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家军10万,名将如云,为何淮西之战只能出动8千?其他岳家军,究竟去了哪里?8千精锐出击,岳飞已经尽力了,压箱底都拿出来。
两宋时代,军事上给人的印象是软弱,不堪一击,周边游牧民族都能吊打大宋。不过,南宋却有一支精锐劲旅,也就是岳家军。
岳家军多厉害?号称“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金兀术高呼:“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可知岳飞及其岳家军之强悍。
岳家军能打,这是公认,但淮西之战非常有意思,一个大乌龙。1141年淮西之战,赵构把中兴名将都压上去,并以御札指挥,准备与兀术大军进行决战。
淮西之战,岳家军出动多少人呢?岳飞亲率8千背嵬军出击,遵照赵构旨意作战。岳家军,巅峰时代有10万人,为何关系到南宋国运的淮西之战,只能出动8千呢?
淮西之战,赵构的御林军3万由杨沂中统帅,也参与战斗,各路宋军总计13万。加上岳飞所部的话,接近14万,远多于金军。
各路参战兵马,岳飞所部无疑最少,只有8千兵马,这又是为何呢?难道,是岳飞轻视金军,认为8千人足以吊打金军吗?答案是否定。
8千背嵬军参与淮西之战,已经是岳飞此时能出动兵力的极限。从岳家军发展来看,到了1141年的淮西之战,岳飞能拿出8千人,已经尽力了。
熟悉历史的都知道,南宋中兴名将,岳飞的资历最低,与吴玠、吴璘没法比,更别说刘光世、韩世忠、张俊这些从龙功臣与西军旧部了。
岳飞资历,究竟有多差?刘光世、韩世忠、张俊出任节度使,独当一面时,岳飞还是一个大头兵,换了多个上司。
刘光世、张俊一度还是岳飞的上司,岳飞要听从他们调遣。但是,岳飞凭借自己的努力,挤进了中兴四大名将,是靠实力说话。
岳飞起点不行,所部发展比较慢,而之所以能快速成长,也得益于收编南方起义军,以及“伪齐”的军队,才暴涨到10万。
岳飞所部骑兵,一大半来自“伪齐”战马装备,水师、步兵则来自杨幺、曹成所部。如此,岳飞1136年从“伪齐”手中夺取荆襄后,岳家军达到10万级别。
这10万岳家军,真正由岳飞从河北拉出来的不多,许多将领、士兵都是收编,或者加盟,整合起来需要时间,不是短期内可以搞定。
岳飞被陷害,为何岳家军将领不出来说话?从岳家军的构成可以看出来,他们不是铁板一块,岳飞对军队的控制,不如吴氏兄弟。
10万大军,精锐并不多,而且绍兴十年北伐时,损失了不少人,岳家军也不好受。
1140年,金国天眷南征,南宋绍兴北伐,战场从陕甘延伸到两淮。岳飞负责中路,主攻河南防方向,与兀术在郾城、颍昌、临颍展开血战。
河南之战,岳家军、金军都损失不少人马。岳飞自己也说,“人为血人,马为血马,无一人肯回顾。”可知战斗之惨烈。
所谓岳家军800破10万,500破10万的说法,并不准确。兀术三路南下,总计才9万多,去哪里找十万人马打中路?
围绕河南作战,金国说兀术赢了,然后回来休养度假,岳珂则说岳家军吊打金军,如果不是赵构的“十二道金牌”,岳飞就直捣黄龙了。
客观看待历史,岳家军没有岳珂说的那么神,也没金国说的拉胯。岳家军敢于正面迎战金军,野战中厮杀,互有胜负,已经非常了不起。
要知道,南宋中兴名将的许多大捷,都是打防御战,凭借城池要塞击败对手。岳家军,是野战厮杀,与金军肉搏,故而损失也不少。
宋史中对河南之战的记载,都是说金军死伤多少,却没提到宋军伤亡。但是,岳飞需要向赵构请求增援,要求派刘锜、杨沂中来接应,可知岳家军也损失不少。
金军骁勇善战,兀术战场指挥水平高,岳家军岂能说吊打金军?动不动就800破10万,如果真的这么厉害,赵构早就横扫欧亚,远迈汉唐了。
1140年,岳飞在河南连续厮杀,所部伤亡很大,却没得到增援。到了1141年,兀术发动淮西之战,岳飞能拉出8千背嵬军,已经是奇迹。
背嵬军,是岳家军精锐所在,以骑兵为主,机动性非常强。岳飞防区在荆州、襄阳、鄂州,他需要留下部分军队防守。
淮西之战,岳飞是客场作战,两淮是张俊、韩世忠的防区。再则,救援淮西,兵贵神速,出动骑兵无疑最有效,岳飞就是这么做。
岳家军成军较晚,河南之战损失大,还要防守荆襄战区,而且是客场作战,岳飞能带8千骑兵赶来增援,已经是尽力了。
但是,淮西之战,岳家军并未投入战斗,即便岳飞很着急。因为,张俊不希望岳飞来抢夺功劳,想独霸战功,张俊排挤刘锜,也排挤岳飞。
柘皋之战前,张俊担心打不赢金军,上奏赵构把岳飞调来。岳飞接到圣旨,火速出兵,但刘锜、王德、杨沂中已经打赢柘皋之战,金军撤退。
张俊看到金军撤退,为了独霸战功,带着王德、杨沂中去“耀武扬威”,让刘锜自己回去,不要来分享战功。
刘锜没直属兵马,没有自己的班底,都是带着他人军队作战。富平之战,刘锜所部是曲端训练出来的泾源军,顺昌之战、柘皋之战,刘锜所部是王彦调教的八字军。
刘锜底气不足,不敢与张俊叫板,只好撤退。至于岳飞,张俊告诉他“淮西没粮食”,暗示岳飞不要来分蛋糕。
张俊有私心,却是赵构的贴心大棉袄,且地位一直在岳飞之上,岳飞岂能招惹他?岳飞如何是好?淮西之战,关系到国运,岳飞只好上奏赵构,请求皇帝指示。
赵构下令岳飞出击,不要担心粮食问题,朝廷会解决。赵构支持岳飞出击,但已经错过时间,岳飞请求皇帝定夺时,兀术已经在濠州成功埋伏宋军主力,3万御林军陨灭。
张俊督师下,13万大军一败涂地,自己率先逃走,导致韩世忠被包围。好汉不吃眼前亏,况且是来帮忙的,韩世忠也撤退,保存实力。
兀术饮马长江,打垮淮西宋军,拿到谈判的筹码后,立刻撤退。如此,兀术、岳飞错过了在淮西的对决,张俊自私自利,应该负主要责任。
8千精锐背嵬军救援淮西,岳飞尽力了,他也希望能与各路宋军夹击兀术,在淮西打垮金军主力,实现王朝中兴,奈何张俊坑人。
张俊地位高,跟赵构关系好,又投靠秦桧。淮西之战后,宋金签署绍兴和议,岳飞被陷害,罪名之一是不救援淮西,坐观成败。
赵构十五道诏书催岳飞进军,别人说可以不来算个屁呀。岳飞8000大军一直在路上。战后以淮西救援不力的罪名被捕,次年在风波亭被杀。
因为要保存实力呗!岳飞带8000人跑来跑去,这样就可以保住升官发财的资本。绍兴十一年岳飞一个金兵没见到,一个金兵没杀过。岳飞主打的就是金兵在哪里他岳飞就不在哪里!岳飞找尽了理由不去前线,什么生病了,什么粮食少,什么玩大迂回,反正就是打酱油就对了
真有10万大宋还姓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