计划打回泉水,尤其是用"坚壁清野+侧翼包抄"组合拳,把秦军铁骑揍得怀疑人生。
对于秦国来说,李牧就是秦国东出的绊脚石了,所以秦国便使用了反间计,赵王迁中了秦国的离间计,派人夺取李牧的兵权。不久后李牧被杀害。就在李牧被杀的第二年,赵国都城邯郸被秦军攻破,赵国也走向了灭亡。
5、韩信韩信在短暂的一生中打出了无比辉煌的战绩,可以说刘邦能够夺得天下韩信有很大的功劳。
韩信也算是打了一遍灭六国之战,暗度陈仓帮刘邦杀回关中,开启楚汉争霸副本;井陉之战背水列阵暴打赵军,顺带教20万敌军跳河;潍水之战沙袋堵河坑杀项羽头号打手龙且,洪水冲走楚军二十万;垓下十面埋伏逼得项羽自刎,直接给刘邦发皇帝体验卡。韩信以其杰出的军事才能横扫魏、赵、代、燕、齐诸国,并数次以兵支援刘邦。
不过韩信的下场是非常的惨,在帮刘邦打完天下后秒变工具人,先被贬淮阴侯,又被吕后萧何联手做局,未央宫里被竹签子捅死,临死前怒喷"飞鸟尽良弓藏"——完美诠释什么叫"用完就扔"。
6、卫青卫青是汉武帝时期与匈奴作战的主要统帅,他一生七次出击匈奴,收取河南地,为汉武帝时期汉朝在汉匈战争中所取得的胜利作出巨大的贡献。龙城首秀捅了匈奴祭祖老巢,终结汉军逢匈必跪的黑历史;河套闪电战抢回"中国第一套"草原区,给长安城装上防盗门;漠南之战追着匈奴单于砍,把漠南草原打成无人区;漠北决战和外甥霍去病组"大汉骑兵天团",横穿大漠暴打左贤王,匈奴被迫开启西迁副本。
虽说有天大的功勋,不过卫青为人还是比较低调的,打完漠北之战就主动退群,躲过汉武帝晚年的发疯期,自然病逝后陪葬茂陵,可惜死后家族被巫蛊之祸牵连。
7、霍去病霍去病与舅舅卫青是汉武帝时期的帝国双壁,他的战绩也很耀眼,甚至达到了后世武将难以企及的高度。
霍去病是大汉帝国最强00后战神,堪称古代版闪电战狂魔。这哥们18岁出道,24岁封神,战绩比开挂还离谱:18岁带800骠骑直插匈奴腹地,把单于爷爷家当旅游景点打卡(河西首战);20岁玩两次河西闪电战,连抢匈奴祭天金人+收服整个河西走廊,气得匈奴唱《失我祁连山》;22岁漠北决战,带着五万骑兵狂飙两千里,砍翻左贤王七万精锐,在狼居胥山搞出中国武将最高成就——封禅刻字套餐,从此"封狼居胥"成战神毕业证书。
霍去病的战绩在后世也只有寥寥数人能够达到。然而或许是天妒英才,霍去病在打完漠北大战两年后就去世了,时年24岁。汉武帝调来玄甲军从长安列队到茂陵陪葬,整出个"祁连山"形状的坟头。
8、慕容恪慕容恪是十六国时期鲜卑战神,将游牧战术与汉地兵法融合,一生从无败绩。
慕容恪是慕容皝第四子,前燕战神兼劳模,鲜卑慕容家的六边形战士,堪称冷兵器时代完美打工人。15岁就开始随军征战,21岁暴打高句丽,把对方国王追成辽东马拉松选手;连环十战锤爆战神冉闵,最后在廉台之战用"铁锁连环马+步兵方阵"套餐活捉这位猛男;北灭宇文部、东揍扶余国,给前燕刷出河北+辽东豪华版图;晚年坐镇邺城,边种田边暴打东晋北伐军,把桓温怼得怀疑人生。在慕容恪的辅佐下,前燕的疆域达到最盛。慕容恪的结局还算是不错的,没有因功高被皇帝猜忌所杀,而是得以善终。
李靖是唐朝军界的旗帜,他是大唐的战神,一生从无败绩。
李靖堪称是全能统帅,从江南水网到高原荒漠皆能“因敌制胜”。武德四年(621年),任行军总管辅佐李孝恭平定割据荆楚的萧铣政权。趁秋汛率两千战船顺江东下,以“攻心为上”之策招降三十余城,仅用两月便克江陵,收服岭南五十余州。次年平定辅公祏叛乱,以“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之计突破丹阳防线,彻底肃清江淮割据势力。
贞观三年(629年),以定襄道行军总管总统诸将北征,以精骑三千夜袭定襄,使颉利可汗部惊溃,又奔袭阴山,一举灭亡东突厥,使唐朝疆域自阴山北直斥大漠;贞观九年(635年),以65岁高龄远征吐谷浑,顶住高原缺氧、补给断绝之困,采用“分进合击”战术深入星宿海,迫使其王伏允自焚,拓地西至且末。
除了军事战绩以外,李靖的军事思想也流传了下来,他还教出了苏定方、侯君集这样的大唐灭国名将。李靖的晚年也是比较好的,图形凌烟阁,贞观二十三年(649)年以79岁高龄善终。
10、常遇春常遇春是朱元璋麾下的头号打手,自诩“十万军可横行天下”,被朱元璋赞誉为“虽古名将,未有过之”。
常遇春的军事生涯虽然只有短短的15年,但是也是从无败绩。至正十五年(1355年),于采石矶之战首建奇功,率轻舟冒箭雨强渡长江,破元军水陆防线,为朱元璋夺取金陵奠定根基。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鄱阳湖决战中,亲驾火舟冲入陈友谅舰队,焚毁敌舰数百,扭转战局,终使汉政权覆灭。
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任北伐副帅,与徐达共率二十五万大军克复山东、河南,破潼关而入陕西,仅十月即完成“驱除胡虏,恢复中华”第一阶段战略。洪武元年(1368年),北伐军克大都(今北京),常遇春率轻骑追亡逐北,连克上都、开平,将元顺帝逐出漠南,彻底终结元朝百年统治。
洪武二年(1369年),班师途中暴卒于柳河川,年仅四十。太祖恸哭辍朝,追封开平王,配享太庙。其“开拓之功高于诸将”的评价,至今镌刻于南京明功臣庙碑文之中,与徐达并称“帝国双璧”,永耀青史。
小结:
从孙武的“伐交”智慧到霍去病的千里奔袭,从白起的歼灭哲学到李靖的全域适应,这些不败名将的共同特质在于:超前的战略眼光、精准的敌情判断、极致的战术创新。他们的胜利不仅是武力的碾压,更是智力与体系的胜利,其军事遗产至今仍在影响现代战争理论。正如《孙子兵法》所言:“胜兵先胜而后求战”,不败神话的背后,是对战争本质的深刻洞察。
岳飞呢?狄青?郭子仪?王翦
我喜欢对外战的英雄,像霍去病,卫青,还有李靖,岳飞,狄青。
霍去病最牛逼!!!!
暗度陈仓不是韩信打的,是刘邦采用韩信之计自己指挥的!也不是暗度,是三路齐出!也没啥十面埋伏,刘邦摆的五军阵,十面埋伏出自元杂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