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物如人,常有灵性。尤其那些曾经伴随人们走过艰难岁月的器物,仿佛生命的一部分,透过时光的河流,渐渐成为骨中之肉、肉中之骨……
在豫剧大师陈素真的义女弟子、祥符调老艺术家关灵凤的家里,至今珍藏着一块一尺见方的铝板,这是她的老伴儿霍林亲手为她打造的。
铝板的用途是什么?为什么关灵凤会如此爱惜、珍视呢?
走近这块铝板,了解到它背后的故事,我们才知道,这块小小的铝板,承载了一个女子太多的顽强执着、对艺术的痴心追求,也承载了一对夫妻至死不渝的鹣鲽之情……
寻找光源:黑暗中的奋起
在诸多豫剧名家中,豫剧大师陈素真的义女、弟子关灵凤一直被人们称为“豫苑苦菜花”。与和她同时代的艺人相比,她的这份苦仍是那样的沉重和不幸!
1952年,关灵凤加入开封和平剧院,年方19岁的姑娘第一次登台演出就赢得了满堂彩,她的嗓音高、亮、甜、宽、柔、润、高低不挡、真假嗓结合婉转自如,把祥符调悠扬、柔润、缠绵的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但不幸的是,一次意外,让她患上了严重的眼疾,双目几乎失明。刚在舞台上绽放光彩,却一下子陷入无边的黑暗,犹如遇到了扑灭生命之火的飓灾。痛苦、绝望之时,她想到了以死结束自己的生命。有一次,趁人不在跟前,她悄悄下了床,踉踉跄跄向电源摸索过去。医护人员及时发现,一下子拉住了她。
唯一的慰藉是,她的右眼还残留些许的光感,如果眼前有亮光,她便能依稀分辨出光源所在。上帝对她关上了所有的门,但仍然心怀慈悲地为她留下了一道窗户的缝隙。有光,便有方向。关灵凤重新登台的决心更强烈了。
可是戏曲表演舞台上,唱念做打极为讲究,一招一式都有程式化的要求,不仅要求台步准确、动作精确,还要出神入化地通过面部表情传神达意,给舞台下的观众塑造栩栩如生的人物。关灵凤所宗的陈派,是豫剧舞台上唱念做打最为讲究的一个旦行流派,不但表演程式多、技术难度高,而且动作运用极为讲究。——可是,这些动作,失明的关灵凤如何完成呢?团里负责后台工作的一位师傅看她登台心切,着实可怜,便想起在舞台一侧增强光柱的办法,给她黑暗中摸索的表演以些许提示。
半年后,剧团贴出了“关灵凤重新登舞台,今晚夜场《雷峰塔》”的大海报,当晚的演出非常成功,关灵凤如同凤凰浴火涅槃新生,重新获得了艺术生命。可尽管她几度奋起,双目的视神经却随着时间的推移加重萎缩,视物变得越来越艰难,光感随着年龄增长开始下降,有时一转身,光线顿暗,台步仿佛不那么稳健了。
直到有一天,关灵凤的先生霍林想到了一个办法,决定试一试。他知道,凭关灵凤扎实的基本功,和烂熟于心的演出程式,只要让她认准舞台中心位置,她就可以行动自如,“凭中心定方位”。考虑了电灯泡等其他形式、经过反复试验,他才找到了一个可以反射光源,又不影响其他演员和台下观众的东西给关灵凤定位——就是一块铝板。
铝板一尺见方,打磨光滑,再刷上一层厚厚的白漆,放在舞台中心,反射舞台上方的灯光,发散出淡淡的光芒,既不影响同台演员,又不会令台下观众察觉,就是一个绝佳的“定位器”。
戏曲舞台上的表演讲究出将入相,还要走九龙口,关灵凤出场,便凭借台中心的铝板反射光,估略到台心的距离,在心里画上一张舞台方位图。然后跟着锣鼓点,施施然行至九龙口,来一个闪亮的亮相。一下子引得台下掌声雷鸣,叫好阵阵。
有了铝板的定位,关灵凤犹如吃了定心丸,循着心中的舞台方位图,唱念做打,一丝不苟,行卧坐立,有如常人。她演《三上轿》,有一场独坐灯下刺绣的戏,期间有后退、回身,放灯,刺绣,起立,观望、返回,再起立等一系列动作,面前隔着桌案,她要一次次准确绕过桌案,行至台前,常人行动尚且不易,何况一个眼盲的人?但凭着铝板的指示,她每次都完成得丝毫不差,莲步轻移,水袖婉转,粉腮透着娇媚,一双大眼睛依然那么炯炯有神,谁也看不出来,这双眼睛的背后,竟是一片漫无边际的黑暗……
坚守光源:深情照亮生命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锣鼓依旧,观众依旧。
重新登上舞台的关灵凤凭借熟稔于心的演出经验和精湛的唱念做打的功力驰骋在高台之上。1956年,河南省首届戏曲观摩演出大会举行,年轻的关灵凤在名角云集、群芳吐艳、竞争激烈的盛会上,获得一等奖。1957年,她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并担任开封市豫剧二团团长。不断的摸索实践中,她推出了难度更大的《穆桂英挂帅》、《樊梨花征西》等剧目,在她演出的剧场门前,常常挂着客满的牌子。可是,演出再当心,有时候,也会出偏差。
一天,在演全本《白蛇传》时,其中“水漫金山”一场中的激烈武打场面,双目失明的关灵凤与师兄强庭梁对打,打到热闹处,说时迟,那时快,关灵凤一刀劈下,“扑”的一下,她觉得好像劈着什么东西了?但是程式依然没什么差错,师兄仍然配合默契,越打越紧,终于二郎神战败逃下,关灵凤一个漂亮亮相追下场,观众看得过瘾,拼命叫好拍巴掌。走到后台,关灵凤找到师兄,伸手一摸,师兄的头已经流血了。这件事令关灵凤心里非常愧疚和难过。她最害怕的就是自己的眼盲给同事造成麻烦。为此,她只有更加刻苦练功。
回忆起其中艰辛,关灵凤的心中便总是浮现霍林的影子。在黑暗无边的世界里,她经历过多少次绝望的挣扎,多少悲痛的颓丧,都有霍林的陪伴和鼓励,有了他,和他的铝板,她才攀援过黑暗之井,重新回到地面。
每次演出前,霍林提前放好铝板,带她在舞台上反复熟悉道具和表演区域,手把手教她熟悉桌椅和道具的摆放位置,从舞台一侧到另一侧,从出将到入相,他们仔仔细细用手触摸一遍。让关灵凤在心中勾勒出一副三维立体的舞台图。每次演出开始,霍林便牵着她的手送到上场口的位置,再到另一侧静静站着,等她演出结束之后下场……
每一个演员,都爱惜舞台如同生命,甚至超过生命。对关灵凤来说,舞台上的一招一式,一举手一抬足,才是她真正全面的人生。
1982年的初春,年已50岁的关灵凤在霍林的陪伴下,率团到北京演出,在王府井的吉祥大戏院推出霍林亲自执笔编排的陈派名剧《三上轿》,受到首都戏曲界的高度赞扬。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陈素真,闻讯专程从天津赶往北京观看关灵凤的演出,师徒二人在后台相见,感慨万千。
对关灵凤来说,先生霍林的爱,恩师义母的爱,都似黑暗中的灯塔,给了她前进的指引和方向。
梆子有温,弦子有情,一块铝板,像一颗夜明珠,引领关灵凤在黑暗的世界里重新为自己构建了一座舞台。这座舞台,因为用心、用真情搭建而无比珍贵。超过了一切装修豪华的剧院。在关灵凤的心中,也许,那才是世界上最豪华、最庄重的殿堂。
一块铝板,一生痴情。时光荏苒,如今,这块铝板已经陪伴了关灵凤近半个世纪的时间。有了它,她在心中点亮了艺术的灯;有了它,她找寻到人生真爱的火源;有了它,她也学会了反射自己,照亮他人,用不尽的火光,尽可能发挥自己的余热,回报社会,回报人民。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关灵凤的铝板,映照出她如梅花般傲然的生命,无论冰雪覆盖,还是雷电击顶,她都风姿卓然、凌绝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