些天我们同一楼道的邻居家闹了场虚惊:3岁的小宝总爱揉眼睛。宝妈在业主交流群里助,有位“过来人”斩钉截铁地说:“这就是近视前兆,赶紧去检查配镜!”
好在眼科检查结果显示,孩子只是得了过敏性结膜炎,吃几天药就好了。这场小风波,让我突然意识到,大家在育儿路上,比解决问题更难的,是如何辨别真伪信息。
之前看过一些文章,大意是宝宝如果出现几种情况,说明眼睛疲累过度,是孩子眼睛近视前的“求救信号”:
经常用手揉眼睛
总打哈欠和流眼泪
眼球红血丝,眼皮肿
曾经“揉眼-近视”的谣言传遍朋友圈,但实际上国家卫健委发布的《中国眼健康白皮书》中指出: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率虽高达53.6%,但揉眼、流泪等表征与近视并无直接关联。
像我家二宝1岁多时,有段时间总爱揉眼,吓得我赶紧带他去儿童保健科。结果医生检查后笑着说:“这是宝宝在探索触觉呢,就像吸吮手指和啃脚丫一样正常。”
其实真正需警惕的视力异常信号,往往比我们认为的更加隐蔽。比如朋友家娃,上幼儿园后,总把绘本贴脸上看。爷爷还笑说孩子爱读书,喜欢“书香味儿”,后来检查发现,孩子左眼先天性弱视。
因此视力预警的信号,还需家长观察入微,比如:孩子4个月不会追视、2岁不会指认简单图形、5岁仍频繁磕碰桌椅,这些都可能隐藏着视力发育异常。
哪些迹象提示孩子的视力可能出现问题?5岁以内的孩子
以下是比较常见的表现,提示孩子的视力可能出现问题,家长需进一步评估或带孩子去检查。
喜欢单眼眯起来或闭上
对视差,或回避眼神接触
孩子的整体发育落后
总碰撞到东西或经常摔倒
对视觉刺激不敏感或无兴趣
要把东西凑得很近才会看
经常说自己眼睛不舒服
平视时眼睛似在看不同的角度
6岁+的孩子
孩子虽已经到入学年龄,但可能仍无法表达清楚自己的视力问题。需要我们观察和排除孩子的一些日常行为,以确保视力正常。
经常眯眼或歪头看
抱怨头痛或眼睛“很累”
注意力难以集中或注意力持续时间短
阅读经常跳行或重复行
频繁地揉眼睛
不喜近距离或远距离用眼的活动
宝宝视力养护,需全维度支持【0-5月】
我家大宝满月时,亲戚送了一个旋转音乐床铃,挂在床边宝宝可喜欢盯着看。但是儿保医生却紧急叫停,理由是:固定视距可能影响眼肌调节。
后来我把床铃改成移动的,每三天调整一次位置。宝宝6个月前是视觉发育敏感期,追视训练不要落下,关键是创造“动态视觉环境”,比如喂奶时左右交替、玩具保持20cm安全距离并经常换位置。
【6-12月】
我家二宝这个阶段的时候特别喜欢“抓光游戏”。比如我会打开手电筒在房间里照射,宝宝就会连滚爬去捕捉光斑,可高兴坏了。
儿童发展专家表示,追光训练能激活宝宝视网膜锥细胞,促进双目视功能发育。这个阶段,我们可以为宝宝设计一些视觉寻宝游戏,比如把摇铃藏在抱枕下,会滚动的彩球等都是天然教具。
【1-2岁】
如果你经常带娃玩投影游戏,你会发现他能快速识别不同形状的影子。这个阶段,可以带宝宝多玩积木,搭建“视觉迷宫”,或通过绘本体验不同的“故事场景”。
当然,要确保孩子每天不少于2小时的户外活动,接受自然光的洗礼。阳光中的全光谱能促进视网膜分泌多巴胺,巩固视觉神经回路。
1.过度用眼
持续并且近距离看手机、平板等,是导致孩子视力疲劳的首要因素。电子产品蓝光会使泪膜蒸发率提升40%,如持续注视20分钟就可能会造成不可逆的视疲劳。
2.光污染
紫外线对晶状体的损伤是累积性的,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婴儿暴露在阳光下,应使用太阳镜,UPF50+的防晒帽比遮阳伞更有效。
3.化学或物理损伤
用84消毒液拖地,可能会使孩子突然流泪睁不开眼。清洁剂中的次氯酸钠,确实会损伤角膜上皮。此外,还有尖锐物体刺伤、化学颜料、杀虫剂、农药等,都可能伤害孩子的眼睛。
其实对孩子视力最好的保护,只有关键的两点:一是保持“一尺一拳一寸”用眼距离,并遵循20-20-20休息法则;二是每日保证两小时以上户外活动,让自然光动态刺激视网膜释放多巴胺,这才是科学防控近视的核心要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