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秀清格局太小,缺乏得力亲信,斗不过没实权的洪秀全

聊聊历史 2024-12-13 18:41:40

东王杨秀清,太平天国最意难平的诸侯王,他手握实权,为何斗不过虚君洪秀全呢?都知道,军师负责制下,洪秀全只是虚位元首,临朝不理政,且没有自己的直属武装,更多的是作为象征存在,左辅正军师东王九千岁杨秀清才是领航者。

1856年9月,天京事变,杨秀清无论如何都想不明白,他为何输了呢?包括洪秀全在内的首义元勋,都对自己恭恭敬敬;天京卫戍兵马,也是东王的人,杨秀清没有理由失败,却在天京事变中第一个出局。

杨秀清失败,原因众多,内因起到决定性作用。杨秀清格局太小,不懂得经营团队,就注定他走不了多远。短暂的疯狂过后,必将迎来暴风骤雨,杨秀清终究在北王的突袭下被处死,怨不得别人。

客观看待,杨秀清确实有能力,理论上掌握政权、教权、军权,实则东王相当虚弱。杨秀清出身贫寒,没有强大的家族背景,也没兄弟姐妹,孤身一人参加金田起义,却凭借“天父下凡”一跃而起,挤入权力核心。

所谓“天父下凡”,并不存在,首义五王心知肚明,看破不说破,配合杨秀清表演罢了。对杨秀清而言,沉迷于“天父下凡”只能死路一条,一旦韦昌辉、石达开这些武力强宗掀桌子,铁了心不承认天父,杨秀清必须得有硬实力对付才行。

一个强大的班底与团队,是成功的重要保证,杨秀清也不例外。出身原因,杨秀清不可能像韦昌辉、石达开那样一开始就有强大的家族支撑,韦昌辉、石达开凭借自己在地方的影响力,拉着几千人参加起义。

对杨秀清而言,尽量从基层提拔人才,把韦昌辉、石达开团队之外的人拉拢到自己身边,才能立于不败之地。那么,杨秀清是如何对待身边人呢?杨秀清糟糕的团队建设,使其在遇到危险时,没人愿意帮他,反而很快改换门庭。

1853年3月,太平天国定都南京,洪秀全深居简出,杨秀清成为朝政实际负责人,手握实权。韦昌辉、石达开两大家族,人才济济,名将辈出,则率兵在各地征战,打出一个“国宗时代”。

韦氏国宗、石氏国宗在外带兵,夺取城池,是一股强大的势力。杨秀清,本就没啥家族背景,所谓的“杨氏国宗”都是自己“认亲”,且没啥人才,故而无缘参与战斗,他们就不是这块料。

有得必有失,韦氏国宗、石氏国宗在外,杨秀清则负责内政。军师负责制下,韦昌辉是副军师,也能参与决策,但杨秀清有“天父下凡”加持,不断削弱韦昌辉的权力,还公开杖责北王,让他一点面子都没有。

杨秀清想大权独揽,甚至取代洪秀全,这点毫无疑问。想要做到这一步,杨秀清必须有一个强大的团队,且一定靠得住,不能关键时刻掉链子,但杨秀清犯了很多错误。

东王府就是朝廷,东王府的六部尚书负责军政事务。杨秀清没啥文化,处理朝政就少不了这些“尚书”。杨秀清又是如何对待他们呢?不妨看下,东王府文官首领曾水源、李寿春、陈承瑢的下场。

曾水源、李寿春,不但是金田起义元勋,处理政务能力尤其强悍。杨秀清早年从事烧炭,在砍柴时伤到一只眼睛,经常疼痛流脓,且本身没啥文化,朝政几乎都是交给曾水源、李寿春打理,他们也做得非常好。

1854年,曾水源、李寿春在处理政务,门外宫女窃窃私语,大意是:“东王死了之后,你们就都难了”。宫女的言论,曾水源、李寿春并未当一回事,也不去追究,结果惹恼了杨秀清。

杨秀清耳目众多,宫女的言论很快就传到他耳中。杨秀清大怒,当即表演“天父下凡”,斥责宫女对东王大不敬,拉出去点天灯。曾水源、李寿春知情不报,存心希望东王遭遇不测,被斩首示众。

芝麻大小的事情,杨秀清居然把曾水源、李寿春杀了,把东王府最能干活的文官斩首,也是够狠。曾水源、李寿春死后,陈承瑢接替职位,处理政务的同时,负责京师防卫,杨秀清继续犯错误。

“牧马人事件”,陈承瑢没错,黄玉琨也没错,却无辜被杖责。燕王秦日纲的马夫不认识东王“同庚叔”并不奇怪,况且已经被教训一顿,杨秀清没必要为了自己“同庚叔”去得罪诸侯,但东王偏不。

宫女事件、牧马人事件,在杨秀清看来性质是一样,都是对东王权威的藐视与挑战,只有下狠手,才能让他人敬畏。杨秀清发起狠来,连自己的亲信都敢杀,甚至羞辱,岂不是自寻死路吗?

历史上,李猪儿刺杀安禄山,宗爱杀拓跋焘,大兴国杀金熙宗,都是因为不堪主子虐待,选择配合朝臣行动。杨秀清没啥文化,不知道这些历史故事,也不明白身边亲信的重要性,而是沉迷于“天父下凡”不可自拔,以为“天父”是无所不能,只能遭殃。

从天京事变过程看,如果不是陈承瑢支持洪秀全,配合北王韦昌辉行动,杨秀清也不会输。只要陈承瑢不打开城门,把事情告诉杨秀清,东王就有足够的力量迎战北王、翼王、燕王,谁都奈何不了谁,各方继续回到谈判桌上。

格局小,不知道经营团队,杨秀清被处死后,他的部下是如何反应呢?除了傅学贤平日作恶多端,为了自保起来战斗之外,林启荣、黄文金、吴如孝、杨辅清这些亲信,要么自保,要么改换门庭, 没有人打着东王旗号起来战斗。

0 阅读: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