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岁的盖先生于两三年前出现反酸、烧心的症状,吃药进行了治疗,但症状反反复复,一直未好转。近期内,症状变得频繁且加重了,同时偶有胸闷、胸痛的感觉。为了查明病因,患者来到医院就诊。
最终,经胃镜检查诊断为慢性胃炎和Barrett食管。之后,通过内镜下APC及药物治疗,患者症状消退,逐步恢复了健康。

对于慢性胃炎,大家都很熟悉,而对于Barrett食管,大部分可能比较陌生,少部分人会第一时间想到它与食道癌关系密切,那么到底什么是Barrett食管呢?今天就来给大家具体聊聊这个疾病。
什么是Barrett食管?
Barrett食管(也称巴雷特食管),是一种由于长期胃食管反流引起的食管黏膜病变,指食管下段黏膜的正常上皮被柱状上皮所替代的一种病理现象。第一次描述这种改变的是一位叫Norman Barrett的英国医生,因此该病就以他的名字命名。
Barrett食管有哪些表现?
Barrett食管本身并不产生症状,患者的症状主要由反流性食管炎及其并发症引起。最常见的症状为反酸、胃灼热,其次是胸骨后疼痛和上腹痛。当发展为食管狭窄时,突出的症状是吞咽困难。
部分患者早期有烧心症状,后期症状缓解或消失,至并发症发生后再次出现,严重的可导致大量出血,也常造成慢性缺铁性贫血。
Barrett食管有哪些危害?
Barrett食管可发生严重的并发症,常见的并发症有:
狭窄:食管狭窄是Barrett食管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狭窄部位多余食管中上段鳞柱状上皮交界处,病变可单独累及柱状上皮,也可同时累及鳞状和柱状上皮。
溃疡:食管柱状上皮受酸性消化液腐蚀后可以发生溃疡,出现类似胃溃疡的症状,疼痛可反射至背部,并可引起穿孔、出血、浸润。溃疡愈合后可发生狭窄,出现下咽不畅的症状,甚至可穿透主动脉导致大出血而迅速致死。
癌变:Barrett食管的柱状上皮区内可以发生异型增生,程度可自低到高,可进展至浸润癌。因此,Barrett食管也被视为食道癌的癌前病变。
如何诊断Barrett食管?
对于有多个危险因素的人群(年龄≥50岁,长期胃食管反流,肥胖特别是腹部肥胖者,吸烟,一级亲属患有Barrett食管或食道癌),应筛查胃镜,而通过内镜活检即可确诊是否为Barrett食管。
Barrett食管一定会癌变吗?
首先,大家一定要明确,癌前病变≠癌症,只是相对更倾向于癌变,而且也仅是其中的一部分病变可以演变为癌症。因此,Barrett食管患者除了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如戒烟酒,少吃油腻、高糖食物,少食多餐,餐后不要立即躺下等,更重要的是要定期复查胃镜。
无典型增生者,每2年复查一次胃镜,如果2次复查都未检出不典型增生和癌变,复查间隔可放宽为3年;
伴有轻度不典型增生者,首年每6个月复查一次胃镜,若病变无进展,可每年复查一次;
重度不典型增生者,应行胃镜下黏膜切除或手术治疗,或密切监测,每3个月复查一次胃镜。
最后,再次提醒大家:由于Barrett食管是公认的癌前病变,所以早筛很重要,一旦发现相关症状时切莫大意,应及时就医检查!
我是烟台消化内科辛大夫,愿用业余时间,为有胃肠健康问题的朋友提供帮助。您的提问,我都会抽出时间一一回答,欢迎您私信或在评论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