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的惊人忍耐力,让军心都在毛主席这一边,保住了红四方面军

轮回历史 2024-09-09 16:36:37

苏轼在《贾谊论》里说: “君子之所取者远,则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则必有所忍。” 毛主席的战略思维看得非常远,他一心是救国救民于旧社会之水火,在革命发展的过程中,有过很多次忍耐等待,其中,为了保住红四方面军的力量,毛主席忍了2次,可以说是充分展现了毛主席“所就者大,则必有所忍”的一面。

一、第一次忍耐,毛主席走了十里路迎接张国焘

张国焘的红四方面军有10万人之众,兵力甚至比党中央还多,于是,他此时趾高气扬,有自立中央的念头。

1935年6月,红四方面军与红一方面军在四川懋功地区会师后,张国焘反对中央关于红军北上建立川陕甘苏区根据地的决定。此时的张国焘觉得自己兵多将广,有足够的实力反对毛主席。但毛主席非常忍耐,对于张国焘一直采取劝说的态度。

6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两河口召开常委会议,张国焘也来参会,他意气风发,骑着一匹白色的高头大马,身后卫兵一大群,在十余骑警卫的簇拥下飞驰两河口,排场非常大。

毛主席则率领着全体政治局委员走了十里路,在蒙蒙细雨中恭候张国焘的到来。为了留住红四方面军,保持红军统一,大会增补张国焘为中革军委副主席,徐向前、陈昌浩为中革军委委员。

二、第二次忍耐,毛主席将党中央称为西北中央局

两河口会议后,张国焘仍然不把毛主席的忍耐当回事,他拥兵自重,认为红四方面军是自己一手带出来的,是他张国焘的,于是,1935年10月,他制造了草地分裂另立中央,自任主席。

当时的中共中央已经到达陕北,1935年11月3日,中共中央召开会议,基于张国焘红四方面军也是党的军队,为了争取张国焘回心转意,同时,对外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形象,让红四方面军不再固执南下,重新北上与中央红军汇合。

毛主席再次展现了他的第二次忍耐,会议最终决定党中央不再称呼为党中央,党中央的对外称呼是中共西北中央局。我们要注意,这个中共西北中央局不同于后面党的派出机构西北局,他就是中共中央。正如李维汉在《初到陕北》中写道:“在瑞金时,苏区中央局是履行中央职务、领导全国工作的;到陕北后,改称为西北中央局,同样领导全国工作。”

对于毛主席的第二次忍耐,张国焘更加得寸进尺了。1935年12月5日,张国焘胆大包天,仗着自己兵力多,再次致电真正的党中央:“你们应以党北方局、陕甘政府和北路军,不得再冒用党中央名义”,“你们应将北方局、北路军的政权组织状况报告前来,以便批准。”俨然一副居高临下的中央领导人姿态。

但毛主席的两次忍耐,让军心都在毛主席这一边,红四方面军的大部分将士都站在毛主席这边。事后,张国焘的政策不得人心,红四方面军南下碰壁,最终决定和中央红军北上。虽然后续,红四方面军又分出了西路军,但还是有一部分核心力量留了下来,成为了红军不可或缺的重要作战力量。

3 阅读:263

轮回历史

简介:文以载道,史可明鉴,诗能言志,乐且陶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