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聿明一生的黑点,换个人是否就能避免?

萧武弹史 2023-11-16 16:48:39

说到杜聿明,就会说到从缅北野人山败退回国时损失惨重的问题。

这个问题确实是他一辈子的黑点,不能不承认。

但有两个需要注意的问题:

1.如果还是这个撤退路线,其他人指挥,是否结果能比他指挥更好?似乎也不可能。

2.换一个人,是否会和孙立人一样,跟着英国撤到印度,而不是往国内撤退?

这个问题稍微复杂点,但其实也没那么复杂,因为当时绝大多数黄埔系将领的选择都会是和杜聿明一样。

孙立人之所以选择直接去印度,在其他黄埔徐将领看来,是因为他是“英美帝国主义的走狗”(杜聿明的话)。

而且,还需要考虑的问题是,在撤退之前,重庆和史迪威、英印军之间的关系。

杜聿明虽然奉命担任远征军第一路军副总指挥,实际上就是他在指挥,但他在作战指挥中其实完全是只听命于重庆的常公,而不听命于史迪威的。

因为这次出动的三个军,真正能打仗的就是第五军一个军,杜聿明是军长,常公还特意叮嘱过他,不能听史迪威的。

杜聿明在缅甸多次正面直接怼史迪威,一点面子都不给留,有时候连罗卓英的面子也不给。

另外,还有个基本的事实,远征军在缅甸作战的时候,英国人到处挖坑,不肯予以协助,始终对中国人进入印缅有疑虑,有时候甚至愿意把物资留给日本人,也不肯给远征军。

在同古会战中,200师和新22师其实总体来说表现不错,因为这时候96师还在后方,没赶过来,所以杜聿明能指挥两个师和日军硬刚半个月,已经很不错了。

在同古会战指挥,撤退的时候,原定计划也是经过滇西回国,但是因为那边的第六军和六十六军两个军被日军击溃,第五军退路被堵了,只好翻野人山回国。

东线是英国人在指挥,结果也把日本人放过去了,完全没管事先商定的作战计划,等于完全把远征军的右翼完全让给了日本人,作为指挥官,杜聿明的心情可想而知。

这种情况下,日军正在追击英军,英军在往印度撤退,英国人建议远征军往印度撤退,史迪威也要求远征军往印度撤,杜聿明是什么感想?

因为有之前的一系列不愉快的合作(英国人多次挖坑)杜聿明这时候的判断就是英国人其实就是骗他们去给英国人做后卫,掩护英国人往印度撤退。

而重庆这时候的命令就是让杜聿明直接回国,不管英国人和史迪威说什么,都往国内撤。

后来的事实也证明,去印度并不算是一个特别好的选择,很屈辱,孙立人还帮英军解围过,进入印度境内的时候依然被英军强行缴械。

所以,杜聿明后来在回忆远征军的时候反复说,当时这是个民族大义问题,中国军队,凭什么要听你英国人的,更何况还是坑过他多次的英国人?

你就是把杜聿明换成宋希濂,或者其他黄埔系将领,也会和杜聿明一样,直接回国,而不是去印度。

他们这些黄埔前几期的人,多数都是有起码的朴素的民族主义和爱国情绪的,在民族大义这种问题上一般而言还是不太含糊的。

即使从个人角度说,这也是对常公的忠诚度的一次压力测试。

所以,杜聿明不畏艰难险阻,宁可率军翻山越岭直接回国,也不肯去印度吃嗟来之食,在常公看来,这就是经受住了大风大浪的考验。

回国之后,常公对杜聿明也始终是信任有加,多次委以重任。

至于后来抢占东北和淮海战役,虽然宋希濂也曾经有过机会,但其实杜聿明始终都是首选。

无论淮海战场的绝对主力第五军,还是东北的新一军、新六军,都是杜聿明指挥过的部队,所以他肯定是首选,除非他确实是腾不出手。

2 阅读: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