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你的下一台电脑不仅有处理器和内存,还有真正的大脑细胞在里面思考,会怎么样?再等3个月,你有35000美元的话,这个科幻就可能变成现实了!
故事要从2022年说起。澳大利亚初创公司Cortical Labs展示了一个有趣的实验:他们在培养皿中培养了80万个人类和老鼠的脑细胞,然后——让这些细胞学会了玩乒乓球游戏!没错,就是那个经典的黑白屏幕上的小白球来回弹跳的游戏。
2年过去了,他们更进一步,正式推出了名为CL1的商用生物计算机,把真正的人脑细胞与计算机芯片融为一体。你可以脑补一下,这差不多就是把《黑客帝国》和《异形》的元素混合在一起,只不过没有基努·里维斯和恐怖的外星生物。
那么这台"活体计算机"是如何工作的呢?
简单来说,CL1是这样运作的:
科学家们首先从人类干细胞中培养出神经元(就是我们大脑中的那种细胞);

然后这些神经元被安置在一个特殊的硅芯片上,泡在"营养液"中(想象成细胞的自助餐厅);
芯片通过电信号与这些神经元"对话";
神经元会自己建立连接,形成网络,并且能够"学习"。
这些细胞能存活长达六个月!如果大脑细胞会说话,它们可能会说:握草,比住在头骨里舒服多了!
这种活体计算机究竟有什么优势呢?
传统的人工智能需要大量的电能和数据才能学会简单的任务。而我们的大脑只需要20瓦的能量(比一个普通灯泡还少),就能完成令人惊叹的计算。
CL1虽然不如人脑强大,但它继承了生物神经元的超级能力:
1、超低能耗:比传统AI低几个数量级,略等于不耗能了;
2、学习效率惊人:人类只需几个例子就能学会新任务,而AI可能需要数百万个;
3、自适应能力:这些神经元会自己重组连接,无需人工编程。

一位研究人员开玩笑说这就像养了一个极其聪明的电子宠物,只不过它的大脑是真实的。
看起来有点吓人啊,它会有"意识"吗?
别担心,CL1里的神经元数量有限,远远不足以产生任何形式的意识。这就像是用几块乐高搭建了简易版的埃菲尔铁塔 —— 看起来像那么回事,但离真货还差十万八千里。
不过,这确实引发了一些有趣的伦理问题。如果未来这些系统变得更复杂,我们该如何定义它们的地位?它们会有"电子人权"吗?阿西莫夫可能会起来了。
如果你有35000美元闲钱(约25万人民币),从2025年6月起,你就可以拥有自己的CL1了!不过,恐怕它还无法替代你的笔记本电脑 —— 除非你的日常工作是做复杂的生物学模拟。
对于普通人来说,Cortical Labs还提供了"湿件即服务"(WaaS)—— 是的,他们真的这么称呼它。这项服务让你可以通过云端远程使用这些生物计算机,而不必担心如何喂养你的硅基-碳基混合宠物。
或许在不久的将来,当我们抱怨电脑反应慢时,可能真的需要问下你自己:今天给它吃了吗?
这场碳基与硅基的奇妙结合,会带我们走向何方?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