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晚年杀樊哙,看似昏聩实则深谋远虑,背后的考量超出常人所料

采蓝说历史 2025-01-03 15:30:56

在《史记》和《资治通鉴》中,都记载着刘邦临死之前想诛杀大功臣、好兄弟还是连襟的樊哙:

《史记·樊哙列传》:是时高帝病甚,人有恶哙党于吕氏,即上一 日宫车晏驾,则哙欲以兵尽诛灭戚氏、赵王如意之属。高帝闻之大怒,乃使陈平载绛侯代将,而即军中斩哙。陈平畏吕后,执哙诣长安。至则高祖已崩,吕后释哙,使复爵邑。

《资治通鉴》:汉高帝十二年(公元前195年),高帝病甚,人有恶樊哙云:“党于吕氏,即一日上晏驾,欲以兵诛赵王如意之属。”帝大怒,用陈平谋,召绛侯周勃受诏床下,曰:“陈平亟驰传载勃代哙将;平至军中,即斩哙头!”

上述这两段史料大致都是讲了同一个意思:刘邦在生命最后一年,身体眼看就不行了,这个时候有人找刘邦打樊哙的小报告,说樊哙早已跟吕后结党,只等皇上您一驾崩,就对您最宠爱的戚夫人和赵王刘如意拔刀相向。结果,刘邦听后果然很生气,便让陈平和周勃去替代当时正在领兵讨伐卢绾的樊哙,并将樊哙就地诛杀。后来,是老机灵鬼陈平想出了磨洋工的办法——故意在路上磨磨蹭蹭,一直等到刘邦去世后,才把樊哙押送到长安。樊哙因此获救,并恢复待遇。

这一段故事乍一看,很多人都是直接反应,强烈谴责刘邦不念旧情、昏聩糊涂,为了维护心头肉戚夫人及赵王刘如意,不惜对跟随自己多年的功勋老臣、草根兄弟还是连襟的樊哙动刀。甚至会这是草根皇帝滥杀功臣、容不下人的实证。

但是如果对这段历史再三咀嚼,就难发现,事情绝非表面上这么简单,背后是另有玄机的。

樊哙这个人在刘邦集团中很特别。首先,樊哙作战特别勇猛,在刘邦打天下的过程中,攻城掠地,功勋卓著,人家是实权派;其次,樊哙是刘邦起事前的老兄弟,资历老,相当刘邦集团的元老、股东,人家是元老派;最后,樊哙娶了吕雉的妹妹吕媭,是刘邦和吕雉的亲妹夫,相当于皇亲国戚,人家是关系派。

稍微有点历史常识的人都知道,刘邦时代,君主集权的格局尚未成型,也就是说不是皇帝想干什么就能干什么的。仅仅因为一句谗言或者一个未经证实的罪名,刘邦就安排陈平和周勃到军中去对樊哙斩立决,这是不大现实的。第一会造成兔死狐悲的影响,所有功臣派会因此对大汉朝廷心生怨恨和戒备;第二吕后等人也绝不会善罢甘休的;第三陈平和周勃也没有这么大的胆子,尤其是周勃跟樊哙也是老兄弟。尤为关键的是,当时樊哙还在领兵作战,突然袭杀前线军事统帅,这并非儿戏。

所以,这样的樊哙,刘邦仅因为一句“自己死后樊哙会对戚夫人和赵王下手”的流言,就果决地痛下杀手,不辩真伪、不听申诉,丝毫不念曾经过往,不顾阵前斩帅的兵家大忌,怎么看都不符合刘邦的一贯行事风格,也不符合历史常情常理。

那么我们仔细来梳理这个事件的来龙去脉,至少可以发现以下几个重要疑点:

第一、这件事发生的时间是刘邦生命的最后一年,也就是大汉皇权的交接秩序已经明朗和明确了,就是在刘邦死后由太子刘盈继位、由太后吕雉主政。刘邦虽然一直宠爱戚夫人和赵王刘如意,也一直抵触强势的吕家将来会干预朝政,但是他之前的挑战已经不可逆转地失败了,为了阻止刘邦废黜太子刘盈、改立赵王刘如意,人家吕家是把早已隐退的张良都给找出来了,还把连刘邦都请不动的商山四皓给请到朝堂给刘盈站台了。后来,刘邦写了著名的《鸿鹄歌》,意思就是接受现实,不再阻碍吕后一党掌权了。所以说,刘邦因樊哙意欲杀害戚夫人母子为由而先下手为强,逻辑上解释不通,因为只要刘邦一死,戚夫人母子的命运就是吕后说了算,这个时候若是杀了樊哙,只会让戚夫人母子更加没有活命的可能了。

第二、史书上说“帝用陈平谋”,这又是一个难以自圆其说的遮掩。陈平是啥人?滑不溜秋的人精!他怎么可能在现任老板即将不行了的情况下,主动出主意去杀了下任老板的亲妹夫呢?这不是自寻死路吗?再者,若杀樊哙真是陈平的主意,那后来陈平为何要想方设法拖延时间来救樊哙的命呢?直接杀了,说那是刘邦的旨意不就行了?最后,两个版本其实有自相矛盾的地方,《史记》中说陈平怕吕后,《资治通鉴》中说杀樊哙是陈平出主意,既然陈平怕吕后怎么可能出这样的主意呢?所以,只有一种可能,这一切是刘邦故意这么安排的,我让你陈平去杀樊哙,然后还说这一切都是出自你的主意,就是要让你跳进黄河也洗不清。啥目的呢?后面会说!

第三、咱们再来看看刘邦的人员安排其实也是有疑问的。如果刘邦真想杀掉当时手握军权的樊哙,最直接的办法其实派死忠之士去执行斩首行动,然后安排周勃接管军权。但是陈平这种花花肠子极多的谋臣其实不适合去干这种突然斩杀行动的,因为文臣谋士心眼多,没事总是喜欢权衡利弊,想来想去就会平生各种不确定性,比如陈平后来就是各种磨洋工拖延时间嘛!作为混迹江湖几十年的第一大人精,刘邦能不了解这背后的弯弯绕绕吗?可见他派陈平和周勃去杀樊哙是另有目的的,你俩能不能杀了樊哙不重要,重要的是大家都知道你俩一起去杀樊哙了。

那么,既然明知杀了樊哙,也救不了戚夫人和赵王刘如意;明知派陈平去执行诏命,也根本杀不了樊哙,那刘邦如此兴师动众又是为了哪般呢?

其实这一切还得从刘邦的帝王心术和当时权力处境说起!

众所周知,刘邦创业上市的过程,其实是一个众筹融资创业的过程,除了丰沛集团那些老兄弟都入了小股份外,刘邦的自有资本很大程度是来源于吕雉家族。说得难听点,刘邦是用老婆家的本钱在创业。

但刘邦这个人还是非常厉害的,后来为了击败大魔王项羽,又不断进行B、C、D、E轮融资,被融进来的便是韩信、彭越、韩王信、英布等后来的异姓王,但刘邦一直稳如狗地保持着他和丰沛集团绝对控股。

刘邦公司上市后,便开始各种稀释和清除外来股份,也就是逐步消灭各异姓王。

但不管你刘邦多么聪明、多么能干,你终究逃不出老天的手掌心,老天不会给你留足够的时间去解决所有的股权问题。吕家和丰沛集团的股权,他就至死也动不了。他曾经想改立赵王刘如意为太子,其实就是想试探性看看自己能不能动吕家的股本以及丰沛集团的态度,但结果很打脸,一辈子不纠结的刘邦也就再纠结了。就这样吧,肥水不流外人田,公司抬头还是我们老刘家,股权也是基本上掌握在自己老婆和一些老兄弟手里,这就足够了。

但我们也要意识到刘邦本质上也是一个充斥着七情六欲的男人,这男人在利益交割和传承上,永远会把自己的儿子放在老婆前面的。其实传位给太子刘盈,刘邦心里是不抵触的。可是刘盈这孩子性格不够狠,又摊上了吕雉这个能干老妈,刘邦还是有点担心自己打下来的江山慢慢会姓吕而不姓刘。因为吕家不光势力强大、功勋卓著,人家跟张良、萧何、曹参、樊哙、夏侯婴等功勋大臣还都是感情深厚的。

所以,刘邦曾在生命尾声期与诸位老兄弟斩白马为盟约,说“非刘姓者不得为王,非军功者不得为侯,如有违背者,天下共击之”,目的就是拉拢军功集团的老兄弟共同捍卫革命胜利的成果,不能让外人,主要指吕家外戚,窃取了这一胜利果实。

可是,想归想、做归做,怎么能让那帮死在自己后面的那帮老兄弟去贯彻和落实这一构想呢?当时如萧何、张良、韩信等人,要么垂垂老矣,要么已经去世了,刘邦只能寄希望于功臣集团中的青壮派如周勃、灌婴等人。所以,刘邦在死前曾有“安刘氏者勃焉”一说,这实际上就是在给周勃抬份。因为周勃这人为人忠厚老实,厚重少文,没有那么多花花肠子,是最佳的利益联盟人选。

可是政治游戏之中,光靠周勃这种耿直武将也是不行的,得文武搭配才能万无一失。当时,萧何年事已高、张良已经隐退,而且这俩人都与吕后关系极好,萧何曾与吕雉合谋杀害了韩信、张良曾在隐退之后再度出手帮助刘盈稳固太子之位。曹参、王陵、夏侯婴等人则是半文半武,谋略不足,难堪大任,剩下的只有一人可以和周勃互为犄角,这人便是奇计百出的陈平。

陈平是半路从项羽麾下转投刘邦阵营的,他跟刘邦集团的各方面势力交情都不深,还一度跟丰沛集团闹得很不愉快。比如陈平刚刚投靠过来的时候,就被功勋集团以陈平“偷金盗嫂”的坏名声攻击得要辞职走人了,全靠刘邦全力庇护才把他留了下来。

正是因为陈平的政治背景比较空白,导致陈平对刘邦来说特别重要。如果陈平在刘邦死后被吕后拉拢过去了,那他就会成为周勃等人最大敌人;但是如果能趁早把陈平拉上船,他就能成为周勃等人最大的助力。

可问题又来了,陈平加入时间不长,忠诚度这方面还有待考验;再者,陈平这个人性格上过于奸猾,以致于刘邦给了他“智有余,然难以独任”的评价,这种人容易阳奉阴违。怎么办?只能想办法先把他套牢,让他没有更好的选择。

所以,刘邦冥思苦想之后,才想出了“杀樊哙”这出好戏。

首先,樊哙是铁杆的、共知的吕后党核心成员。咱就差没拿大喇叭广播地让陈平和周勃去办他的案,不管成功与否,吕雉是绝对不会再拿你们俩当自己人看了。你们都杀我亲妹夫未遂了,我还是觉得你们跟我是一条心吗?

其次,陈平和周勃本来没啥交情,甚至平时还有点不对付,但这并没有关系,咱安排你俩一起去得罪吕后,把你们绑成一根绳上的蚂蚱了,为了自保,也由不得你们不通力合作、抱团取暖,这就是纳投名状的原理。

最后,其实这一出戏也是唱给吕后看的,我知道我刘邦改变不了什么大势了,但是你也给我悠着点、节制点,别以为我啥都不明白、啥也不敢做,杀樊哙就是为了警告你,只要你过分了,就会有周勃、陈平这样的人出来反抗你的。

刘邦这一箭三雕的“杀樊哙”究竟有没有效果呢?其实还是有的!最直接的效果就是吕雉在刘邦去世前再三询问人事方面的安排问题。其实凭借吕后的智慧,她难道不知道萧何去世之后谁适合当丞相吗?又或者说刘邦指定的曹参就一定是最适合的人吗?这其实是一种默契的妥协!吕后是在通过这一行为向刘邦承诺,即便你走了,我也会尊重你的意愿,不会随心所欲的。

但大家要说刘邦生前布局让周勃和陈平一武一文联合去对抗和制衡吕后的意愿实现了吗?其实并没有!因为人性这东西,很难拐过利益那道关!在吕后打算对刘姓王爷开火,大肆集权的时候,陈平和周勃立马变为乖宝宝,表示自己对大哥和大嫂是一个态度,决不掺和你们家的家事。反倒是王陵拿“白马之盟”为尚方宝剑据理力争了几句。最后,周勃和陈平联合反吕并不是他们牢记着刘邦的嘱托,而是吕后晚年没刹住车,把手伸进了他们的利益盘口。

尽管这件事情在最终效果上有点瑕疵,但瑕不掩瑜,刘邦在思维设计上整体上堪称英明睿智的。这样的设计方案其实是刘邦在当时的处境中所能找出的最好的解决问题的办法了。

所以,我们在现实生活和工作之中,亦是如此。或许我们经常会遇到我们看不懂、想不明白的人和事,千万不要急着去批判、质疑、攻击,而是应该设身处地从多方面去揣摩其背后的合理性,弄明白之后,再去下结论不迟。切莫因为好妄断而逐渐变成一个公认的肤浅之人。

刘邦杀樊哙,其实有点类似于什么呢?有点类似于我们生活之中某人会故意找自己人的茬、给自己人制造问题,做给那些外人看,从而使得自己人和外人两个群体无法进一步兼容。逻辑就是,让自家的狗去咬亲戚家的孩子,从而使得亲戚家没法收养这条狗,逼得这条狗只能老老实实给自己看家护院。

最后,只想由衷地说一句,刘邦你这老六,玩得是一如既往的六六六。

0 阅读: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