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战役总前委负责全面工作,为什么却没有下达过军事命令?

轮回历史 2024-09-05 10:07:29

中共中央淮海战役总前敌委员会,简称:淮海战役总前委,绝不是一个虚职部门,而是掌握实际权力的临时领导机构。因为总前委从来都是代表党在前线的决策机构,在“党指挥枪”的体系下,自然要对战役的部署决策负责,在淮海战役也不例外,淮海战役总前委就是党的领导机构,统筹解决战役指挥和后勤保障等问题。

对于淮海战役总前委的职责,中央规定   “淮海战役五前委”由刘伯承、陈毅、邓政委、粟裕、谭震林5人组成,其中,刘伯承、陈毅、邓政委为常委,粟裕、谭震林是委员,邓政委牵头为书记。必要时,开5人会议讨论重要问题,经常由刘伯承、陈毅、邓小平三位常委临机处置一切。

但奇怪的是,那么重要的一个机构,却对淮海战役的进程,没有以淮海战役总前委的名义,下达过军事命令,因此,有人觉得淮海战役总前委所起的作用不大。其实不然,淮海战役总前委对于推动淮海战役的胜利有着巨大贡献,其最大作用是统一军心,整合了华野和中野的战力,起到了毛主席所说的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之所以淮海战役总前委没有下达军事命令,其实是有缘由的。

一、陈毅作为华野司令员,但已经到了中野工作了

陈毅既是华野司令员,又是中野第一副司令员、中原局副书记,同时也是淮海战役总前委的常委,和另外两个常委刘邓是经常在一起办公。

在淮海战役,作为淮海战役主力的华野,其司令部收发电报200多万字,我们确实没有看到淮海战役总前委发给华野的军事命令。这些电报主要是中央和华野、中野,华野和中野之间的通信联络,虽然中野的刘邓陈,并没有以“淮海战役总前委”的身份下达作战命令,但华野司令员陈毅也在中野,中野和华野的沟通,一定程度就能代表“淮海战役总前委”的态度。

至于淮海战役总前委为什么不发布军事命令给中野,道理其实更简单了,因为三个前委本身就是中野的军政指挥最高层,用中野野司的身份就可以了,完全不需要用到淮海战役总前委的身份。

二、刘邓陈粟,四人的军事素养极高,不需要以总前委的名义发军事命令

在军事领域,邓政委以及陈毅元帅绝非外行,他们也具备非凡的军事造诣。如果说淮海战役过程所体现的军事水准,刘伯承元帅和粟裕大将是100分,那么,邓政委和陈毅也能有90分。

在淮海战役那么庞大的战场,如果邓、陈的军事素养不过关,中央是不可能放心让他们指挥的,粟裕也不可能提议让陈邓指挥,

因为这一场战役不是儿戏,属于国共两党的实力都“梭哈”那种性质。

正因为几人的军事能力接近,因此,当淮海战役某些部署发生变更时,几方协商之下达不成一致的可能性几乎没有,大家的意见高度统一。既然这几个人没啥争议,或者说即使有争议,大家简单沟通下就解决了,根本不需要五前委投票的决策流程,那么,以淮海战役总前委的名义发命令的情况就不会出现了。

基于以上两方面分析,我们可以知道,淮海战役总前委虽然没有发过命令给中野和华野,但并不是这个党的机构不能发,而是没必要发,即使不发命令,淮海战役总前委所起到了巨大作用,绝非一个象征性的机构。

0 阅读:108

轮回历史

简介:文以载道,史可明鉴,诗能言志,乐且陶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