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院长,我老父亲之前查出了胃癌,今天我查出有中度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网上说这是胃癌的癌前病变,那是不是说我也会遗传我父亲的胃癌啊?”65岁的杨女士急切地问道。

作为她的接诊医生解释说,查出轻中度萎缩性胃炎伴肠化其实用不着忧心忡忡,因为对于中老年人来说,萎缩和肠化其实是一个半生理状态,简单说就是老了大多都会发生。而且,它还算不上真正的癌前病变,其癌变率不是很高,只有发展成中重度异型增生才算真正的癌前病变。而在轻中度阶段经过中西医结合治疗,患者是可逆转的。
其二,胃癌直接遗传的比例不超过10%,所以不会因为直系亲属有胃癌,比如父母有胃癌,其子女就一定会患癌。
现实中胃癌往往有家族聚集性发病现象,但这不仅是遗传的关系,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第一:相似的不良饮食习惯
俗话说:病从口入,胃癌的发生与饮食有着密切关系。因为家庭成员长期生活在同一环境中,有相同的不良饮食习惯,共同受到致癌危险因素的影响,进而容易诱发胃癌。
不良饮食习惯包括以下方面:饮食不规律,暴饮暴食或过饥过饱,吃饭狼吞虎咽,常食高盐、过热、烧烤、腌制、熏制、油炸、发酵、霉变、红肉及加工肉类等食物,不爱吃新鲜蔬菜和水果,抽烟,酗酒,常喝浓茶或咖啡等。
第二:幽门螺杆菌感染
虽然胃癌不会传染,但致癌主要因素却会传染,这里说的就是被世卫组织列为一级致癌原的幽门螺杆菌。幽门螺杆菌是革兰氏阴性细菌,生存于胃部及十二指肠各区域内,它能穿透胃黏液层在胃上皮细胞表面定居,导致上皮细胞损伤,引起慢性萎缩性胃炎,同时也会加速黏膜上皮细胞过度增殖,进而导致畸变致胃癌。研究表明,幽门螺杆菌感染者较非感染者胃癌发病率增高4~8倍,而根除幽门螺杆菌可以降低39%的胃癌发病率。
幽门螺杆菌感染主要是经口-口、粪-口、胃-口等途径,具有传染性强、潜伏期长的特点。
如果家庭成员中有一人感染了幽门螺杆菌,再通过一起吃饭、共用餐具、口对口喂孩子等,都易使幽门螺杆菌互相传染,从而使得胃癌呈现家族聚集性。
如果有胃癌家族史,子女该如何预防?
第一、定期胃镜检查

有胃癌家族史的人群在胃无不适症状的情况下,40岁以后应每年进行一次胃镜检查,争取早检查、早发现、早治疗,因为早发现是可治愈的,也就等于是预防。
要是有症状的话,那就不管年龄到没到40岁,有症状时就应该检查一下胃镜。
第二、预防幽门螺杆菌感染
定期检查幽门螺杆菌感染!幽门螺杆菌感染后大多数人并没有症状,应该每年都查,以及早发现,避免传染家人。检测方法主要有碳13、碳14呼气试验;一旦发现感染,及时根除治疗,以消除致癌隐患。
餐前便后勤洗手;无论有没有发现家庭成员感染幽门螺杆菌,都提倡分餐制、专碗专筷,定期对餐具进行消毒;在外就餐时也最好用公筷、公勺盛饭夹菜;注意口腔卫生,按时刷牙;不要口对口喂孩子,也不要在喂奶前把奶嘴放入自己嘴里试温度。
第三、健康饮食
多食富含维生素C的新鲜水果,蔬菜;多食鱼类、豆制品和乳制品,减少红肉及火腿肠等二次加工肉的食用量;避免高盐饮食,少吃烟薰、腌制、烧烤、辛辣、霉变食品;三餐定时定量,不暴饮暴食、过饥过饱,进食食物应细嚼慢咽;不吸烟、不酗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