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三桂写信劝父亲做忠臣,否则他做不了孝子!转身就投降了多尔衮

歪史 2022-01-06 23:59:09

崇祯末年,局势杂乱,当时朱由检已经无法统驭全局,京师瘟疫盛行、数十万军队战斗力瓦解,关外满清虎视眈眈,关内李自成张献忠把巴蜀和黄河以北的官府彻底摧毁,随后两者都立起自己的国号年号。

稳定以后,李自成挥师北上包围顺天府,崇祯要求各路将领支援无果,本人吊死,而后李自成占领紫禁城,原来大批的明朝官吏都投降李自成,等待他们的不是加官进爵,而是严刑拷打。

其中包括统帅关宁铁骑的吴三桂的父亲吴襄,当时在顺天府的他也一起和家人陷入李自成军中,随后投降,这时候李自成军队的作为就是展现了土包子进城的所有正常操作。

一面志得意满的兆祥明朝旧将。一面把俘虏的明朝文官武将严刑拷打,顺便搜罗他们的家眷肆意凌虐,吴三桂就是其中一个典型,作为他效忠对象的崇祯撒手人寰,手握数万铁骑的他的一举一动都有改变局势的可能。

但是,李自成的表现完全符合一个土匪的正常水平,即使当时他已经准备再次登基,君临天下,他派人招降吴三桂,随后又有人对吴三桂的家眷严刑拷打,追讨犒军的银两、他的部将霸占吴三桂的爱妾陈圆圆,又胁迫吴襄写信招降吴三桂。

几经犹豫,因为消息隔绝已经答应投降的吴三桂,在得到他家人被严刑拷打、爱妾又被霸占的消息之后,还没来得及投降的他之间和李自成水火不容,接到父亲的信之后,他声情具貌的写了一封家书。

侧闻圣主晏驾,臣民戮辱,不胜眦裂!犹忆吾父素负忠义,大势虽去,犹当奋椎一击,誓不俱生。不则刎颈阙下,以殉国难,使儿素绱号恸,仗甲复仇;不济则以死继之,岂非忠孝媲美乎!何乃隐忍偷生,甘心非义,既无孝宽御寇之才,复愧平原骂贼之勇。夫元直荏苒,为母罪人;王陵、赵苞二公,并著英烈。我父唶宿将,矫矫王臣,反愧巾帼女子。父既不能为忠臣,儿亦安能为孝子乎?儿与父诀,请自今日。父不早图,贼虽置父鼎俎之旁以诱三桂不顾也。男三桂再百拜。

滑稽的是,这个久负盛名的汉奸在信中义正言辞的指责父亲的不能够做忠臣,而是屈身投降李自成,当时吴襄等人因为禁不住李自成的拷打而投降,吴三桂的信很明确地表达了一个观念。

因为吴襄没有忠于皇帝,他未能以身殉国,慷慨赴国难,导致他自己不能为父亲尽孝,因为他要报君父之仇,将会提兵攻打李自成,替崇祯皇帝报仇,这时的吴三桂,俨然一个大义凌然的忠臣,为了大家,而放弃自己的小家。

如果仅仅如此,相信吴三桂的形象可以说是光明磊落的忠臣形象。毕竟,自古忠孝不能两全。按照吴三桂信中的意思,如果吴襄能够慷慨死国,既能不负皇恩,又能给自己一个榜样。

但是吴襄的投降让吴三桂里外不是人,如果忠于皇帝,必然陷入不孝的彀中,而如果遵从吴襄的要求,自然又陷入不忠的泥潭。他表示,这是一个艰难的选择,早年吴襄曾经教导他要报答圣眷。

所以,最后把话锋一转,指责父亲不能尽忠,甚至不如巾帼女子,但是他不一样,将和父亲诀别,反正你不是忠臣,就别怪我不是孝子了。

如果吴三桂真的是这样想的、这样做的,不管如何,都不能对他指责苛刻要求,毕竟忠于国家、忠于朝廷是一个军人的基本原则,可是他做的事情让人瞠目结舌, 在给吴襄去信的时候,吴三桂已经和多尔衮建立了战略同盟,互为支援,换句话说就是,吴三桂已经有了退路,这时候才大义凛然的指责吴襄不能赴死,活脱脱的刻画了一个势利小人的嘴脸。

这样的做法,根本和忠无关,至于孝,简直是逆子,说是卖父求荣一点都不为过,卖掉父亲家人的性命而换来自己的生存。

0 阅读: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