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国,体育繁荣发展的同时,促进哪些产业的发展?

紫山看历史 2023-04-22 01:39:03

民国时,随着国家对体育的重视,体育事业发展繁荣,在体育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体育报刊以及体育服饰的发展,更加提高了人们参与运动的热情。

一、近代体育报刊产业的发展

伴随着西方列强打开中国国门,中西方文化深入交流,近代我国各个领域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急速发展的物质和社会生活给国内的印刷事业带来发展机会。

20世纪初国内开始陆续出现报刊、报业等新式名词,与此相关的新闻传媒业开始在国内生根发芽,其中报刊作为早期极具权威的重要资料来源,真实记录了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体育、科技、时尚等方面的成长与变革。

二、体育报刊发展阶段划分

近代体育的发展与流行大力推动了早期国内体育相关产业的发展。作为我国近代经济、科技、文化等发展的重要结晶,报刊是记录和传播近代体育发展的重要角色。

体育新闻报刊正是在体育运动与新闻报刊新兴传播的双重推动下开始逐渐出现,并在20世纪初单独分支,体育新闻报刊伴随着体育在国内的发展逐渐壮大并在民国时期形成一定的产业规模。

民国时期体育报刊随着体育运动在国内的流行与传播呈现出不同的发展特点,依据近代体育报刊产业在国内的发展历史可以将其发展过程分为四个主要阶段。

第一阶段为近代体育报刊业的新兴萌芽期(1919前)。早期体育报刊的发展主要集中在近代的大众综合报刊中,以普及体育知识,介绍国外体育相关知识为主要内容。

在综合报刊对体育知识的大力普及,例如1872年代创办的《申报》以及1902年发行于天津的《大公报》等都是国内最早对体育相关内容进行报道的大众综合报刊,这一阶段对体育相关新闻的报道并无固定板块和专栏。

伴随体育运动进入近代中国,“体育”开始渗透到民众,1909年我国近代历史上第一本体育专刊《体育界》创办,表明了报刊界内开始将体育视作一类可进行独立报道的刊物,其开创了我国近代创办体育专刊的先河。

1914年《体育杂志(上海1914)》发行,作为进入民国时期的第一份体育专刊,杂志以“健全体魄,振奋精神”为宗旨鼓励社会以及学校积极开展体育;早期体育相关刊物的创办开启了国内近代体育报刊业的发展,为后续各类体育报刊提供了可借鉴的范本。

第二阶段为近代体育报刊业的探索发展期(1919-1927)。这一时期的大众刊物如《申报》《大公报》《时报》《图画时报》等也在进入20年代后逐渐开始将体育纳入专栏进行发行,《申报》中专设“体育消息”专栏介绍国内外体育界大小事件,常与“教育新闻”一同排版。

《良友》杂志也在刊内设置“体育界”专栏,介绍国内外体育大事件,并配以照片,上至各界奥林匹克运动会、亚运会以及华北华东运动会等大型赛事,下至地方区域性单个项目的比赛,此外也刊登诸多普及性的体育知识。

上海良友图书印刷有限公司也于1927年创办了属于公司的体育专刊:《体育世界》,刊中运用大量的插图以及文字对中外著名的体育运动、体育赛事以积极相关运动员进行报道,以转播赛事的方式吸引读者。专业的体育期刊在这一时期开始形成规模并直接推动了近代体育的发展,为后面的体育刊物提供了创作阵地。

第三阶段为近代体育报刊业的黄金繁盛期(1927-1937)。近代体育此时正经历着在国内发展的“黄金十年”,伴随着国内体育事业的稳步发展、各类大小及地方体育赛事的举办和参与、各类体育法典的颁布与施行以及各类体育书籍的撰写,体育报刊业也进入了繁盛时期。

伴随着国内各类赛事的组织与承办,各类运动会特刊及画刊在运动会举办期间纷纷出版,大众报刊开设的体育专栏以及运动会特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数量,这些特刊及画报以页数少、专业性强以及实时性高等特点直接吸引着爱好体育赛事的读者。

国家政府推行的相关政策、社会民众意识的崛起、体育在国内的繁荣发展以及经济的稳定等都推动着近代国内体育期刊在这一时期迅速发展前进。

第四阶段为近代体育报刊业的抗战停滞期(1937-1949)。抗日战争序幕的拉开以及结束国外战争后接踵而来的国内抗战使得中国连续陷入抗战时期,国内政治、经济乃至社会动荡不安。

国内报刊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民众无暇顾及体育直接导致国内报纸销量屡创新低。报刊公司难以存活,许多体育类刊物在这一时期陷入危机,多数刊物伴随着战争的出现销声匿迹,仅剩部分综合类刊物在艰难刊行的同时施以“体育”部分版面。

战争影响下综合类报社更是自身难保,对体育的报道摇摇欲坠,即便此时还有全运会等运动赛事在坚持举办,但报道量相比前两阶段少之又少。近代体育报刊业在经历了二十余年的辉煌发展后逐渐步入发展停滞期,现代体育刊物的发行在新中国成立后不久开始经历复苏。

三、体育报报刊发行情况

通过对近代体育报刊相关领域的文献阅读以及资料整理,可以发现民国期间体育报刊发展整体呈现欣欣向荣的发展态势。自19世纪末“赛马”作为首个体育运动相关的内容开始在大众刊物上被多次报道,此后许多大众综合类刊物开始纷纷参与对“体育”报道的行列。

二十年代后国内大众刊物开始尝试增设体育专栏,例如《时报》的附刊《图画时报》,其中多记载体育相关时事以扩大报刊的受众面,通过对体育实事的记录也增加读者对体育运动的了解。

此外大量体育类专刊开始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这类专刊专注于对当时体育相关专业内容以及时事的报道与记载,以专业的视角向爱好体育的读者第一时间转播体育赛事及相关体育知识,直接推动近代体育运动的发展与传播。

四、近代体育服饰产业的发展

伴随着近代体育的发展,国内不仅出现许多体育用品制造工厂,一些原有的服装厂、毛织厂以及橡胶厂等也在上世纪二十年代左右开始尝试涉猎体育服饰用品并取得良好的经济收益,甚至早期生产体育器械及用品的公司也在此时开始生产配套的体育服饰。

1.体育服装的制造与销售

伴随着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体育运动在世界上不断发展。世界上最早的体育服装出现在公元前407年西西里岛的女性所穿着的游泳衣,进入近代,人们开始逐渐重视运动时所穿着的服装的舒适度。

国内的体育服装受外国运动项目以及各类世界级比赛的影响,运动员及大众对专业体育服饰的观念开始深入。1896年举办的首届世界奥林匹克运动会第一次在推动体育进步与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体育服饰的发展。

与此同时,中国作为拥有悠久历史的传统手工业国家,早期也并无体育运动专业服饰,民国初期,国内主要的体育服装来自国外进口,当时的百货公司如惠罗、福利等均以出售进口新式体育服装而著名,进口体育服装在民国期间一直在这类百货公司中才有售卖。

经济上国内市场受外资大规模侵占的现象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发生后开始逐渐减弱,国内仅存部分日本企业,国内市场出现大量空缺,国内民族资本在遭受长期压制后迎来喘息机会,棉毛纺织业作为近代国内规模较大的几类手工产业之一,在这一时期得到了快速恢复与发展。大规模的手工业为我国体育相关服饰的发展提供了基础,因此国内早期的生产体育服装的大多为纺织织造厂,也有部分早期以生产体育器具为主的公司开始尝试生产配套的体育服饰。

30年代环球运动器具公司、大华器具公司以及连长记等器具公司也开始生产各式配套的运动服装,丰富了当时国内的体育服装市场。30年代国内的体育服装生产厂商在数量上创造了历史新高,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当时体育服装的发展及变迁。

40年代国内体育服装业持续发展,受政治及社会环境影响,规模虽不及30年代,但品类还在继续细化和不断丰富,各类体育用品及器具公司纷纷生产和制造体育服装以丰富企业产品线。

2. 体育鞋类的制造与销售

民国初期国内还并无专业体育鞋类的生产与制造,国内出现最早体育用“跑鞋”是1918年上海公平鞋帽庄所售的,此时的“跑鞋”为布制鞋。20年代左右国内的运动鞋类主要以进口为主,而国内的橡胶运动鞋是跟随着国内橡胶业的发展才逐渐出现。

发展至1931年上海共有橡胶厂三十余家,这一时期不仅是橡胶工业的崛起时期也是运动鞋制造和生产的兴盛时期。到30年代,这一时期体育鞋类逐渐开始按照运动项目的不同进行分类,国内体育专用鞋的生产也开始逐渐走向专业化。

到了40年代,由于体育鞋类开始分类,对鞋品生产的专业度要求提高,因此这一时期国内的运动鞋的生产主要转移至各大橡胶厂,生产高质量的体育鞋类。

综上所述,体育事业的繁荣也促进了体育报刊的发展,为当下的体育新闻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另外也促进体育服装的发展,最重要的是这些事业的发展,提高了人们参与体育事业的意愿,反过来推动体育事业的发展。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