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妈之后,我才真正体会到什么叫“哄睡难,难于上青天”!我家娃小时候,一到睡觉点就来精神。在床上翻来覆去,一会儿要喝水,一会儿上厕所,好不容易哄到床上,眼睛瞪得比铜铃还大。
我累得眼皮打架,人家还精神抖擞,跟我“斗智斗勇”。为了让他乖乖睡觉,我可没少费功夫,虽然吧有些方法挺管用的,但现在想想,有些其实挺“坑”娃的。
相信很多家长都有同我一样的困扰,每天哄娃睡觉“如临大敌”。所以接下来,我就跟大家唠唠那些我亲历过的“哄睡坑”,也给各位宝爸妈们提个醒。
⚠️ “吓唬”式哄睡当孩子怎么都不肯睡,家长可能会渐渐失去耐心,心急火燎就容易出“下策”。像我的邻居张奶奶,就经常用吓唬的方式哄她家小孙子睡觉。
张奶奶惯用的一句:“再不睡觉,大灰狼要来把你叼走了!”4岁的小孙子看过大灰狼的动画片,常常因此害怕地闭上眼,没一会儿果真睡着了。张奶奶还时常炫耀:“这法子管用,一吓就老实了。”
可她不知道,长期这样吓唬孩子,后果不堪设想!孩子确实被吓得睡着了,却可能因此变得胆小怯弱,不敢一个人独处,晚上须开灯才能睡觉,还时常噩梦,经常会哭醒。
所以这种“吓唬式哄睡”,就像在孩子心底埋下了一颗“可怕”的种子,随着时间推移,问题会越来越突出。孩子看似听话,实则被恐惧阴影笼罩着,时间一长各种心理问题就来了。
很多老人带娃,喜欢把孩子抱起来摇一摇、晃一晃,孩子开心,也容易哄睡。我家娃小时候,他爸爸就经常用这招,孩子一哭,就加快摇晃的速度,还边摇边哼调调,孩子很快就安静了。
但后来我才知道,这种做法挺危险的。尤其是小婴儿,他们骨骼柔软,脑头比例大,脖子也没发育好,而且大脑正处于高速发育阶段,大力摇晃容易使孩子出现“摇晃综合征”。
宝宝轻则可能吐奶、头晕,重则可能造成颅内出血、损伤神经等。之前就有过报道,一个几个月大的宝宝,被爷爷过度摇晃哄睡,结果不幸脑瘫!大人本意让娃早点睡,可一不小心就伤了孩子大脑!
如今电子产品太普及了,有些家长为了让孩子睡前安静点,会用手机或平板等来哄孩子睡觉。孩子的注意力被吸引,自然能安静下来,但是这样的哄睡方式真的有效吗?
我们都知道,电子产品屏幕的蓝光会抑制褪黑素的分泌,这是一种负责调节睡眠周期的激素。蓝光刺激会误导大脑,使其认为仍是白天,从而延迟入睡时间。
而且手机或平板的内容容易引发兴奋或焦虑,孩子越看大脑越兴奋,根本不想睡觉。长时间用这种方法哄孩子睡觉,还会影响其注意力、语言能力和情绪等的发展。
还有一种哄睡方式,就是完全不哄孩子,主要是为了培养自主入睡。哪怕孩子哭闹,也不管不问,认为其哭累了,自然就会入睡,这就是顶顶有名的“哭声免疫法”。
可能有家长对这方法屡试不爽,可他们还没意识到,这样的做法,会极度破坏孩子的安全感!孩子哭闹,多数时候并非无理取闹,他们只不过是想要爸爸妈妈多陪伴和安慰罢了。
当孩子哭泣得不到任何回应时,就会产生一种被抛弃感,内心恐惧和不安。虽说孩子可能哭着哭着就睡着了,然则内心的伤害无法弥补。长此以往,孩子可能会变得冷漠、情绪容易失控,且长大后难以建立亲密关系。
其实,哄睡也并非那么难,我这有更温和、简单且不伤娃的方法,大家不妨试试这几个:
建立睡前仪式:每天固定睡觉的时间和流程,让孩子形成生物钟。比如睡前洗个热水澡、讲个小故事、听段轻柔的音乐等。我家娃每晚上洗完澡,会安静地听会睡前故事,很快就能睡着。
营造睡眠环境:睡前不看电视、不玩手机平板,尽量少说话,保持安静。否则孩子越聊越兴奋,更睡不着。我们可以把房间的灯光调暗,保持室内温度适宜,让孩子感觉舒适放松。
温柔安抚:如果是小月龄宝宝,可以用手轻轻抚触,或给他拍一拍、轻声哼唱,这样比摇来摇去更有安全感。如果孩子哭闹,不要立马抱起来哄,只需回应和安抚,让他知道你在他身边就好。
使用安抚工具:比如安抚巾、安抚奶嘴、毛绒玩具或妈妈的衣物等有熟悉气味的物品。熟悉的气味和触感能给孩子提供安全感,有助于放松情绪安然入睡。
孩子是小,但他们的感受一点都不少。我们给他什么方式入睡,他的大脑就学会用什么方式处理情绪。希望大家都能用正确的方式哄娃睡觉,让孩子拥有一个安稳的好睡眠。
你家孩子需不需要哄睡呢?你都有哪些哄睡妙招?一起来说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