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山东省,可聊的话题非常多。
尤其是杭州六小龙横空出世、DeepSeek火力全开之后,山东Deepdrink省的名头也是一夜之间响彻整个互联网世界,鱼头朝谁的梗更是在空气里久久回荡。
虽然山东至今仍贵为全国GDP排名前三的经济大省(2024年GDP排名:第一名广东省,14.16万亿,第二名江苏省,13.7万亿,第三名山东省,9.86万亿,第四名浙江省,9万亿),但是,不可否认,山东与江苏的差距依然巨大,若按人均计算,山东省却连全国前十名都进不来,还要排在湖北省、重庆市后面,令人汗颜。
而要再说山东普通老百姓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和福建省的差距都不小呢。

所以说,山东真的要反思变革了,否则,和长三角、珠三角的差距只会越来越大,很难缩小。
在山东省,2024年GDP过万亿的地级市,也只有三个,分别是青岛市(1.67万亿)、济南市(1.35万亿)和烟台市(1.08万亿)。
即便是优等生青岛市,GDP总量在全国也只能排名第13位,不如宁波市。而在08年奥运年,青岛市的全国排名是第9名。
要知道,青岛市自清末至民国再到现在,都是北方城市的标杆之一。
在民国时期,中国的一线城市不是北上广深,而是“上(海)青(岛)天(津)”。一百多年前,康有为曾对青岛赞不绝口:“青山绿树,碧海蓝天,不寒不暑,可舟可车,中国第一。”

最先发现青岛无与伦比的经济、战略地位价值的,是德国地理学家、间谍费迪南·冯·李希霍芬。
在他的建议下,1897年,德意志帝国出兵占领青岛,随后侵吞山东,建设了胶济铁路,把胶州湾变成“远东第一大港”,让青岛从此成为山东第一大商埠,奠定了青岛的工业基础。
改革开放后,青岛制造成为一面耀眼的旗帜,青岛啤酒、海尔冰箱、海信电视、双星轮胎双星鞋、澳柯玛冰柜“五朵金花”,成为家喻户晓、万众青睐的产品。
然而,花无百日红。近些年,当青岛的发展因为种种原因速度慢下来之后,一千公里外,另一个因港而兴、中国最早开埠城市之一的宁波,一骑绝尘、快速超越。

宁波市庆安会馆
自2017年成功逆袭青岛之后,宁波的经济实力突飞猛进。
在过去,青岛、宁波两市的产业结构较为类似。可是如今,对比之下你会发现,宁波的优势越来越多、越来越明显。
和青岛一样,宁波同样锁定了“全球海洋中心城市”这一建设目标。
与同为重要港口的青岛相比,宁波的逆袭,一大原因就是更好地抓住了对外开放的红利,使得外贸出口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背靠长三角经济圈的宁波,无论是港口经济、制造业还是现代服务业都在突飞猛进地发展,创新能力和开放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且资本市场更加繁荣,这些,青岛就要稍逊一筹。
工业,历来被宁波视为经济支柱。
如今,宁波不但是先进制造业基地,而且是全国最大的石化产业基地、新材料产业基地、全国四大家电生产基地和三大服装产业基地之一。
宁波拥有的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就有83家,居全国首位。
尤其是在半导体、光学仪器、汽车零部件等领域,宁波可谓是全球领先。
宁波半导体、机器人等新兴产业增速连续三年超15%。数百万高级蓝领,为宁波的高速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宁波市博物馆
宁波正通过“链长制”和“专精特新”培育体系构建全链条支持,其研发投入与创新主体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GDP之外,上市公司数量、市值也是衡量一个城市经济强弱的重要指标。
宁波的上市公司数量和总市值,已超过同为计划单列市的青岛和大连的总和。
尤其是历来作为宁波传统优势领域的汽车制造行业,已有14家企业登录A股,更是让青岛难以望其项背。

宁波市美术馆
由于错过了新兴产业如信息技术、新材料等行业的发展浪潮,传统制造业升级压力较大,青岛制造业在全国制造业版图中的位置,黯淡了不少,工业对GDP的强支撑作用逐步减弱。
虽然近些年青岛也在努力追赶,但是,和宁波之间的工业实力差距,依然明显。
对于青岛来说,如何加快改革,奋起直追,时间紧迫,否则就会像当初被南京甩开一样,被宁波甩开一大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