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国使者刘祹:南宋中兴名将,只有岳飞擅长用兵

聊聊历史 2025-02-15 12:00:57

1142年,得知岳飞遇害,金国使者刘祹问起原因。南宋官员的回答,让刘祹深感惋惜,刘祹很佩服岳飞,却瞧不起南宋。

刘祹,辽国官员,后降金,充当“谕江南使”,因前来册封赵构为皇帝而为人所熟知。刘祹南下时,南宋官员在驿站接待他,入宫途中,刘祹问起岳飞的死因,意味深长。

1141年,淮西之战,13万宋军惨败,中兴名将被兀术各个击破,赵构对北伐中原失去了信心。为此,赵构只好对金国议和,签署绍兴和议。

绍兴和议,连天眷和议的成果都保不住,河南、陕西重新被金国控制,赵构还需要称臣纳贡,降低身份。金国,则需要把宋徽宗的棺椁,以及赵构母亲韦太后送回江南,让宋高宗一家团聚。

按照绍兴和议,金国是君,南宋是臣,赵构的皇位需要接受金国册封,否则就不具备法理地位。册封赵构,送回赵构父亲、母亲的任务,由完颜宗贤、刘祹负责。

完颜宗贤挂名,刘祹实际前往杭州。到了杭州驿站,南宋派官员来迎接,需要行跪拜礼,因为金朝是上国,使者的地位等同于南宋皇帝。

举行仪式过后,刘祹与南宋官员一起入宫,途中刘祹问一个问题:“岳飞以何罪而死?”

刘祹这么问,南宋官员很尴尬,不知如何是好,却不得不回答。南宋官员憋了一阵子,才回答:“意欲谋叛,为部将所告,以此抵诛。”

意思是,岳飞准备谋反,被部将王俊告发,所以被诛杀。岳飞谋反吗?答案是否定,但秦桧以“莫须有”罪名杀了岳飞,南宋官员也不好这么说,否则就太打脸了。

南宋官员的回答,刘祹并不满意,他甚至为岳飞感到惋惜。刘祹直言:“江南忠臣善用兵者,止有岳飞。”

刘祹这句话,意味深远。首先,岳飞是忠臣,不可能谋反。其次,南宋忠臣善于用兵的,也就岳飞一人。南宋忠臣良将并不少,善于用兵,能与金军野战,打的有来有回的,也就岳飞一人而已。

为了驳斥南宋官员,刘祹还以项羽、刘邦的楚汉之战为例子,说项羽有谋士范增而不用,结果被刘邦逆袭成功。岳飞就是范增,只是南宋不会用而已。言外之意就是,赵构如果能重用岳飞,不说收复中原,至少不会称臣纳贡。

刘祹这么一说,南宋官员哑口无言。刘祹是辽国汉人,对南宋有一定的感情,也佩服岳飞的为人,故而问起岳飞的死因。南宋官员的回答,道出了南宋的辛酸。

刘祹质问南宋官员的对话,收录在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中。《要录》主要收录宋高宗时代的官方文书,故而含金量很高,是研究宋金早期关系的重要资料。

岳飞是一代抗金名将,连金国都承认这一点,结果却被赵构所杀,着实可惜。那么,为何赵构要杀岳飞呢?问题很复杂,一言难尽,至今仍有争议。

岳珂《金佗稡编》中,说这是金兀术与秦桧的协议,“必杀飞,始可和”,把岳飞作为谈判的条件,这并不现实。很简单一个道理,绍兴议和之后,岳飞才被赵构处死,而不是先杀岳飞,后谈判议和。再则,有关岳飞的“罪名”,没有一条跟他阻碍议和有关。

李心传《要录》中,刘祹问起岳飞的死因,证明岳飞之死这件事,金国也感到意外。1207年,金章宗招降吴曦的书信中说:“飞之战功威名,暴于南北,一旦见忌,遂参族夷灭。”

如果是“必杀飞,始可和”,金章宗招降吴曦时,就不会以岳飞作为例子。可以说,金国、南宋和议的代价是岳飞,压根就站不住脚。岳飞被处死,有深层的原因,却离不开“猜忌”二字。

作为金国使者,刘祹为岳武穆之死感到遗憾,承认他是忠臣、名将,是南宋的顶梁柱与长城。如此看来,岳飞军事能力如何,金国已经给出答案,无论刘祹还是金章宗,都敬佩岳鄂王,可惜赵构不会用。

刘祹进入临安,与赵构会面,以上国使者自居,要求赵构按礼节招待。宫殿上的匾额,没有得到金国册封之前不允许挂;赵构先把匾额撤下来,金国才册封,然后再挂上去,赵构都一切照做。

0 阅读:42
评论列表
  • 2025-02-17 21:34

    这就跟詹姆斯球迷说勇士只有维金斯会打球一样,其实不倒贴首轮的话,谁要维金斯这破玩意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