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布麾下有三大猛将,为何曹操只要了两个,却把最厉害的给杀了?

豪仔看历史 2025-02-26 10:46:01

吕布这人,口碑不太好,这大家都知道。可不得不承认,他那勇猛劲儿,世间少见。“马中赤兔,人中吕布”这话,就是对他本事的认可,说明他确实厉害。

由于他自身就是一员猛将,所以挑选的部下多为猛将。像张辽、臧霸、高顺,在这些猛将里就特别出名。

吕布被曹操击败后,这三人都归了曹操。奇怪的是,曹操对张辽、臧霸委以重任,却将高顺斩首。曹操用人的差别对待,实在值得琢磨。

曹操向来以爱惜人才著称,可为啥对这三个人态度不一样?特别是高顺,论本事和颜良文丑不相上下,就这么把他斩杀,实在是太可惜了吧。

【吕布败亡,三将的结局各不相同】

199年,曹操大军把吕布困在徐州下邳城。吕布几次想突出重围,却都没成功。没多久,下邳城被攻破,吕布没办法,只能束手就擒,成了曹操的阶下囚。

吕布本打算再找个义父投靠,可刘备提了句“难道没见董卓、丁原的下场”,这话进了曹操耳朵,他就改了主意,直接吩咐手下把吕布拉出去砍头,还示众给众人看。

吕布死后,照理曹操会全盘接纳他的部队。可对于吕布手下三员大将张辽、臧霸和高顺,曹操的处理方式却不一样,并未一视同仁地收纳。

曹操没费周折,直接把张辽纳入自己阵营,还对他很是重用,给安排了重要事务。

曹操下命令,把高顺与吕布一同斩杀。高顺就此没能逃过被曹操处决的命运,和吕布一道,死于曹操所下的处斩令。

说到臧霸,曹操的举动颇为特别。曹操没把他招入自己阵营,也没杀他,反倒放了臧霸,还把青州、徐州都给了他。

《三国志》里这段描写挺有意思:吕布战败后,曹操俘获了臧霸等人,不仅厚待他们,还把靠近海边的青州、徐州部分区域交予他们管理。其中“割”这个字,用得很值得琢磨。

之后,曹操软硬兼施,臧霸这才真心投靠曹操,从此获曹操重用。

曹操对这三个人态度咋不一样呢?尤其奇怪的是,为啥他不重用高顺,还把高顺杀了?其实,要弄明白这事儿,就得从这三个人以前的经历讲起。

【张辽:我和吕布真不熟】

不少人仅晓得张辽曾是吕布手下将领,然而要是问起张辽具体啥时候开始追随吕布,多数人就懵圈了,完全答不上来。

事实上,张辽有着相当丰富的履历。吕布不过是他诸多效力过的主公之一,在他的生涯里,还曾追随过其他主公,有着各种各样不同的经历。

东汉末期,张辽家乡总遭匈奴袭扰。乡亲们为保卫家园,纷纷拉起民兵队伍,跟匈奴展开战斗。这使得年纪尚小的张辽,早早积攒下不少打仗的经验。

最先发现张辽的是丁原,那时候张辽和吕布碰上面了。没多久,丁原就打发张辽到大将军何进那边干活去了。

张辽受何进差遣,前往河北招兵,成功募得千余人。这拨人既由张辽招募,便归他统领。随后,张辽带着他们与黄巾军交锋,因战功卓著,获何进赏识,跻身何进帐下大将之列。

后来,何进遭宦官算计丢了性命。没过多久,董卓带兵赶到,进入权力中心。

董卓瞅准时机,把何进的军队收归己有。在这局势变动中,张辽糊里糊涂就成了董卓手下的将领。

之后董卓被吕布所杀,张辽便决定跟着吕布。这是因为董卓从凉州带来的旧部和张辽相处不睦,他一直遭排挤。而吕布和张辽共事过,尽管时间短,可彼此也算是有过交集。

曾经一同共事的人,现在摇身一变成了自己上司,张辽心里难免有点膈应。可那会儿他实在没别的好出路,没办法,只能暂且这么凑合着干下去。

吕布死后,张辽没犹豫,带着军队就投奔曹操了。他跟吕布关系一般,不算亲近。曹操呢,对张辽以前的事儿清楚,所以没多想就接纳了张辽他们,还给予重任。

【臧霸:吕布名义上的部将罢了】

跟张辽、高顺相比,臧霸的过往经历那可相当不凡。他有着独特且引人瞩目的经历,在某些方面的表现,相比张辽和高顺更显突出,令人刮目相看。

臧霸本是一方豪强,家中门客众多。他父亲不慎触法,被县令拘押。臧霸胆子可不小,直接领着门客去劫人,县衙的衙役压根抵挡不住,最终让臧霸成功把人抢走。

《三国志》对臧霸的评价为孝烈,即为人既孝顺又性格刚烈。这般性情,使得臧霸骨子里带着股倔强,很难真心实意地向他人低头称臣。

黄巾之乱一发生,臧霸因立下战功,被陶谦委任为骑都尉。臧霸军队驻守徐州,陶谦虽名义是其上司,可实际上臧霸只接受调遣却不事事听令,有很强的自主行事权。

陶谦并非没动过教训臧霸的念头,可臧霸和孙观、吴敦、尹礼几位将军结拜,他们几个互相帮衬,干啥都一起,陶谦就算有心,也因忌惮他们这紧密关系,最终没能下手。

之后臧霸直接在开阳一带驻扎军队,成了当地的霸主,就跟个小诸侯差不多。实际上,陶谦仅仅只是挂名领导他而已。

后来,臧霸突袭琅琊相萧建,抢走他的物资装备。萧建跟吕布关系不错,吕布得知后,就带兵去为萧建撑腰,找臧霸算账。

按常理,那时吕布堪称天下无双,打败臧霸本应不费吹灰之力。臧霸确实打不过吕布,可他机灵,比吕布有心眼,索性就靠着城池坚守不出。

兵法提到,兵力十倍于敌就包围,五倍于敌便进攻。这是讲,只有我方兵力达到敌方十倍,才适合去攻城,毕竟攻城过程中,人力、物力等各方面损耗相当大。

臧霸的本领比吕布稍逊一筹,可双方兵力差得不算多。而且城里物资丰富充足,吕布攻打了好久,都没办法拿下城池,最后只能无奈退兵。

吕布打败刘备,拿下徐州后,臧霸和吕布的关系,与其讲臧霸是吕布手下将领,倒不如说他俩像盟友,吕布也就相当于这个联盟的领头人。

曹操心里清楚这个理儿。吕布一死,他没马上就想着劝降臧霸。而臧霸呢,也没打算投靠曹操,直接躲进山林里头去了。

曹操拿下徐州后,发现开阳那片军队只听臧霸指挥。此前他刚跟吕布恶战,不想再无端打仗,又觉得臧霸有本事,就琢磨着用些法子把臧霸拉拢过来。

曹操恭恭敬敬请臧霸出山,把青州、徐州交其打理,还封他做琅琊相。臧霸这人没多大野心,就想掌控自己命运。不然,以他的能力,早就能除掉陶谦,拿下徐州了。

这当口儿,曹操这般对待他,他心里头哪能不感动。曹操的做法实实在在触动了他,让他内心满是感激之情。

以前,徐翕和毛晖背叛曹操,让曹操吃了大亏。之后,他俩跑去投靠臧霸。曹操得知后,打发刘备找臧霸要人。臧霸跟刘备讲,自己特别重义气,绝不愿意抛弃同伴。

曹操知晓这件事后,没对臧霸加以责备,反倒夸赞了他。如此做法,让臧霸内心触动更大,随即决定投靠曹操,从此追随于他。

之前曹操把青州和徐州给了臧霸。现在呢,这青州、徐州又妥妥地回到曹操手里了,就这么着,那俩州再次归曹操掌控。

【高顺:吕布心腹中的心腹,忠臣中的忠臣】

跟张辽、臧霸不同,高顺打从一开始就是吕布的手下,还是他的心腹。高顺带的兵虽只有700人,可装备精良。每次打仗冲锋陷阵,都能取胜。所以这支部队被叫做“陷阵营”,是吕布手下最厉害的精锐部队。

吕布拿下徐州后,袁术挑唆他的部将郝萌造反。突然,四周喊杀声不断,吕布搞不清谁在叛乱,赶忙带着家眷躲进高顺的营地。从这事儿能看出,吕布对高顺那是相当信赖。

高顺先保障好吕布家眷安全,随后带领队伍向郝萌发起进攻,凭借出色指挥,部队很快将郝萌打败,迅速把这场叛乱给平息下去了。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高顺这人不光作战勇猛,对主上一片赤诚,而且脑子灵活,很有智谋,这样全面的特质在众人中实属难得。

之前说过,吕布打算攻打臧霸,高顺便劝他别这么干。高顺并非觉得吕布会输,而是认为划不来。凭吕布那时的威望,打赢了收获有限,要是打输了,那可就名声扫地了。

届时,那些觊觎徐州,却因忌惮吕布威名而有所顾虑的人,势必会趁机制造事端。

吕布明白臧霸讲的在理,可他智谋欠缺,一时陷入纠结,不知如何是好。思索再三,最终还是依着自己的想法行事,没想到,最后落得个狼狈而归的下场。

之后,刘备跟曹操一块去攻打吕布,曹操让大将夏侯惇去支援刘备,可夏侯惇却被高顺打败了。这一仗又一次证明了高顺这人打仗很厉害,勇猛过人。

吕布兵败后,高顺也跟着被抓。要是曹操没杀吕布,或许还敢用高顺。可现在吕布已被曹操斩杀,高顺对吕布那是死心塌地,肯定会伺机给吕布报仇,这情形下,曹操哪还敢招降高顺,不怕丢命嘛。

所以,把高顺处死成了他仅有的抉择。

【曹操虽然爱惜人才,但也不是什么人都敢用的】

瞧瞧曹操对张辽、臧霸、高顺三人的处置手段,就能明白,曹操虽说主张唯才是举,可也并非毫无顾忌,并非什么样的人都放心任用。

就算是用人,鉴于每个人的情况有差异,采取的办法也会不一样。不同的人各有特点,在用人的时候,就得依据这些差异,选用不同的手段。

曹操用人不挑,只要有本事,像张辽这样纯粹打工的,他一概接纳。所以张辽归附曹操后,马上就被委以重任,获得了发挥才能的机会。

像臧霸这类在一方称雄的小诸侯,搞定他可得动点心思。曹操明白,这类人不会轻易低头。硬逼他归顺,早晚也会反水。可要是能真正让他心服口服,臧霸肯定会忠心耿耿追随。

像高顺这般对旧主死心塌地的人,别留着了,直接处决。这类人要是有机会,定会危及自身,留着就是个大隐患,早做决断为好。

1 阅读:38
评论列表
  • 2025-03-14 18:49

    如果高顺真那么厉害,就该是许昌城下灭老曹,下邳城内砍刘备了,纯属吹出来的[吃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