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21日,洛克希德·马丁(Lockheed Martin)公司宣布关闭其F-35战机生产线。
这条“重磅消息”被《华尔街日报》惊呼为:“美国军工复合体的至暗时刻。
自2023年中国对洛马实施包含稀土管控、关键零部件禁运、供应链精准打击在内的一系列制裁以来,这家曾经不可一世的军工巨头,市值竟然蒸发65%,甚至不得不向国会申请紧急援助。

有人曾断言“中国制裁不过是雷声大雨点小”,可从这两年的现实来看,中国似乎在打出一手“慢性死亡”的组合拳,效果远超预期。
一、中国制裁思路的变与不变过去十年,中国更多处在“被动挨打”状态,时常面临着来自美国的各种关税、封锁和技术禁运。
如何在保留足够回旋空间的同时,反制对手,成了政策设计的关键。
制裁1.0时代(2018-2022)这一时期,中国虽然也采取了如反倾销税、实体清单等措施,但仍存在明显弱点。
许多美企会以“灰色操作”转移供应链,比如华为被断供后,高通照样通过第三方向华为出售芯片。
中国的政策更多属于“拾遗补缺”的临时防守。

2)数字围栏:通过《反外国制裁法》将追责范围扩展到三级供应商,再想“借壳”从别国转进货源?
对不起,供应链尽头依旧绕不开中国。
3)金融威慑:冻结洛马在华关联公司资产,并彻底切断其在离岸人民币市场的融资渠道,令其财务运转变得艰难无比。
从这一次的升级来看,中国制裁再也不满足于一道关税或一份黑名单,而是利用其产业链和金融资源优势,构建了一个全维度“套索”。

1. 供应链“栓塞”
卡在轴承上:洛马有35%的精密轴承长期依赖中国株洲企业供应。
制裁后,他们只能火速转向日本企业,但零部件成本瞬间飙升300%,交货周期更是延长至18个月。
稀土缺口难填:美国想自建稀土冶炼能力,但即使到2025年,仅能满足15%的军工需求,其余85%依旧缺口严重。
洛马不得不转用低纯度材料,F-35故障率加剧。

2. 财务“失血”,股东都在寻找“跳船”时机!
债务高企:2024年,洛马不得不以高达17%的利率发行紧急债券,利息支出占营收比例由原先的3%猛增至22%。
毛利暴跌:一方面,五角大楼“趁火压价”,洛马的毛利率被往下抬;另一方面,大量股东质疑企业的盈利前景,集体撤资。
市值雪崩也就在所难免。
3. 技术“反噬”,研发归零,产业前景黯淡
机床润滑剂“命门”:中国停止了对洛马生产线必需的高精度机床润滑剂出口,德国产替代品与原有生产线兼容性频频出问题,导致设备频繁罢工。
第六代战机项目被迫停摆:研发经费大量流失,项目团队纷纷出走,洛马在战机领域的竞争力被直接腰斩。
洛马就像被下了“慢性毒药”,每个环节都在逐渐腐蚀或抽离其核心竞争力。

洛马衰落的背后,不仅仅是一个企业的挫败,更是全球供应链正在裂变重组的一面镜子。
华盛顿曾极力推动澳大利亚、欧洲组成所谓“稀土联盟”,却苦于澳方Lynas公司受环保问题与产能局限束缚,欧盟也因自身利益考虑不愿全面跟进对华封锁。
越南、印度虽然坐拥相对低成本劳动力,但产业基础设施薄弱,良品率、稳定性都难以同中国相比,填补不了全球市场的巨大缺口。

1.动态调整制裁标的:通过《关键矿物目录》定期更新制裁项目,达到“对手升一级,我再加几层码”的威慑效果。
2.新兴领域筑起“自主护城河”:无人机、量子通信等前沿领域,中国自行制定技术标准,逼得西方企业不得不“合规性妥协”才能继续进行商业合作。
从现实来看,产业链的分化远不是简单的生产转移那么简单。
只要中国掌握着关键材料、零部件和技术,中国就能在大国中持续加码。

制裁的本质是成本转嫁的艺术。当洛马的股东开始计算止损点时,中国已用五年时间将‘卡脖子清单’变成了‘绞索编织指南’。
——摘自《环球时报》2025年新春社论
注.本文观点基于可公开获取的各方信息,文中部分假设引用仅作示例,正式发表需要确保所有数据与论证均可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