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成:清朝给一条活路,太平天国在1860年就结束

聊聊历史 2024-11-29 11:18:52

招抚,这个概念,在太平天国期间貌似不存在。古代农民起义,朝廷一般都是剿抚兼施,能招抚就招抚,没必要打下去。黄巢、李自成、张献忠,就经常享受到这个待遇,但太平军却没有,清朝从没想过招抚太平天国。

1864年,忠王李秀成被俘虏,在自述中说:“但凡清朝仁慈一点,给一条活路的话,太平天国在1860年就结束,不会继续闹下去。”李秀成所言,是客观事实。

1856年,天京事变爆发,旋即石达开率兵出走,局势一片混乱。但是,太平天国将士并未放弃抵抗,即便清军反扑,自己势单力孤,也要坚守到底,与清军血战厮杀。

太平军将士,可以容忍天京事变、石达开出走,却不能容忍无休止的内斗,以及不思进取的天王洪秀全。1860年左右,太平天国处境相当糟糕,但内部斗争却相当激烈,寒了广大将士的心。

李秀成、陈玉成,太平天国后期两位顶梁柱,支撑摇摇欲坠的洪氏江山。陈玉成讲义气,但私心也是有,加上洪秀全的心胸狭窄,让太平天国再次陷入内斗。

韦俊,北王韦昌辉弟弟,也是最能打仗的国宗。天京事变,韦俊没有参与,他坚守武昌,拒绝胡林翼招降,与湘军血战厮杀,忠心可鉴,但洪秀全却不原谅韦氏家族。

韦俊困守武昌,洪秀全不派兵去救援。韦俊率主力突围,保存有生力量,洪秀全却要治罪,因李秀成求情才作罢。韦俊镇守皖南,洪秀全派杨辅清来挑衅,抢夺领地。

1859年,韦俊选择投奔李秀成,陈玉成却半路拦截,封锁长江,与杨辅清一起夹击韦俊,太平军相互杀戮。韦俊不服,投奔清朝而去,杨辅清派兵追击,韦俊打死杨宜清。

韦俊投降,是太平天国内斗的缩影,清军云集,强敌环伺,却忙于内斗,这是太平天国的悲哀。天京事变的教训,还不够让他们清醒,继续同室操戈。

太平军相互排挤,打击同僚,朝廷也是一团糟。洪秀全是如何做呢?能力强,战功显赫之人得不到重用,而是让同族、亲信担任要职,激起了不满。

君王重用同族、亲信,无可厚非,但前提是这些人得有能力,让将士信服。王朝创业阶段,能者上,选贤任能,而不能搞“家天下”,否则迟早会闹翻。

洪秀全显然犯了巨大错误,所用之人都没啥能力,且风评相当差。蒙得恩,专门为诸侯王选秀女,啥本事也没有,却担任中军主将,以及“正掌率”,是洪秀全之位军政一把手。

洪仁发、洪仁达两位“草包”王爷,也是手握大权,负责京师防卫,以及管理财税。洪氏兄弟治国无能,却贪婪无比,经常克扣饷银,士兵怨声载道。天京城内的百姓,对洪氏兄弟也是深恶痛绝。

韦俊被排挤的同一年,洪仁玕来到南京,一个月不到就被授予军师头衔,册封干王七千岁,扮演当年冯云山的角色。要知道,石达开努力一生,都得不到军师头衔,洪仁玕为立寸功,就位居宰辅。

洪仁玕封王,将士意见很大,洪秀全则说:“风浪久自息”,认为将士们不过是发牢骚而已,还能掀起大浪不成。但是,洪秀全错了,将士们果真罢工,各大战场一团糟,江南大营也再次合围南京。

李秀成自述中说,洪秀全的糟糕政策以及不公平的待遇,寒了广大将士之心,加上内部斗争激烈,大家都没了斗志。但是,清朝不给一条活路,释放出狠话,凡事两广出来的将士,都要处死,不接受投降,大家才不得不抱团取暖。

清朝不原谅“两粤之人”,太平军无路可退,投降是死,战斗也是死,为何不战斗到底呢?洪秀全也知道问题的严峻,所谓的“风浪久自息”,并未出现,各路将领没了作战积极性。

李秀成说,洪仁玕没有功劳却封王,为太平天国破头颅洒热血的将士却得不到应有的赏赐与升迁,故而十分不满。洪秀全为了平息众怒,只能继续封王,给将士们“甜头”。

太平天国的各大军头,陈玉成封英王、李秀成封忠王、林绍璋封章王、李世贤封辅王、杨辅清封辅王。余小军头,也用义、安、福、燕、豫、侯这些爵位,或者神将、主将、天将等官职来安抚,大家才重新焕发斗志。

1860年,天京危在旦夕,江南大营已经完成合围。起初,李秀成心灰意冷,在江北无所适从,洪秀全猜忌他,让李秀成十分不满。李秀成得到封王后,立刻满血复活,制定“围魏救赵”计划,奔袭杭州。

李秀成、李世贤兄弟兵力不足,但毕竟封了王,作战积极性提高。皖南将领,杨辅清、黄文金、刘官芳、赖文鸿得到赏赐升官,也愿意配合李氏兄弟,一起完成围魏救赵作战,并彻底摧毁江南大营,解除京师之围。

李秀成看来,如果清朝招抚两广老兄弟,太平天国在1860年就结束,不会折腾到1864年。清朝不能抓住太平天国朝政混乱的机会,还拒绝招抚,非要剿灭老兄弟,结果是江南大营被摧毁,清朝南方直属武装损失殆尽,湘军成了赢家。

2 阅读:6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