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农民朋友在种植上不断地投入着越来越多的经费,最为主要的就是化肥和其它肥料了。
而随着我们国家上面对农业环保导致越来越多的“禁限”措施落地后,像化肥这样的“毒物”似乎也受到了一些控制,以至于我们在施肥的时候,有时会更加迷惘了。
然而即使是这样,我国每年施用的化肥量依旧非常大,也是名列前茅。
但对于我们农民朋友来说,这化肥的利用率似乎并不高。
肥料利用率低,原因何在?我国每年施用的肥料不仅仅是化肥,还有大量的有机肥。
而且随着农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们施加的肥料成本也是一年比一年高。
但是肥料却好像并没有因此逐渐提高使用效率,反而让种植成本也随之增加。
那这是为何呢?
主要从以下两方面考虑:
一是土壤问题造成的。
众所周知,我国土地资源其实非常缺乏,很多地方都是因为土质原因才不适合种植。
而我们种植的农作物又是离不开土地的,只有将农作物种植于土壤中才能为之后的作物进行光合作用提供保障。
然而因为我们种植时间的不断延续和种植方式的一些限制,不管是哪种种植方式,都或多或少会对土地造成一定影响。
尤其是现在很多地方还出现盐碱化、板结等问题,这样不但影响农作物吸收水分,还降低了化肥的利用率。
二是农民朋友施肥不科学。
大家都知道要想保证农作物健康生长离不开阳光、空气、水分和养分,其中养分就是化肥。
可我们很多农民朋友在施肥的时候总是想当然或者听说什么就干什么,根本不去考虑这是否适合自己家的土壤情况。
所以就导致有非常多的农业资源浪费,比如化肥使用量过大,却还不如节省一点能够让其发挥最大效能更划算,也不仅会影响土壤质量,还会使一些含量较高的肥效物质跟植物之间产生拮抗,从而影响施加肥料的效果,让施用的更多。
所以要保证施用肥料能够达到最大效果,就需要先了解它们之间是否具备拮抗特性,比如尿素和氨水这种铵态氮和铵态氮之间就会产生拮抗特性,影响其效果,所以不建议混施。
不要直接施用肥料了,施肥时配上这几样。要想解决肥料利用率低的问题,其实办法有很多,但我认为还是从根源入手最有效。
所以以下三种解决方案仅供参考:
1. 改良土壤。
众所周知,有机质对土壤提升质量和提高肥料利用率有很大的作用,所以我们优先可以施加有机肥来改良土壤,生物性有机肥或者矿源黄腐酸钾更佳,不仅能够增加土壤微生物活性,还能改善水分及空气渗透性等,做完土壤改良之后再施加无机肥,其中以氮磷钾为主。
同时还可以添加一些微量元素肥料,比如硼砂、石硫等肥料,可以提升无机肥使用效率和植物吸收能力。
2. 植物生长调节剂。
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不是新鲜事物了,我国上世纪80年代开始就已经正式开始推广了,其有很多种类,比如改性赤霉素、吲哚丁酸等,这些植物生长调节剂能够起到促进植物生长、增强抗性等方面的作用。
比如改性赤霉素能够减缓植物衰老、增大果实重量、提高坐果率,同时还能增强植物自身抗病能力等;吲哚丁酸则在促进根系发育方面效果突出,可以提高根系数量、促进根系生长等。
我们可以在施加肥料之前或者施工同时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从而让根系更加活跃,提高养分吸收效率,并且可以降低栽植期间根系伤害,对于成活率也有很好的保障。
并且其特种肥成分中还包含了多种植物生长调节剂,这样在我们加强根系生长的话,就可以选择含有营养类特种肥外加调节剂,比如完全水溶肥,其氮磷钾含量丰富,还有其他植物吸收成分,同时也还不会因为加入无机盐而沉淀结块,可以安全有效地用于加强根系生长。
施肥时还有哪些要注意的?而沟灌、漫灌等方式则可能会导致养分流失过多或者产生养分积累不均匀的问题,所以不太推荐使用。
正因为这些问题,所以我们要更加注意科学施用才能提高土壤质量和使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