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瓶梅》人物深度解读:多情的烈女韩爱姐

文一史二ywh 2025-04-07 21:08:58

多情的烈女韩爱姐是《金瓶梅》里那对奇葩夫妻——韩道国和王六儿的独生女儿,她是在小说的第三十七回“冯妈妈说嫁韩氏女,西门庆包占王六儿”里才第一次出场,而偏偏是在这种没有底线的原生家庭里却生得如此烈女,真是一件令人匪夷所思的事。

因为西门庆结交认识的朝中的一个权贵——东京汴梁蔡太师府里的翟管家,托人捎来一个口信,委托西门庆帮他物色一个女子。

条件是:“不拘贫富,不限财礼,只要好的,他要图生长”。所谓的“图生长”,就是希望能找一个能给翟管家生小孩的。事见《金瓶梅》第三十六回“翟谦寄书寻女子,西门庆结交蔡状元”。

西门庆忙起来,一时倒把这事儿给忘了。等到翟管家再次派人捎来一封书信,催问此事。西门庆这才慌了神,急得像热窝上的蚂蚁,赶紧让吴月娘帮她想办法。甚至想到如果实在不行,就把李瓶儿房里的丫鬟绣春,看她倒长得好模样,干脆就给翟管家送去得了。

这个想法当即被吴月娘给否了,理由是“那丫头你又收过她,怎好打发去的!”西门庆把窝边草都给吃了,关键时刻还真是耽误事,呵呵!

这种事情看来还是作为女人的吴月娘更有办法,她跟西门庆支了一招缓兵之计,让他先给翟管家回个话,就说人已经物色好了,现在正在给她准备陪嫁的妆奁,到时候就会差人给他送到东京汴梁。

这边吴月娘赶紧找来了清河县知名的媒婆,比如我们非常熟悉的冯妈妈、薛嫂儿和其他的媒人来,吩咐她们各处打听,只要“人家有好女子,拿帖儿来说”。

这一日,西门庆正在前厅坐着,忽见冯妈妈拿了个帖儿来回话,西门庆看那帖子上面写着:“韩氏,女命,年十五岁,五月初五日子时生。”

原来冯妈妈物色到的这个女子,不是别人,正是西门庆绒线铺新招收的伙计韩道国的女儿。

西门庆交代冯妈妈,说“不费她一丝儿东西,凡一应衣服首饰、妆奁箱柜等件,都是我这里替她办备,还与她二十两财礼。教她家只办女孩儿的鞋脚就是了。”

冯妈妈建议西门庆最好几时能够过去看看这个韩爱姐,顺便把把关,毕竟是翟管家要的人,不要到时候送过去,人家翟管家不满意就不好办了。

西门庆听了,觉得有道理,就答应明日就过去看看,还特意叮嘱冯妈妈让她那边不要准备什么,自己就过去看看,也就吃盅清茶就走。

改天西门庆散了衙门,到家中换了便衣靖巾,骑马带眼纱,玳安、琴童两个跟随,就到了韩道国家。

韩爱姐由母亲王六儿领着,出来拜见了西门庆。西门庆见那韩爱姐生的一表人物:乌云叠鬓,粉黛盈腮,意态幽花秀丽,肌肤嫩玉生香。自是非常满意。

当然,西门庆更满意的是韩爱姐的娘——虽然是半老徐娘,却风韵犹存的王六儿,之后他们二人之间发生的那些饮食男女的事情,则是另外一个故事,我就不在此赘述了。

就这样,“千里姻缘一线牵”也罢,还是其他的什么也罢,没过多久,西门庆这边置办了不少陪嫁的东西,让韩道国和家人来保雇了四乘头口,护送韩爱姐去东京汴梁翟管家处。

此后,很长一段时间,作者对这位远嫁东京汴梁的韩爱姐只字未提。直到到了小说的第第71回,“李瓶儿何千户家托梦,提刑官引奏朝仪”。此时的西门庆因为升迁在即,去到东京汴梁参拜朱太尉,受到新任提刑所副千户当红的何太监的侄子何永寿的盛情邀请,暂住在他那里。

这一次跟随西门庆到东京来的贴身跟随小厮,除了玳安之外,还有韩爱姐的舅舅——王经。这一日,王经提出想抽个时间,去翟管家那里看下自己的这个外甥女。

这是人之常情,西门庆当然没有不准之理。而且西门庆看见王经看望外甥女的礼物只有王六儿做的两双鞋脚子,觉得未免寒酸,便让他再捎上两罐玫瑰花饼,用小描金盒子装好,带给韩爱姐。

王经和外甥女见面的情形,作者兰陵笑笑生也有一个简单的叙述交代:且说王经到(翟管家)府内,请出韩爱姐,外厅拜见了。(韩爱姐)打扮得如琼林玉树一般,比在家出落自是不同,长大了好些。问了回家中事务,管待了酒饭,见王经身上穿的单薄,与了一件天青紵丝貂鼠氅衣儿,又与了五两银子。

多时不见的韩爱姐,看得出来在翟管家的府中的日子过得不错,平日也是养尊处优,从她打扮得如琼林玉树一般的衣着便可知晓。

而且大概是营养跟上了,似乎个子也比在清河的时候,还要显得更加高大些了。只是,韩爱姐有没有给一心要“图生养”的翟管家,生下个一男半女没有?可惜,行文向来一笔不苟的兰陵笑笑生,对此却不着一字。

到了小说行将结束的时候,这个韩爱姐又再次出现了,而且这次作者还用了相当的篇幅笔墨对她进行一番工笔的描绘,使得这个此之前着墨并不多的次要人物,也因此变得更为丰满、更为立体了。

在《金瓶梅》第九十八回“陈经济临清开大店,韩爱姐翠馆遇情郎”,当彼时的韩爱姐再次出场的时候,一切都早已是沧海桑田,斗转星移,物是人非了。

原来,朝中的那几位罪大恶极的奸臣蔡太师、童太尉、李右相、朱太尉、高太尉、李太监之流,都被太学的国子生陈东上本参劾,道君皇帝徽宗天子龙颜大怒,发下圣旨,将这几人拿送三法司问罪,将他们发配到烟瘴地面永远充军。

树倒猢狲散。韩道国和王六儿、韩爱姐这一家三口,见此地已不是久留之地,便从东京汴梁逃回清河,想要投靠他的兄弟韩二,哪知现这韩二下落不明,不知去向,他们便只得流落在临清码头。

也是“无巧不成书”,这一日,三月佳节,春光明媚,景物芬芳,临清码头谢家酒楼现在的最大股东陈经济,正在楼窗向前眺望。看见河道上停着两条船,从船上下来几个人,正把船上的箱笼搬进酒店。

陈经济不住地拿眼睛看那个青春年少的小妇人(即韩爱姐),和口中不言,心内暗道:“倒像哪里会过,这般眼熟!”

直到王六儿的出现,道出了陈经济之前的身份“官人,你莫非是西门老爹陈姑父么?”,陈经济这才终于知道,眼前的这三个人原来却是旧相识——韩道国、王六儿、韩爱姐一家三口。

现在的陈经济和韩爱姐一家,这些年来彼此都经历了很多的事情,现在的情形还真有些“渡尽劫波兄弟在”的意思了。

陈经济便让韩爱姐一家,现在是哪也不要去了,就一心一意住在他的这个谢家酒楼,韩道国夫妇还要客气一番,陈经济说道“你我原是一家,何消计较?”显得格外多亲多近。

没过多久,陈经济和韩爱姐这两人正值青春年少,一个是郎有情,一个是妾有意,一来二去这两人就好上了。

以前一直想不明白,为什么韩爱姐会喜欢陈经济这个百无一用的“渣男”。不过,当我们设身处地地站在韩爱姐的角度来思考,其实韩爱姐做的这一切似乎也并不难理解。

韩爱姐的第一次婚姻,说白了就是作为西门庆讨好翟管家的一个筹码而已。翟管家从年纪上来说都可以做她的父亲了,婚后的韩爱姐尽管在物质上是锦衣玉食,不过在精神上,更多的可能则是“空虚寂寞冷”吧。

反观陈经济与韩爱姐,二人年纪相仿,非常符合传统的“男才女貌”的婚姻模式,这两个人不但在身体层面上,更重要的是在精神层面上,都能做深度的沟通与交流。

何况现在韩爱姐一家饮食起居的方方面面,都要仰仗着这个陈经济。关于这一点,也许是韩爱姐不愿意承认的。但当我们考察他们之间关系的时候,又是必须实事求是地考虑进去的一个情况。

可惜好景不长,后来陈经济被过街鼠张胜所杀,倒在春梅的床上,做了个“牡丹花下死”的风流鬼。韩爱姐知道后,昼夜哭泣,茶饭不吃,一心只要往城内的守备府见上陈经济尸首,死了便也甘心。父母、旁人百般劝解,一概不听。

韩道国没办法,一打听说是陈经济已经出殡下葬在城外的永福寺,夫妻二人就陪着韩爱姐到陈经济的坟头烧纸祭奠。

韩爱姐下了轿子,到坟前点着纸钱,便放声大哭,哭得晕死过去,头撞于地下。正好此时春梅和陈经济的浑家(即老婆)葛翠萍也来跟陈经济上坟,双方见面一说,春梅和葛翠萍这才知道陈经济瞒着她们俩,和韩爱姐还有这么一段孽缘。

韩爱姐表示情愿跟着春梅回守备府,和葛翠萍守孝寡居。春梅好心相劝:“我的姐姐,只怕你年小青春,守不住。只怕误了你好时光!”但韩爱姐心意已决,便和韩道国夫妇告别。

日后,金人分三路南犯中原,韩爱姐湖州寻父,流落到湖州,割发毁目,矢志不嫁,年三十二岁,以疾而终。

本文部分图片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必删。

4 阅读: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