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核聚变能源公司Helion近日宣布,初步选择在美国华盛顿州马拉加(Malaga)一座废弃电厂开建全球第一座商用核聚变发电厂,2028年正式供应核聚变电!更震撼的是,此前微软已签下该公司“第一度电”的订单,“人造太阳”真的就要来了吗?
一吨海水中提取的氘,通过核聚变可以产生相当于30万升汽油的能量,可以满足10个人一生的用电需求,而且发电过程零碳排放、几乎无辐射污染——这就是核聚变的终极承诺。
过去70年,核聚变发电始终是“永远再等20年”的传说,但Helion这次的官宣,会直接把传说拉进现实吗?2028年,第一批由核聚变电驱动的电脑、工厂、甚至你的手机充电器,可能真的会来临吗?

不同于传统的托卡马克装置,Helion开发的是极简核聚变黑科技,没有锅炉不烧开水,直接在18米长的哑铃状"场反转装置"(FRC)中用磁场发电:
燃料极简:用氘(海水中无限提取)和氦-3(通过氚衰变或未来从月球开采)混合,反应后主要产生无害的氦和气态质子,中子辐射仅为传统核电站的1%,无需厚重防护层。
点火极速:把燃料加热到1亿摄氏度(比太阳核心还热!),但无需长时间维持——通过电磁场让两团等离子体以160万公里/小时的超高速度在中心对撞,瞬间“引爆”核聚变,每次脉冲仅持续百万分之一秒,安全可控。
发电极效:聚变释放的高能粒子直接通过磁线圈转化为电流,跳过了烧开水、转动涡轮等传统步骤,发电效率高达95%,而煤电仅有35%。
根据最新计划,Helion的首个50兆瓦电厂将建在华盛顿州哥伦比亚河畔废弃的莫罗发电厂。微软已签下购电协议,这些电力很可能用于支持其耗能巨大的AI数据中心和云计算业务。

这背后是科技巨头对“终极清洁能源”的押注:
零碳目标:微软承诺2030年实现100%可再生能源,核聚变若成功,将彻底解决风光电的间歇性难题。
成本野心:Helion宣称未来电价可低至1度电1美分(约人民币7分),比当前美国电价便宜80%!
那么这次真的能成功吗?Helion的计划太过激进,可能很少有人相信他们能在2028年发出第一度核聚变电:
虽然2023年Helion已宣称突破1亿℃高温,但这种脉冲式的核聚变装置相当于不断地引爆微型氢弹,就像是把汽车的火花塞改成氢弹点火,有点超出正常人的脑洞范围,究竟是不是可行仍是未知数。
然后就是地球氦-3储量极少,Helion初期可能改用氘-氘反应(产生更多中子),材料能否扛住长期辐射?
Helion已定于3月11日在当地社区召开听证会,尽管聚变堆无法熔毁且辐射极低,但“核”字难免引发担忧,当地居民会同意吗?

不过Helion的底气就在于“小步快跑”,通过模块化的设计,可以让聚变堆只有卡车大小,并且可快速复制。此外除微软外,还有OpenAI CEO 山姆·奥特曼已向Helion注资超过3.7亿美元。
如果真的成功,世界将可能彻底大变样!
石油、煤炭时代终结,能源霸权彻底易主,掌握核聚变技术的国家或企业将掌控新“能源货币”。
零碳基荷电力+低成本海水淡化,既能阻遏全球变暖,又能缓解水资源危机,地球可能终于有救了。
氦-3月球矿藏开发或成新太空竞赛目标,可能引发太空采矿热潮,人类离“星际文明”又更近一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