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发现一个让人眼作弊,可以看见“隐形”世界的突破性方法!

徐德文的迷妹 2025-03-10 16:03:17

好家伙!科学家竟然发现了一个能让人眼“作弊”,可以看见隐藏的红外世界的方法,这一突破性研究已发表在《生物医学光学快报》上,或将彻底颠覆我们对人类视觉极限的认知,为早期眼疾诊断和增强现实技术开辟全新道路。

打破视觉极限的惊人发现

自然界给了我们一双看似普通的眼睛。长久以来,科学界认为人类只能看见380-780纳米波长范围内的光线,从紫色到红色的彩虹光谱。但这真的是我们视觉的绝对边界吗?

答案是:不!

波兰国际眼科研究中心 (ICTER)奥莉维亚·卡茨科斯(Oliwia Kaczkoś)带领的团队,不仅证实了人类能够感知红外线(800-1300纳米),更首次成功测量了这种"超能力"视觉的亮度值,达到了惊人的670 cd/m²(坎德拉/平方米)。

但这里有个关键问题:既然红外线对人眼不可见,那我们究竟是如何"看见"它的?

揭秘背后的神奇机制:双光子视觉

这项超能力的秘密在于一种被称为"双光子视觉"(two-photon vision)的现象。

在我们日常的视觉过程中,当一个光子(光的基本粒子)被视网膜上的视觉色素吸收时,会引发一系列化学反应,最终转化为大脑能解读的电信号。这就是普通的"单光子视觉"。

而双光子视觉则完全不同:

在这种情况下,两个低能量的红外光子会同时被视觉色素吸收,共同引发视觉色素的变化,这时大脑会将其解读为波长约等于原红外光波长一半的光线。

比如如果你的眼睛接收到波长为1040纳米的红外激光脉冲,你实际上会感知到类似于520纳米波长的光线——这恰好是绿色光的波长范围,从而凭空“捏造”出一片可见的世界!

这就像是你的眼睛拥有了一种"能量转换器",能够将两个不可见的低能量粒子组合成一个可见的高能量信号。

这一发现意味着什么?

这项研究最令人兴奋的是科学家们成功量化了双光子视觉的亮度。这看似技术性的突破,实际上为两个革命性领域打开了大门:

1、医疗诊断领域的变革

传统眼科检查依赖可见光,但遇到白内障、玻璃体混浊就“抓瞎”。而双光子视觉的红外光作弊法,可以直接绕过这些障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高血糖患者眼底血管渗漏,传统检测需注射造影剂,而红外光可无创穿透混浊介质,直接锁定病灶。

青光眼:通过测试视网膜对红外光的敏感度,比传统方法早数年发现视神经损伤。

白内障术前评估:无需等患者做完手术,直接用红外光检测视网膜功能,避免“术后才发现视网膜已坏死”的悲剧。

更令人振奋的是,两光子视觉的心理测量函数比普通视觉窄两倍,这显著提高了视觉阈值测量的精确度和可重复性。

2、增强现实(AR)技术的飞跃

如果说医疗应用令人印象深刻,那么两光子视觉在AR领域的潜力则更为惊人。

研究团队发现,在安全激光功率范围内,两光子视觉可以产生高达670 cd/m²的亮度——这与市面上的AR显示器相当!这意味着未来的AR设备可能不再需要在你眼前放置物理屏幕,而是直接通过红外激光在你的视网膜上"绘制"图像。

你可以想象一下,一副轻如鸿毛的AR眼镜,没有笨重的显示屏,只有几束精确的红外激光,就能在你的视野中创造出高清晰、高对比度的虚拟图像,与现实世界无缝融合,这将是多么巨大的变革。

科学家如何测量"不可测量"的亮度?

这项研究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如何测量理论上"不存在"的亮度值?

标准的亮度测量方法仅适用于可见光谱范围(380-805纳米),而红外光谱的亮度从未被量化过。科研团队创造性地采用了"亮度调整法":

同时向受试者展示两个"E"形字母刺激:一个是红外光刺激(1040纳米),另一个是可见光刺激(520纳米);

让受试者调整可见光的功率,直到两个刺激的亮度在主观上相等;

通过测量调整后的可见光功率,科学家可以推导出红外光刺激的亮度。

研究团队首次提出了"双光子视网膜照度"这一全新物理量,并证明了它与感知亮度之间的关系。这一突破性方法为继续研究双光子视觉的各个方面奠定了基础。

人类这项超能力还将如何进化?

双光子视觉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但其潜力几乎无限。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包括:

可调节的视觉增强:通过特定波长的红外光,调整我们的视觉体验,从而在不同环境中获得最佳视觉效果,未来或开发出“人眼夜视模式”;

无痛检测技术:开发完全无侵入性的眼病筛查工具,让早期诊断变得简单、舒适;

全新交互方式:创造仅对佩戴者可见的AR界面,实现真正的私密计算体验;

扩展视觉范围:继续探索人类视觉系统的潜力,可能发现更多"隐藏能力",比如让人眼感知紫外线等其他“隐身”波段。

这意味着什么?或许真有一天,我们能借助科学手段,拥有皮皮虾那样能感知16种颜色的视觉系统,同时看见紫外线、可见光和红外线谱段,感知物体的温度变化和化学成分,甚至在复杂环境中识别隐藏的信息模式。

这不仅将改变我们与世界互动的方式,还可能创造全新的艺术形式、安全技术和医疗应用,那时候我们将真正从智人变成“智神”。

参考文献:

Kaczkoś, O., Zielińska, A., Pniewski, J., Wojtkowski, M., & Komar, K. (2024). Metho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luminance of two-photon vision stimuli. Biomedical Optics Express, 15(10), 5818-5830. DOI: 10.1364/BOE.525180

Palczewska, G., Vinberg, F., Stremplewski, P., et al. (2014). Human infrared Vision is triggered by two-photon chromophore isomerization.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111(50), E5445-E5454. DOI: 10.1073/pnas.141016211

Artal, P., Manzanera, S., Komar, K., et al. (2017). Visual acuity in two-photon infrared vision. Optica, 4(12), 1488-1491. DOI: 10.1364/OPTICA.4.001488

Doyle, H. K., Herbeck, S. R., Boehm, A. E., et al. (2023). Boosting 2-photon vision with adaptive optics. Journal of Vision, 23(12), 4. DOI: 10.1167/jov.23.12.4

0 阅读:14

徐德文的迷妹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