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CT报告里的那些术语代表什么意思?

诺保莱 2025-02-26 11:26:50

相关监测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新发肺癌病例106.06万例,占全部恶性肿瘤发病的22.0%;我国肺癌死亡病例73.33万例,占全部恶性肿瘤死亡的28.5%;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为75.13/10万和51.94/10万,总体呈上升趋势。肺癌预后较差,近年来我国肺癌患者5年生存率虽有所提高,但仍处于较低水平,如早期发现、早期治疗,5年生存率可显著提高。

肺癌诱发风险包括:烟草暴露、空气污染、职业暴露(石棉、氡、铍、铬、镉、镍、硅、煤烟和煤烟尘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及一级亲属肺癌家族史等。

7月底,国家卫健委印发最新版肺癌筛查与早治方案,明确肺癌早筛标准,可以有效提高人群肺癌早期诊断率,降低死亡率。

根据方案指出,肺癌筛查推荐LDCT(低剂量螺旋CT),建议使用16排及以上的多排螺旋CT。不推荐使用胸部X线检查、MRI检查、PET-CT检查、生物标志物检测等进行肺癌筛查。

01

肺CT报告里的那些术语代表什么意思?

1. 纤维灶:肺纤维灶是肺部感染自然愈合后遗留的纤维化病灶,可能是肺结核痊愈或其他肺部损伤治愈后留下的病灶,不具备传染性,中老年人较多发。一般来说若病灶较小,对身体没有任何影响。若病灶范围广,会对肺功能造成影响。肺纤维灶不可逆转,但本身不会扩展;

2. 条索影:一般与长期吸烟、气管炎或者肺炎的恢复期、活动性肺结核等原因有关,需要根据临床症状来判断具体是哪种病症;

3. 肺纹理增粗:肺部长期慢性炎症的一个反应,多见于吸烟者和或有慢性哮喘的人;

4. 钙化灶:肺钙化灶是肺实质肺细胞炎症后形成的“疤”,一般无大碍,多数是由肺部炎症引起,最常见的原因是肺结核。其次,气管支气管炎、肺炎、肺癌、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钙或磷酸盐代谢异常、血栓以及气管支气管淀粉样变、纤维化也可诱发肺钙化灶生成;

5. 硬结灶:说明以前有过肺部疾病,如肺部炎症、肺结核等。治疗后或不治疗,硬结均未完全吸收;

当临床上有肺硬结病灶时,一般会产生良性病变。如果复查过程中没有明显的形态变化或其他异常反应,则无需治疗。但若出现形态学改变或肺硬结明显增大,并伴有胸痛、咳嗽、呼吸困难、消瘦等情况,考虑可能发生恶性病变,要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选择最合理的治疗方案;

6. 胸膜增厚:是渗出性胸膜炎或胸膜积液的结果。胸膜增厚可为局限性或广泛性,广泛的脏层胸膜增厚影响肺的呼吸功能,广泛的壁层胸膜增厚可使肋间隙变狭,胸廓缩小。多数胸膜增厚不需要治疗,胸膜粘连症状严重者,则应手术治疗;

7. 间质性改变:大多数是由于肺炎、病毒感染、细菌感染等原因所导致的,根据严重程度表现为肺间质的渗出、炎性细胞或肿瘤细胞浸润,以及纤维结缔组织或肉芽组织的增生。肺间质改变患者会出现胸闷、呼吸困难、咳嗽等异常症状,建议及时就医处理;

8. 肺小结节:直径10mm以下的结节,其中恶性结节比率不足5%,需要定期复查;

9. 微小结节:直径5mm以下的结节,肺部微小结节的病因很多,如炎症、结核病、霉菌、真菌感染、肺癌等。

大多数发现的肺结节是良性的,但也可能是恶性的,良性病变也会发展为恶性病变。

10. 粟粒样肺结节:肺部粟粒结节指的是在肺部CT检查发现两肺中有分布均匀、数量较多、大小在2~3mm的小结节,状如粟粒。造成肺部粟粒结节的原因一般有尘肺病、过敏性肺泡炎、肺结核、肿瘤等疾病。建议患者完善相关检查,明确病因后进行针对性的治疗,以免对机体健康造成损害。

11. 磨玻璃影:一种非特异性的影像表现,可能与多种肺部疾病相关。最常见的是肺炎,包括细菌性肺炎、病毒性肺炎等。在肺炎的早期,肺部的炎症会导致肺组织的透明度降低,形成磨玻璃样阴影。如果在影像检查中发现磨玻璃样阴影,建议及时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诊断,以便确定具体的疾病类型,并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

12. 边界清晰:是指肺部出现结节,结节的边缘没有分叶征,毛刺等情况,代表肺结节为良性病变的可能性较大。如果检查出现肺部结节边界清晰,需要定期复查,可以通过胸部CT观察结节的变化。

13. 边界模糊:就是肺部结节边缘出现模糊不清的现象,大多是磨玻璃结节或亚实性结节。如果结节较小,通常是肺部感染、肺出血、肺结核引起,如果结节较大,有可能是陈旧性病灶、恶性肿瘤引起。患者有肺部结节边缘模糊的情况,建议在医院完善检查,来明确诊断,规范治疗。

14. 毛刺现象:结节周围的血管、淋巴管生长或纤维增生等原因,使结节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楚,有毛刺样表现。通常提示结节有可能感染炎症、结核或是恶性肿瘤。如果发现了结节毛刺征象,可以去正规医院的肿瘤科就诊,由经验丰富的肿瘤科医生给予专业治疗。

15. 支气管充气征:是由于原来肺泡内的空间被大量的炎性渗出物质充填,导致该段气管内仍残留较多的气体。这种征象通常表明存在支气管阻塞或支气管周围组织的炎症,常见于大叶性肺炎、肺结核、肺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02

肺癌筛查方案

(一)筛查对象

肺癌高风险人群,无肺癌病史,年龄一般在50~74岁之间。

(二)筛查方法

肺癌筛查推荐LDCT。建议使用16排及以上的多排螺旋CT。CT阅片及诊断需由至少2名有2年及以上影像诊断经验的医师完成。LDCT参数设置及操作流程见附注。

不推荐使用胸部X线检查、MRI检查、PET-CT检查、生物标志物检测等进行肺癌筛查。

(三)筛查结局

按照薄层CT图像显示的密度,可以将肺癌筛查检出的非钙化结节分为实性结节、部分实性结节和非实性结节(纯磨玻璃密度)。实性结节指病灶完全遮盖肺实质的结节;部分实性结节指病灶遮盖部分肺实质的结节;非实性结节指病灶未遮盖肺实质、支气管和血管可以辨认的结节。

(四)筛查频率

肺癌高风险人群原则上每年进行一次LDCT检查。有下列影像表现者建议缩短筛查间隔:

1.检出的实性结节或者部分实性结节的实性成分平均直径≥6mm且<15mm,或者非实性结节平均直径≥8mm且<15mm者,3个月后复查,并根据结果决定下一轮复查时间。

2.检出的实性结节、部分实性结节的实性成分或者非实性结节平均直径≥15mm,如无法排除恶性结节,建议正规抗炎治疗后1~3个月复查,并根据结果决定下一轮复查时间。

如果查出疑似肺癌,可参考肿瘤科全国医院排名,作为复查医院,降低误诊率:

0 阅读:150

诺保莱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