苻坚败亡启示:没有良好的心态,守不住江山社稷

豪仔看历史 2025-02-23 11:24:34

话说苻坚得知慕容垂在河北那边拉起了反旗,顿时勃然大怒啊,他气愤地骂道:“这个慕容垂,都一大把年纪了还干这种叛逆的事儿,活着的时候就成了叛臣,死了那也得是个逆鬼!”就这样狠狠地把慕容垂给痛骂了一通,可这时候再怎么骂也已经晚啦。想当年,要是苻坚能够听从王猛提出的建议,早早地把慕容鲜卑那些豪杰们给除掉的话,又怎么可能会有现在这样让人痛苦的局面呢。

话说在王猛临终之际,他特意对苻坚叮嘱道:“您得明白,当下咱们国家真正的敌人并非是东晋那边,而是鲜卑以及羌族这些势力呢。所以,君王您可千万不要随随便便就对南方发兵动武,当务之急应当是先把咱们内部的各种资源好好地进行一番整合才是。”然而呢,苻坚却并没有听从王猛的这一番恳切告诫。最终呢,苻坚因为自己当初的这个决定而悔恨不已,这悔恨之情可是伴随了他的一生呐。

在公元383年的时候,苻坚做出了一个重大的决定,那就是他要亲自率领大军去攻打东晋哦。他这次可是下了大决心的,集结起来的大军数量多达93万呢,真可谓是声势浩大。然而呢,这场仗的结果却大大出乎了苻坚的意料。在著名的淝水之战当中,苻坚的这93万大军遭遇了惨败。这一败可不得了,对苻坚和他所掌控的前秦来说,影响极其严重。为啥这么说呢?因为苻坚他本身所依靠的根基,也就是所谓的基本盘是比较薄弱的。而且呢,在他的内部,各方势力并不是一条心,都各有各的小算盘,彼此之间离心离德的情况很严重呢。所以,面对淝水之战这样的惨败,苻坚和他的前秦根本就承受不住啦。在这之后,前秦就如同一个散了架的机器一样,迅速地分崩离析,曾经的辉煌也就此一去不复返咯。

公元385年的时候,苻坚遭遇了极为悲惨的命运,被姚苌给处死了。紧接着,苻丕也没能逃过厄运,同样遇难身亡。在这样艰难的局势下,苻登站了出来,扛起了带领众人前行的大旗。不过呢,苻登这个人,他就只擅长率兵去打仗这一件事儿。对于治理国家、处理政务这些方面,他是一窍不通的,而且也不懂得该如何去笼络人心,把各方人士都团结在自己身边。他所占据的也就是那么一小块河西之地罢了,力量实在有限。最终,在和姚兴的对抗当中,苻登还是失败了。要知道,苻登心里可是憋着一股劲儿,甚至想着要是能抓住姚兴,非得好好地鞭打他一顿才解恨呢。但可惜,事与愿违,随着苻登的失败,曾经的前秦也就此灭亡了。

在公元383年的时候,前秦迎来了它发展历程中的极盛阶段哦。那时候,其疆域范围可是相当广阔呢,像汉中这块地方,是在它的版图之内;四川呢,同样也归属于前秦;还有河西地区,也被囊括其中哦。不止如此呢,西域那一片广大的区域,也是前秦所掌控的范围。辽东地区同样如此,是前秦疆域的一部分啦。关中地区就更不用说啦,本就是重要的所在,自然也在前秦的统治之下呢。再有淮北,河北,河东,河南,以及山东等等这些地区呢,统统都属于前秦的疆域范围哦。可以说,在这一年,前秦真的是盛极一时,那气势和规模在当时可相当惊人呢。

要知道,前秦曾经可是达到过巅峰状态,可谁能想到呢,从那辉煌的巅峰一下子走向衰败,仅仅只用了2年的时间。要是再算到苻登最终败亡的话,满打满算也不过就11年罢了。前秦可是统一了北方的大国,而且它还有着特殊的意义,是第一个实现北方统一的少数民族政权呢。这么一个有着重要地位的政权,最后却终结在了姚羌的手里,想想真的是太可惜啦。

兴衰成败往往就在转瞬之间,苻坚便是在这一瞬间沦为了输家,丢掉了江山。那苻坚究竟为何会落得如此下场呢?其实啊,前秦败亡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但其中最为关键的一点,还在于苻坚自己的心态出了大问题,以至于最后彻底崩溃,进而自乱了阵脚。大家可以试想一下,如果当时苻坚能够保持冷静,好好地去认真分析一下当时的局势,那么前秦即便不能继续开疆拓土,可至少也能守住关中这块根基之地,不至于把辛辛苦苦打下的基业就这么给弄丢了。

公元383年的时候啊,苻坚从江南那边狼狈地逃了回来,那模样真可以说是灰头土脸的。这之后呢,北方有不少民族都纷纷行动起来,要搞复国的事儿啦。而在这些民族当中,最先起来搞复国的就是翟氏丁零这个族群哦。他们在河北那一片地方纵横驰骋呢,活动范围可广啦,而且人数特别多,达到了十多万呢,那场面,那声势,真的是非常浩大。

当时发生了丁零叛变这样的情况,苻坚面对这一局势,经过考虑后决定出兵去征讨叛军。就在这个时候,慕容垂站了出来,他主动向苻坚提出请求,希望能够前往河北那个地方去参与作战。他之所以这么做呢,是想着凭借自己的力量去帮助朝廷化解此次因为丁零叛变而带来的危机,同时呢,也是为了报答君王苻坚对他的赏识和重用这份知遇之恩。

慕容垂可不是那种平凡无奇、能安于现状的人,他心里早就怀揣着复兴燕国的宏大志向呢。对于慕容垂的这份心思,前秦的一些官员那可是看得清清楚楚的。他们深知慕容垂此人不简单,一旦放他离开,很可能会生出什么变故来,所以就向苻坚提出建议,希望苻坚不要让慕容垂离开长安,而是要把他牢牢地控制在这儿,也好以防万一。至于河北那边的军务呢,完全可以交给苻丕去处理妥当嘛。只可惜,苻坚并没有听从这些官员的良言相劝呢。

在历史上啊,王猛在世之时,那可真是帮苻坚把各种事情都妥妥地给摆平了,这情形就和管仲辅佐齐桓公的时候一模一样呢。您瞧那齐桓公吧,他有个挺可爱的小名叫做“小白”,在治理国家这件事儿上,大多时候都是管仲在操持着各种政务,齐桓公呢,基本上就相当于挂个国君的名号罢了。而苻坚这边呢,情况也是如此,王猛在其身边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帮着苻坚把诸多事务都处理得井井有条呢。

苻坚当时急切地想要平定叛乱,在这种情况下,他没有听取部下给出的意见,就做出了一个决定,那就是把慕容垂放回去,还让慕容垂前往河北那边去招募士兵,开展作战行动,目的是要消灭丁零。可让人没想到的是,慕容垂回去之后很快就和丁零联合到了一起,并且把苻飞龙给处死了。接着,慕容垂就带着几十万人马把邺城给围困起来,同时对苻丕展开了攻打。

话说慕容垂背叛了苻坚,这可把苻坚气得不轻,他怒不可遏地指着慕容垂大骂道:“你这老家伙居然干出这种背叛的事,成了贼寇,哼,就算死了也要变成厉鬼来找你算账!”苻坚这表现呢,看起来就显得有些不够成熟稳重啦。其实,慕容垂后来能够复兴燕国,这也不是什么让人特别意外的事儿。为啥这么说呢?因为慕容垂这个人能力那可是相当强悍的,有着出众的本事,这样的人又怎么可能心甘情愿地一直屈居在别人之下,听从别人的差遣呢?所以他谋求自己的发展,复兴燕国,也是有其缘由的。

苻坚对待慕容垂十分友善,就算王猛精心谋划使出了“金刀计”这般厉害的计谋,苻坚依旧狠不下心来杀掉慕容垂。不仅如此,苻融、吕光等不少人还多次向苻坚提出建议,认为应当杀掉慕容垂以绝后患,可苻坚压根就不采纳他们的意见。然而,苻坚的这份善待并没有对慕容垂复国的计划产生阻碍,慕容垂最后还是成功地开启了复国之路呢。

在五胡十六国那个特殊的时代,局势那可是相当残酷的,完全就是胜者为王的局面,要是没能成为胜利者,其他的一切努力、谋划之类的基本都没什么用啦。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呢,苻坚作为身处其中的一方势力之主,本应该对这种情况有着十分清醒的认识,并且得提前想好各种应对的办法才对呢。可实际上呢,苻坚却老是不停地犯错误。随着这些错误不断累积,他的心态也逐渐发生了变化,一步一步地就走向崩溃的边缘了,到最后简直就是陷入了一种无药可救的境地,实在是让人觉得惋惜又无奈呢。

话说当时慕容垂在河北那边高举旗帜,准备大干一番。而与此同时呢,在河东、朔方以及关中这一带的慕容鲜卑族人也都按捺不住了,各个都跃跃欲试的。在慕容泓、慕容冲还有慕容永这几个人的带领之下,他们也掀起了一股要恢复燕国的浪潮。再看在长安的前燕皇帝慕容暐呢,他也没闲着,一直在想法子要和那些在外面搞复国行动的慕容鲜卑族人取得联系呢。

话说那时候,鲜卑一族可是彻底跟前秦闹掰了,完全铁了心要脱离前秦的掌控呢,这情况可把苻坚给弄得更加慌乱失措啦。不过呢,苻坚也不是说就一点儿机会都没有哦。为啥这么讲呢?因为,这些鲜卑人从心底里就压根没打算留在关中这地方,他们心心念念的就只有一件事儿,那就是回到河北老家去。

对于苻坚来说,慕容泓和慕容冲回到河北可算得上是一件天大的喜事。您想啊,慕容泓与慕容冲那可都是前燕皇帝慕容儁的后代呢,而且,当时他们的兄长慕容暐还在长安呢。这么一来,从法理上论起继承权的话,他们可比慕容垂要有优势得多啦。

慕容儁和慕容垂这两人之间的关系那可是相当差,差到什么程度呢?慕容垂都险些死在自己兄长慕容儁的手里呢。您想啊,在这样的一种状况下,如果慕容泓带着好几十万人马回到河北,而且苻坚又把慕容暐给放回去了,那慕容垂可就面临着极为棘手的局面啦。到时候他该怎么去应对?难道要乖乖地把兵权交出去吗?可要是不交,难道就和他们相互厮杀,通过武力来一决胜负不成?这可真的是让人为慕容垂的处境捏一把汗。

慕容鲜卑不管选择哪一种情况,最终都会走向分裂的局面,而且内部还会不停地发生混战。要是这样的话,苻坚就能够先把关中的局势给稳住,然后可以全心全意地去经营自己的基本盘,等把这些都做好了,再去谋划夺取天下的大事。可没想到啊,苻坚在这事儿上又出了差错,姚苌等大臣都建议他把鲜卑人给“放走”,可他却不接受这个提议,执意要出兵去攻打鲜卑。

苻叡当时率领着军队去征讨慕容鲜卑,其目的是想要阻拦慕容鲜卑前往河北地区。然而,对于苻叡的这一行动,姚苌却持有不同的看法并且明确表示反对。姚苌心里是这么考虑的,他觉得这些慕容鲜卑的人其实并没有什么远大的志向,他们一心就只想着能够回到自己原来居住的地方罢了。在这种情况下呢,如果我们贸然出兵去攻打他们,那可就不妙了。因为这样一来,这些原本可能各自分散的鲜卑人就会因为面临共同的外敌攻击,从而紧密地团结在一起,就像拧成了一股结实的绳子一样。到了那个时候,双方真的交战起来,我们能不能取得胜利可就很难说了,说不定最后都没有获胜的把握呢。

当时姚苌提出了这样一个建议,那就是先扎下营垒,然后对慕容泓军团进行密切地监视,但是不要轻易发动进攻。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因为慕容泓的军队就像是一群乌合之众,要是秦军按兵不出击的话,那些慕容鲜卑的士兵们很快就会因为没有什么凝聚力,而各自散去,纷纷去寻找属于自己的土地。如此一来,所面临的危险也就自然而然地解除掉啦。

苻叡没有听从相关的建议,反而主动地去发起进攻了,结果呢,这一战就兵败了,而且他自己也因此丢掉了性命。之后,姚苌就派了使者去说明当时的具体情况,可苻坚呢,根本就不去分辨这里面的对错,上来就直接把姚苌派来的使者给杀了,不仅如此,还狠狠地痛骂了姚苌一顿。咱们仔细想想,秦军战败这件事,那分明就是苻叡他自己的责任,和姚苌又能有什么关系呢?人家姚苌还派使者去说明情况呢,苻坚这么做确实有些不妥当。

在街亭那场战役当中,马谡和王平两人都各自带着兵奔赴前线作战啦。这马谡呢,也不知道怎么想的,王平明明好言相劝,给他出谋划策,可他就是不听,非要固执地把大营扎在山顶上。这一下可就坏事儿了,张郃率领着敌军来攻的时候,占据了有利地势,一下子就把马谡给击败了。不过好在还有王平呢,他没有因为马谡不听劝就不管不顾了,在马谡战败之后,王平凭借着自己的能力和谋略,成功地挡住了张郃的追兵,这才避免了更糟糕的情况发生。等到这场战役结束之后呢,马谡因为自己的过错,导致了如此严重的后果,按照军法处置,就被斩首了。而王平呢,因为在战役当中表现出色,不但成功挡住追兵,还展现出了卓越的军事才能,所以就得到了升迁。从这儿也能看出来,诸葛亮在对待将领们的功过是非上,那可真是赏罚分明,一点儿都不偏袒呢。

苻坚可不像诸葛亮那般睿智沉稳,当秦军遭遇败仗之后,他就全然没了最基本的理智。这时候呢,姚苌心里害怕会因此被杀掉,于是就逃到了渭北这个地方。在那儿,他召集聚拢起了多达十万人马,一下子就站到了前秦的对立面,成了前秦的敌人啦。要说这姚苌啊,人品方面确实不怎么样,不过呢,他给苻叡所提的建议其实并没有错。只可惜苻坚在经历了败仗之后,心态变得极差,整个人就好像一下子崩塌了似的,根本没法冷静客观地去看待这些事儿喽。

话说那时候,姚苌选择了背叛,这一下可不得了,让苻坚这边的局势变得更加混乱不堪,而且苻坚在应对各种情况时也越发地处于被动状态了。面对姚苌的背叛,苻坚决定亲率大军去征讨他。苻坚这一出手还真是厉害,在和姚苌的交战过程中,那是连连取得胜利呢,一路把姚苌的军队打得节节败退,最后直接就把姚苌给围困在了营垒之中啦。这时候的羌人,也就是姚苌那边的人,可算是陷入到了极度的绝望之中,感觉都没什么活路了。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就在这关键的时刻,天气突然发生了变化,居然开始连续不断地下起了大雨。这大雨一下,可就给姚苌的军队带来了转机,因为他们原本被困在营垒里,水源是个大问题,这下好了,有了这持续不断的雨水作为水源,他们就能够支撑着继续和苻坚的军队对峙下去了。

苻坚原本是想着继续对某地进行围攻的。然而呢,慕容泓和慕容冲这兄弟俩,敏锐地察觉到了秦军呈现出虚弱的态势,于是便抓住这个时机,径直朝着关中这边杀奔而来啦。这下可好,苻坚一下子就陷入了腹背受敌的艰难处境之中。在这样的形势逼迫下,苻坚也没办法,只好选择返回长安,去全力抵御慕容鲜卑的进攻了。可让人觉得挺可悲的是,苻坚在这个时候居然还心存幻想,想着凭借着所谓的“感情”去感化慕容冲呢,这显然是不太现实的。

话说当时啊,慕容垂在河北一带活动,慕容泓和慕容冲呢则是在关中地区,还有姚苌在河西那一片儿。这么一来,前秦就陷入了四面受敌的艰难处境,整个北方地区由此掀起了新一轮激烈的争夺态势。在这样乱糟糟让人头疼的局面下呢,苻坚不知道怎么想的,居然相信了那个所谓的“帝出五将山”的说法。于是,他就从长安这个重要的地方逃走了。可这一逃啊,却没逃出个好结果来,最后竟然死在了姚苌的手里,也真是够悲催的了。

苻坚离世之后,苻登继承了皇位,而后便与慕容垂展开了长时间的激烈争斗。就说慕容垂围攻邺城这事儿吧,那可是耗费了足足两年多的时间,最后也不是靠强攻拿下的,而是苻丕自己主动从邺城出走,这才使得慕容垂算是“搞定”了邺城。苻丕去世之后呢,苻登在河西一带积极召集各方人马,紧接着就和姚苌对上了,这一打就差不多持续了九年之久呢,双方你来我往,互不相让,始终难分高下,谁也没能在这场漫长的争斗中占据绝对的上风。

公元394年的时候,发生了一场苻登与姚兴之间的对决。苻登那可是信心满满,甚至直接放话说道:“那姚兴就是个小儿罢了,还乳臭未干呢,我非得把他给抓起来,狠狠地鞭打他一顿才行。”瞧瞧这话说得,多狂傲。可谁能想到呢,就因为苻登这般轻敌大意,完全没把对手放在眼里,结果在这场对战当中,被姚兴一下子就给打败了。这一败可就惨咯,苻登不仅兵败,自己还丢掉了性命。而随着苻登的兵败身亡,曾经的前秦也就此走向了灭亡之路。

前秦曾经可是盛极一时呐,在当时那形势下,是很有机会完成统一天下这一大业的。然而呢,苻坚却没有听从王猛的劝告,执意要亲自率军去征讨东晋。这一下可就出大事了,在淝水之战当中,前秦那是惨败而归。经过这么一场大败仗之后呢,北方就又重新陷入到一片混乱的局面当中去了。不过话说回来,苻坚也并非就完全没机会了。要是他能足够冷静沉着,不那么慌乱,一直保持心态平稳的话,就算不能再有更大的作为,起码也能够守住前秦灭掉前燕之前的那片疆域,如此一来,前秦的国运也就能继续延续下去啦。

淝水之战结束以后,前秦迅速地就走向灭亡了,这里面和苻坚心态出现失衡的状况有着很大的关联呢。那为啥会是这样的情况?这就得说说苻坚的经历了。前秦原本就是一个部落而已,后来能够发展成为一个相对来说比较集权的国家,并且还统一了北方,这里面主要的功劳那可是王猛的。反观苻坚呢,他在实际治理等方面所经历的锻炼实在是太少啦,所以在面对一些情况的时候,心态就容易出问题,进而也影响到了前秦的发展,最终导致前秦快速灭亡咯。

苻坚在位期间,只要有王猛在身旁辅佐,那他可就省心多啦,诸多事情基本都由丞相王猛一手操办。王猛确实才能卓越,把各项事务处理得井井有条,让苻坚可以高枕无忧。然而,王猛去世之后呢,苻融出现了。苻融的能力也是相当出众的,不容小觑。可即便他有本事,却没办法对苻坚起到根本性的改变作用。苻坚后来做出了一些不明智的决策,最终导致在淝水之战这样重要的战役里吃了大亏,而苻融也不幸在这场战役中阵亡了。设想一下,如果当时王猛没有离世,依旧能在苻坚身边出谋划策,又或者苻融能在淝水之战后依然存活,那么苻坚即便在攻打江南的战事中遭遇了失败,凭借着王猛或者苻融的才能与谋略,也还是有很大可能守住自己的基业的,如此一来,也就能够等待新的时机,说不定日后还能有一番作为呢。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