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故事226:讳莫如深丨鲁国庆父连弑二君,孔子却有意替其遮掩

绿茶纵横看历史 2025-03-27 12:35:22

讳莫如深(huì mò rú shēn),原指因事情重大,因而隐瞒不说;后形容隐瞒得很深,唯恐别人知晓。成语出自《谷梁传·庄公三十二年》,“讳莫如深,深则隐。苟有所见,莫如深也。”

注:成语“庆父不死,鲁难未已”同样出自该典故。

春秋时期,鲁庄公有数个妻妾,夫人哀姜因为始终没有生育,因此并不受宠。哀姜为了巩固地位,便将跟着自己陪嫁到鲁国的妹妹叔姜也嫁给了鲁庄公,叔姜后来生下公子启,哀姜则将公子启视为自己的儿子,并希望将来能以公子启继承国君之位。

鲁庄公早在迎娶哀姜之前,便已经有了一位宠妾孟任,孟任为鲁庄公生下了公子般。鲁庄公本就十分宠爱孟任,加之公子般又是庶长子,在没有嫡子的情况下,鲁庄公便想要立公子般为继承人,但却少有大臣支持。

鲁庄公有三个弟弟,即庆父、叔牙和季友,三人皆在鲁国极有权势,他们便是日后主宰鲁国政坛的“三桓”祖先。庆父和叔牙不仅颇有权势,而且极有野心,哀姜于是与两人私通,希望能在他们的支持下确保公子启即位。

与此同时,鲁庄公还有一位妾室成凤,生有公子申,她也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够继承君位,并为此寻求季友的支持。相较于两位兄长,季友却是较为正直,他认为公子申比公子般年幼,废长立幼不合礼法,因此并未答应。

鲁庄公三十二年(前662年),鲁庄公病重,为了妥善安排后事,他下令召见叔牙,并有意询问他该由谁继承君位,叔牙回答说庆父颇为贤能,可由他继承君位,鲁庄公对此大失所望。

紧接着,鲁庄公又召见询问季友,季友回答说,“臣将尽死力侍奉公子般”,鲁庄公对这个回答很满意,又将叔牙主张立庆父之事告诉了季友,季友于是答应帮助鲁庄公除掉叔牙。

之后,季友以国君的名义命令叔牙在针巫家中待命,又派针季送给叔牙毒酒,并说道,“喝了这酒,你的后代依然能够享有禄位,若是拒绝,不仅你要死,你的后代也将失去禄位”,叔牙只能喝下毒酒,死在了回家路上。

同年八月,鲁庄公病逝,季友扶持公子般即位。当时,公子般与梁氏女相爱,有个叫荦的养马人同样倾慕梁氏女,甚至公然调戏,公子般知道后,便命人将荦用鞭子抽打了一顿。荦因此怀恨在心,投靠庆父伺机报复。

十月,公子般的外祖父病逝,公子般前往吊唁,心有不甘的庆父遂唆使荦趁机刺死公子般。季友得知消息,知道兄长庆父一定不会放过自己,于是逃往陈国避难。

杀死公子般后,庆父与哀姜合谋拥立年仅八岁的公子启即位,是为鲁闵公。之后,庆父又以发讣告为名,前往齐国争取齐桓公的支持。

鲁闵公即位后,庆父的权势更胜,不甘沦为傀儡的鲁闵公,遂于鲁闵公元年(前661年)八月与齐桓公在落姑结盟,并请求齐桓公帮助季友回国辅政,齐桓公于是派人从陈国接回季友,鲁闵公因此重用季友。

鲁闵公二年(前660年),庆父与鲁闵公的矛盾越来越深,遂又指使一个名叫齮的人杀死了鲁闵公,夺取国君之位。季友担心庆父还要杀掉公子申,于是带着公子申逃亡邾国。

庆父夺取国君之位后,纵情享乐、荒淫无道,导致鲁国朝政混乱,百姓苦不堪言。季友趁机发布檄文,以连杀两位国君为名声讨庆父,并要求国人杀死庆父,拥立公子申为君,国人因此揭竿而起,庆父被吓得逃往莒国。

季友这才和公子申返回鲁国,并拥立公子申为国君,是为鲁僖公。季友明白,庆父始终对鲁国是个威胁,因此在鲁僖公即位后,他便要求莒国将庆父送回鲁国,庆父自知罪孽深重,回到鲁国绝对没有好下场,走投无路之下只好自尽。

孔子在《春秋》中记载道“子般卒,公子庆父如齐”,意思是说公子般去世后,庆父前往了齐国。

谷梁赤对此却极不认同,他在《谷梁传》中说道,“此‘奔’也,其曰‘如’,何也?讳莫如深,深则隐。苟有所见,莫如深也。”意思是说,庆父明明是逃到齐国去的,而《春秋》却写他是前往齐国,这是为何?显然是为了替鲁国隐瞒弑君的丑闻,唯恐别人知道。只是如果要隐瞒,倒不如隐瞒得更深一些。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