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美联储公布了2024年的财务状况,数据显示其全年亏损超过700亿美元,而2023年更是创下1100亿美元的亏损记录。两年累计亏损高达1900亿美元。
这一巨额亏损的根源,可以追溯到美联储过去几年的疯狂量化宽松政策。
在2008年金融危机和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美联储大举购买国债和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导致其资产负债表从2008年的不到1万亿美元,一路膨胀至2022年峰值时的近9万亿美元。
然而,随着美国通胀飙升,美联储不得不激进加息,债券收益率随之攀升,债券价格暴跌,这使得美联储持有的长期债券市值大幅缩水,最终导致巨额账面亏损。
美国“新债王”、双线资本创始人杰弗里·刚德拉克(Jeffrey Gundlach)甚至发出惊人警告,认为美联储实际上已经“技术性破产”。
更令人担忧的是,刚德拉克认为,美股的长期牛市与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扩张高度相关,而现在美联储不仅无法继续扩表,反而被迫缩表,这将直接冲击股市。他预测,美股可能会迎来一场史诗级崩盘,尤其是如果美联储继续维持高利率环境,市场流动性将进一步枯竭。
与此同时,美国国债规模也同步飙升,从2008年的约10万亿美元激增至如今的34万亿美元。美国政府在这期间不仅大幅增加财政支出,甚至直接向民众发放现金补贴。然而,“花钱容易,赚钱难”,如今美国财政赤字高企,税收增长乏力,而政府开支却难以削减,导致债务问题愈发严峻。
2022年以来,美联储试图通过缩表(QT)来减少流动性,但这一过程并不顺利。每当美联储稍微加快缩表步伐,美股就会剧烈震荡。例如,2024年初,美联储暗示可能加速缩减资产负债表,美股随即遭遇大幅抛售,标普500指数单周暴跌5%。最终,美联储不得不紧急表态放缓缩表速度,以安抚市场情绪。
这一现象再次证明,美股的繁荣高度依赖美联储的流动性支持。一旦美联储停止“放水”,市场就会陷入恐慌。这也解释了为什么特朗普和马斯克等商界领袖近期频频呼吁美联储尽快降息,甚至要求重启QE。
中国古语有云:“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花钱大手大脚,现在想要节约和赚钱,难于登天。美联储和美国政府过去十几年依靠疯狂印钞和债务扩张维持经济增长,如今终于到了“还债”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