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国内巨头担心被华为控制灵魂时,张兴海说我肉体都不要了

千秋过往 2025-01-27 16:24:34

在2008年,乔布斯在第一代 iPhone 推出后不久,随着手机系统功能的不断拓展和延伸,乔布斯意识到汽车将是整个苹果智能生态链中的重要一环。

但这个项目直到乔布斯去世多年的2014年底,才由蒂姆·库克签署批准文件,苹果公司正式启动了一个秘密项目——泰坦计划,建造自己的汽车。苹果此举不仅是要将人类最常用的两种设备关联起来,而且目标更大,他们要实现L5驾驶。

根据全球公认的驾驶自动化分级:L0—L2属于“驾驶辅助”——车还是你在开,但系统可以给你打辅助,比如提醒你要追尾了,突发情况时紧急制动等;L3—L4属于“部分自动驾驶”——车可以自己开,只在突发情况和关键时刻需要你上手接管;L5属于“完全自动驾驶”——连方向盘、油门踏板、倒车灯都不需要你做任何操作,你可以在车上睡大觉、与女朋友“打友谊赛”。

但是在2024年,苹果宣布终止造成计划,究其原因有很多,主要有“步子迈太大,领导人决心不强,高层频繁更换,方向模糊不清”,这些随便拿出一个都是死穴的问题,苹果全犯了。

作为同样拥有敏捷科技嗅觉的华为,早在2009年就开始对车载模块的试水开发,但2010年中兴通讯因为把一批含有美国技术的产品出售给伊朗,违反美国禁令,被美国制裁并罚款9亿美元的事件彻底打乱了华为原本的布局,汽车不再是重中之重,因为华为还有很多课要补。

任正非在高管会上询问大家:“我们的产品终将与美国企业有一战,如果到了那一天美国制裁我们,我们怎么办?”于是华为的主要精力几乎全部投入到科技“护城河”和“防火墙”的建设中,后来傲视群雄的麒麟芯片和现在睥睨天下的鸿蒙操作系统都是在那个时期开始上马的。

一直到四年后的2013年,终于腾出手来的华为才正式成立了车联网业务部,进军汽车行业,即便如此,华为的主要精力依旧集中在通讯终端手机业务上面。

然而在2018年12月1日,形势突变,加拿大无理扣押了华为首席财务官孟晚舟,接着特朗普签署行政令,以“科技网络安全”为由,将华为列入出口管制“实体清单”,并层层加码,从禁止美国企业为华为供货到凡是使用了美国技术、美国软件设计和制造的半导体芯片等产品,均不能向华为供货。这意味着,华为芯片断供,无法制造手机、平板、服务器了。

一个企业要生存、要活下去,最重要的是现金流。摆在华为面前只有两条路,一条是快速解决手机的芯片问题,恢复手机业务的造血功能,但这条路不知道能不能走通,技术要求太难了;还有一条是找到新的“现金奶牛”。

逆境中,华为壮士断腕,出售荣耀,将资金全部投入到汽车研发。彼时的华为相信只有汽车,才能填补手机缺失的空白,任正非斩钉截铁地说:“即便华为的汽车业务一年亏损几十亿美元,也必须做下去。”

所以在2019年,华为开始加码汽车业务,正式成立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业务部。华为没有直接下场造车,因为欧洲是华为传统业务的重要市场,也是全球汽车产业的主要基地,华为不想将欧洲的车企巨头变成敌人。

同时国内的巨头都有国企背景,华为也得罪不起,为了打消各个车企的担忧和疑虑,任正非态度坚决地承诺:“华为5年之内不造车,只做智能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协助汽车厂商造好车。”

为什么任正非不说华为永远不造车呢?因为没人相信,任正非以前说过“华为永远不做手机”,结果在手机行业做得那是风生水起。

一切就绪后华为主动出击,找到上汽、广汽等这些行业巨头寻求合作,被这些巨头全部拒绝,巨头们公开表示:“绝对不会和华为合作,因为那样意味着把灵魂交给华为,只剩躯体。这样是不能接受的,我们要把灵魂掌握在自己手中”。可问题是你们有过灵魂吗。

华为很无奈也很无语,你们曾经把灵魂和肉体都交给大众、丰田,现在居然不愿意肝胆相照,这简直是当年慈禧太后的翻版“宁赠友邦,不予家奴”啊!

华为只能退而求其次,找到北汽。北汽对华为的防范也很深,虽然双方签署了全面业务合作协议,但北汽只把华为当作一个软件供应商来用,而不是让其提供全套的解决方案。

北汽不允许华为工程师进入他们的车间,不允许他们参与整车设计,甚至在后期产品中刻意弱化华为品牌的色彩。

问题是你自身有这个能力吗?软件和硬件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传统车企强于硬件而弱于软件,新能源车的重中之重恰恰是软件,你不让软件开发者参与造车,能有多大的产品力。再说没有了华为这块金字招牌,北汽顶多算三流品牌。

所以在2020年10月,搭载了华为智能网联、智能电动解决方案的北汽ARCFOX极狐上市后,在汽车市场上没有掀起任何波澜。不死心的北汽在2021年再次推出搭载了华为自动驾驶系统的极狐阿尔法S全新HI版,结局还是一样,惨淡收场。

北汽始终无法与华为坦诚相见,让华为空有一身傲骨,却无法发挥。

无人扶我青云志,我自踏雪至山巅。没有奇迹,那就让我来创造,于是华为找到了濒临倒闭的小康。小康是重庆的一家传统车企,在中国的造车榜上根本排不号,属于打酱油的角色。这家公司最早是造摩托车的,后来切入汽车业,靠低价面包车一战成名,不过沉也沉得快。。

2021年,华为找到小康合作,原因无他,此时的小康正陷入转型困境,急需合作伙伴。其实小康的科技嗅觉不差,在2016年就开始进军新能源领域,不比那三大造车新势力动手迟,不过兜兜转转花了很多钱,依旧成效寥寥。

小康在2019年发布了自己的第一款增程式SUV赛力斯SF5,在整个2020年全年卖出去1051辆,不少还是靠内部采购指标完成的。

所以在2020年,不出意外,小康出现22.34亿元的巨额亏损。生死之际,小康的老板张兴海权衡利弊后,一锤定音,把灵魂交给华为,双方进行深度合作。

华为对小康的电动车品牌赛力斯进行了魔改,但受制于先天不足,升级有限,因为华为的金字招牌,销售虽然大幅增长,比华为加入之前提升数倍,但那是因为基数太差了,具体到数字全年也才卖出去8509辆。

自古华山一条路,这个结果让原本还抱有一丝希望和顾忌的张兴海再无牵挂,把设计、研发、营销全盘交给华为主导,打造一个全新的品牌——AITO问界。

这是华为第一次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随心所欲的去实施自己的思路和理念。华为把能用到的华为零部件全装了上去,包括智能座舱、电驱动系统、音响单元和鸿蒙系统,这也是首款搭载鸿蒙系统的汽车,纯华为血统。

这一刻华为终于迈出了万物互联的第一步,实现了乔布斯的设想,把人类最常使用的两种工业产品合为一体;这一刻科技无国界,我们再现“美国负责设想,中国负责实现”的奇妙“配合”。

问界由余承东在华为产品发布会上侃侃而谈,介绍了一个多小时。这是人类汽车历史上,首次由一个手机厂商来发布其他车企生产的汽车,随后问界入驻华为的手机体验店售卖。

张兴海真的是完全豁出去了,这相当于汽车行业最关键的源头和终端都交给华为掌控,他不仅出卖的是小康的“灵魂”也包括小康的“肉体”,但结果非常好。

问界M5三个月交付过万,意味着小康不再是汽车行业“打酱油”的角色;当问界M7问世时,已经具备了爆款潜质,其热度甚至超过了手机,3天收获订单6万辆;而问界M9一经推出,更是牢牢占据国内50万以上价位的头把交椅,打得当年在中国市场叱诧风云的奔驰、奥迪、宝马三大巨头步步后退。

君以国士待我,我以国士报之。

问界系列的横空出世让“小康”打了翻身仗,同时对华为而言,投石问路大获成功,造车就剩下一层窗户纸了,一捅就破,但华为这个时候展现出大将风范,毫无保留地将问界系列的商标和相关专利以25亿元的价格转让给“东风小康”,让其安心,同时用事实昭告天下,华为真没有亲自下场造车的打算。

面对华为的初心不改,以及小康迅速扭亏为盈,并在2024年实现利润高达50多亿人民币后,曾经拒绝华为的车企动心了,首先站出来的是陷入百亿巨额亏损的广汽,第一个吃起回头草。

如今在国内,北汽、长安、广汽、江淮、奇瑞等传统车企都跟华为有合作了;国外巨头,日本三大汽车制造商之一的丰田和日产、一汽奥迪等也都纷纷加入华为的智驾系统。

华为再次证明了自己,干哪行就能在哪行刚到行业第一。如今在手机方面,华为逆转胜,实现了芯片自研,2025年华为手机计划重返全球市场,目前已经在全球60多个国家展开宣传活动。下一步,将是依托汽车继续走出去,并通过汽车和手机覆盖全球,推动万物互联的全球战略,击破安卓和iOS的防线。

1 阅读: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