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宇宙不允许作弊,但室温超导真的可行!
3月3日,《凝聚态物理期刊》发表一项开创性研究,发现我们宇宙的基本物理常数实际允许超导体在室温下工作!伦敦玛丽女王大学的科学家们通过严谨的理论推导,证明了超导临界温度的理论上限可高达1000K,这一发现彻底可能改变我们对超导现象的认知,为实现无损电力传输、磁悬浮高速列车、超强磁共振成像等技术开辟了全新的可能性。
从神秘现象到天价冷却超导,这个神奇的物理现象,自1911年被荷兰物理学家海克·卡末林·昂内斯(Heike Kamerlingh Onnes)发现以来,一直是科学家们孜孜不倦追寻的目标。当时,昂内斯惊讶地发现汞在接近绝对零度(约-273.15℃)时,电阻突然完全消失了!随后的一百多年里,科学家们一直在与严寒作斗争,试图寻找在更高温度下工作的超导体。
为什么超导如此重要?因为在常规导体中,电子流动时会不断与原子碰撞,产生热量,这就是为什么你的手机会发热,电线会有能量损耗。而在超导体中,电子神奇地配对成"库珀对",和谐地流动而不产生任何阻力,电能可以100%无损传输,这简直是能源革命的基石!
然而这一切都伴随着一个巨大的"但是"——严苛的温度条件。即使是最先进的"高温"超导体,也需要液氮冷却到零下100多度才能工作。如此昂贵的冷却系统让超导技术的广泛应用成为奢望。
科学家们一直在问:这是技术限制,还是宇宙法则的约束?室温超导到底可不可能存在?
基本常数中的惊人发现现在这个问题终于有了答案。伦敦玛丽女王大学的科斯蒂亚·特拉琴科(Kostya Trachenko)教授和剑桥大学的克里斯·J·皮卡德(Chris J. Pickard)教授带领的研究团队发现,超导体的温度上限并非技术问题,而是由宇宙的基本物理常数决定的。
研究团队通过严谨的理论推导,发现一个简单而优雅的方程:超导温度的上限与电子质量、电子电荷、普朗克常数以及电子质量与质子质量的比值密切相关。这些常数共同决定了原子在固体中可以振动的最高频率,进而限制了超导临界温度。
当他们将这些常数代入方程后,得到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数字:超导温度的理论上限在100-1000K之间,这意味着室温(约300K)非常舒适地落在这个范围内!

"这个发现告诉我们,室温超导并没有被宇宙的基本法则排除,"皮卡德教授兴奋地解释道,"科学家的梦想仍然可能实现。"
更令人振奋的是,团队通过Eliashberg函数优化,在数值上验证了这一结论,得到的超导温度上限约为600K,完全符合他们的理论预测。这一结果已经被独立研究确认。
宇宙的微妙平衡但故事远不止于此。研究团队进一步探索了一个更深刻的问题:如果我们宇宙的基本常数不同,超导现象会如何变化?
假设基本常数的值使得超导上限仅为百万分之一开尔文,那么超导现象将微弱到无法被人类观测到,科学家们甚至不会知道有这种现象存在。相反,如果常数使得上限达到一百万开尔文,超导将是如此普遍,以至于我们的电水壶都会超导而非发热!
简单来说就是,电线将会超导而不会发热,你想用电水壶烧开水,那就是痴心妄想!
这一发现令人深思:我们之所以积极寻找室温超导体,正是因为我们宇宙的基本常数将超导温度上限设定在了100-1000K范围内,而我们的"室温"恰好落在这个范围里。这是巧合,还是宇宙的精细调谐?
室温超导仍是挑战尽管这项研究证明了室温超导在理论上是可能的,但现实中仍存在巨大挑战。目前最高超导温度记录约为250K,而且需要极高压力环境。
如果室温超导材料最终被发现并商业化,将彻底改变我们的能源基础设施、计算能力和医疗技术。
幸运的是,对于超导体而言,宇宙的法则给了我们一个慷慨的上限,足够让室温超导成为可能。既然知道了基本常数允许的极限,科学家们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开发新材料和新结构,以接近这一理论上限。

参考文献:
1. Trachenko, K., Monserrat, B., Hutcheon, M., & Pickard, C. J. (2025). Upper bounds on the highest phonon frequency and superconducting temperature from fundamental physical constants. Journal of Physics: Condensed Matter. DOI: 10.1088/1361-648X/adbc39
2. Trachenko, K., Monserrat, B., Hutcheon, M., & Pickard, C. J. (2024). Upper bounds on the highest phonon frequency and superconducting temperature from fundamental physical constants. arXiv: 2406.08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