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7年,刘光世放弃兵权,好吃好喝生活,啥也不管,得以善终。南宋中兴四大名将,刘光世活得最轻松,他早已看透人生,拿得起,也放得下。
中兴四将,刘光世、张俊、韩世忠、岳飞,都是风云人物。赵构能在江南立足下来,离开中兴4将的支持,但中兴四将的命运迥异,刘光世最幸运。
张俊,主动投靠秦桧,参与陷害岳飞,如今在鄂王面前下跪,站起来的日子遥遥无期。韩世忠,差点被赵构处死,晚年游荡西湖,自我颓废。岳飞,血染风波亭。
张俊、岳飞、韩世忠之外,吴玠、吴璘兄弟也是一代名将,情况也不好。吴氏兄弟能力强悍,战功显赫,赵构虽说没有剥夺兵权,却防范有加。后来,吴曦在川蜀叛变,吴氏家族成为众矢之的。
相对而言,刘光世无疑最幸运,不但得以善终,子孙生活无忧。刘光世还有两位名气显赫的后代,他们是刘福通、刘伯温,元末明初的风云人物。
活着的时候,刘光世很潇洒,不用担心帝王、权臣打击。刘光世死后,南宋不断追封中兴将领,刘光世还是7王爷之首,册封鄜王。南宋中兴四将,刘光世也是排第一位,可谓功成名就。
从生存角度看,韩世忠、岳飞、张俊、吴玠、吴璘都不如刘光世。刘光世的生存智慧,堪称一流。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刘光世拿得起,也放得下,钱财与权力乃身外之物。
刘光世,党项人,祖先得到皇帝赐“姓刘”,长期在西北作战,是武将世家。不过,刘氏家族并没诞生顶级名将,擅长逃跑的将军却不少,刘延庆、刘光世父子就是典型。
客观看待,刘光世带兵打仗水平很差,还没见到契丹、女真就闻风溃逃。不是在逃跑,就是在逃跑的路上,几乎没有像样的战功,还专门坑队友,坑赵构。
刘光世如此拉胯,为何还是中兴四大名将呢?南宋追封7王爷,为何刘光世排在第一位?刘光世对南宋有2大贡献,没有刘光世,也许就没有南宋。
1127年,赵构称帝,有啥像样的武装吗?答案是,光杆司令差不多,赵构基本盘太弱。刘光世,第一个率军抵达商丘,带着成建制的西军4千余人拥戴赵构当皇帝。
就凭刘光世及其4千西军在关键时刻的立场,就奠定了刘光世的地位。苗刘兵变时,刘光世也是第一个抵达战场,维护赵构,帮助他平叛。
再则,江南各路起义军,以及北方各路强盗,刘光世都能搞定。无论军队成分多复杂,无论内部将领矛盾多尖锐,只要刘光世在就不出问题。南宋建立时,赵构除了金军的压力,内部各地流寇最头疼。
刘光世的资历,不是韩世忠、张俊可比,更别说岳飞。南宋第一个授予节度使的将领就是刘光世,此时才是1127年,岳飞只不过是小兵而已。张俊、韩世忠则要等到2年后平定兵变。
刘光世打仗不行,却深得军心、民心,因为他敢于为部将兜底,帮助他们争取到自己的利益。如此,虽说刘光世打仗不给力,但部将王德、郦琼却非常猛,屡次击败金军、伪齐,且对刘光世言听计从。
王德、郦琼出身不同,王德是西军旧部,郦琼是贼寇,两人经常较劲。刘光世在军中,就得给面子,两人没有闹翻,一起并肩作战。
刘光世不能打仗,却能拉人,赵构无法容忍。刘光世负责最重要的淮西战场,却不去打仗,屡次找借口逃走,赵构决定剥夺兵权,把刘光世调到中枢,解除兵权。
南宋中兴4将,都是军头,将士隶属关系很明显。赵构想要夺权,刘光世如何应对?刘光世不吵不闹,也不上奏求情,而是接受安排,从此对军务不闻不问。
刘光世走后,朝廷处置适当,导致郦琼叛变,带走了4万多人。要知道,刘光世所部总计才五万。淮西兵变,刘光世也不说话,就当做不知道,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刘光世给自己的定位很精准,就是一个打工者,帮助赵构干活。赵构让自己带兵就带兵,不让就回家生活,优哉游哉,从此不问军政。如此,连赵构都觉得不好意思,又给他安排一些虚职,刘光世也接受。
赵构基本盘不强,对手握重兵的将领十分忌惮,第一个被解除兵权的就是逃跑将军刘光世。接着是张俊、韩世忠、岳飞。中兴四将结局迥异,与他们面对失去兵权时的态度关系很大,刘光世啥也不管,故而活得潇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