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为什么打掉既得利益集团?因为他要加强皇权

萧武弹史 2023-12-05 10:48:04

汉武帝消灭一切既得利益阶层?这历史是在哪儿看来的?

汉武帝只是改造了原来的权力结构和体系,把原来的军功阶层对政治的垄断打掉了,并不是说把整个军工阶层都打掉了。

因为汉武帝之前,千石以上的官员基本上都出自功臣之家,或者是军功阶层。

但这不是因为军功阶层对社会资源的垄断导致的贫富分化,而是出于一个非常单纯的理由,就是军功阶层妨碍了他的皇权。

所以说,汉朝初期到汉武帝时期,差不多六十年的时间里,相当于把战国到秦统一的历史重演了一遍,汉武帝最后才完成皇权的集权。

因为刘邦和诸侯的约定相当于一个契约,非刘氏不得王,非功臣不得侯,这是一个需要双方都遵守的契约。

非刘氏不得王意味着,除了刘邦家族的人之外,其他人既不能当皇帝,也不能凌驾于功臣之上,因为封王就意味着爵位在功臣之上。

非功臣不得侯,也等于刘邦承诺,除非是有重大军功,否则也不能随便封侯,和其他功臣家族平起平坐。

这些既是功臣对刘邦家族"永远绝对忠诚"的承诺,也是刘邦对功臣家族永远共享富贵的承诺,所以说是一个双方的契约。

在汉武帝之前,军功阶层对九卿之类的朝廷高级职务基本上都是垄断的,但比例也在逐步下降。

尤其是经历了刘邦晚年和吕后时期对功臣的一些打压措施之后,剩下还在舞台上活跃的家族都对皇权保留着比较大的尊重了。

到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之后,同姓宗室诸侯的问题也开始得到缓解,军功阶层的特权也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约束。

到汉武帝时期,开始选拔一些非功臣家族出身的人担任比较高级的职务,尤其是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这样的职务。

此外,汉武帝还加强了内廷对外廷的制约。

因为汉朝的政府就是三公府,也就是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三府,国家运转的行政中枢就是三公府。

遇有重大事务决策的时候,需要皇帝下诏,九卿集议,形成统一意见之后,才能交给三公府付诸实施。

在这个结构里,皇帝虽然有最后的决策权,但多数情况下实际上只能被动同意。

汉武帝增加了内廷的机构设置和人员,也就是尚书,为他收集和整理各方面的情况,提供参考意见。

这样皇帝在面对大臣奏疏的时候,就更有把握给出自己的意见。

这也是汉武帝独尊儒术的重要背景。

以前功臣之家的后人生来就可以直接当官,读不读书都一样,读什么书都一样,所以很多功臣喜欢黄老之术,研究修仙什么的。

汉武帝提倡儒学,也是因为儒学的传播更加公开,没有那么隐秘,什么人都可以读,所以汉武帝可以提拔一些出身比较低微的人当官。

同时,这也意味着他改变了规则,只有读书才能当官,哪怕你是军功阶层,也一样要先读书才能当官,能不能当官的主动权就在皇帝手里了。

所以说,汉武帝确实打掉了军功阶层的既得利益,但受益的并不是普通老百姓,而是皇权本身。

比如卫青、霍去病,都是外戚家族,这才是最大的受益者。

打个比方说,你们村里大家都很穷,只有一个大户,来了个土匪把他家抢了,但是财物都被他自己拿走了,这和村里的穷人有什么关系?

只有土匪带着村里人把大户家抢了,把财物都分了,这才是和村里穷人有关的事。

1 阅读: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