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技术迭代到一定程度时,市场格局就可能会发生深刻的变革,秦L和海豹06这两款首搭DM5.0车型的破圈,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只要能够为用户带来更经济的用车成本、更具有颠覆性的用车体验,市场都会发生让人意想不到的转变。
要知道,虽然DM5.0的2.9L/100km的亏电油耗成绩,是在NEDC标准下测出来的,更加严苛的WLTC工况下的成绩是3.8L/100km。但是即便是这样的成绩,也已经在市面上非常抢眼了。
更何况,在DM5.0技术发布的现场,大量媒体实测晒出了2.5L以下甚至不足2L/100km的惊人成绩。而搭载DM5.0技术的秦L和海豹06两款车型,依然能够实现7.5秒的百公里加速成绩,证明其并没有以牺牲动力为代价。
那么如此神奇的DM5.0系统,到底是怎么做到如此低的亏电油耗的呢?我们这次就来尝试大胆解析一下。
一、高效的发动机
在车辆亏电使用的状态下,发动机的高效率就会成为最基础的保障条件。因此,提升发动机的燃烧效率,就是DM5.0系统的其中一个重点。
DM5.0系统所搭载的1.5L自然吸气发动机,压缩比高达16,并且带有高滚流气道、智能燃烧系统、智能电喷系统、催前取气EGR、智能分体冷却、智能可变润滑系统等技术,由此发动机的热效率最高突破了46.06%。
并且在启停策略、工况点优化方面,比亚迪也投入了很多功夫。经过优化之后,发动机的高燃效的运转区间更大,更容易实现长时间的高效运转,这就为发动机能够尽可能减少燃油的浪费,更高效地实现直驱和发电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二、更高效的电驱系统
除了发动机本身之外,担当油电协同控制的电混系统总成,本身更是重要的角色。这台DM5.0技术的EHS电混系统,实现了92%的综合工况效率,相比4.0版本的系统提升了5%,功率密度达到了75.47kW/L,提升15.5%。
高效率的实现,和各个部件之间的细节优化是密不可分的。首先在电驱方面,采用了分段磁钢、超薄硅钢片技术的电机,以及双泵耦合、转子甩油的润滑方式,加上轴承和离合器的结构改进,带来了更出色的电能转化效率。
其次,作为重要的储能元件,刀片电池自身也经过了进一步的强化,新一代插混专用的刀片电池,能量密度高达115Wh/kg,相比上一代提升了15.9%;放电倍率高达16C,提升了33%;回馈倍率也高达5C,提升了20.3%。
高效的电池充放能力,需要基于更加强大的温控能力实现,没有适宜的温度区间的话,电池的充放电效率也会下降。
新一代的刀片电池,在散热方面用上了更新的电池直冷技术,流道从简单的T型变成了更高效的S 型,对于电池包内部的热传导效更均匀。
而在加热方面,新一代的刀片电池也用上了新的脉冲自加热技术,也就是通过自动控制电流脉冲,实现电池包的快速加热,而不是依赖于高能耗的传统PTC加热方式;而且新的脉冲自加热技术,运作的场景更加广泛,在驻车、行车、充电等场景下都能进行,加热的实时性将会更加出色。
另外,电控系统的进一步集成化,在促进系统体积更紧凑、也能进一步减少系统内部的部件数量和内阻,提升电控系统内部的控制效率。
三、智能化的控制策略
有了高效的发动机、高效的电驱系统,两者之间的控制协同策略就会变成了最为关键的一环。其实,在系统本身效率足够高的情况下,单从能量方面测算,发动机只需要高效工作大约0.2小时左右,就足够支撑车辆亏电行驶一小时的能量消耗。
但是,对于不同的用车场景,车辆对于能耗的需求是不一样的。因此,在不同的用车场景下,都尽可能让发动机保持在高效运作的状态下,保证足够的发电量,就成为了系统实现高效、低油耗的关键点。
而新一代的DM5.0系统,由于实现了电驱系统的多合一,由此改变了以往多个系统各自根据需要控制功耗,导致“单打独斗”缺乏协同的状态,譬如说利用发动机的余热实现电池系统的加温等。
另外,新的DM系统可以根据当前用户对于车辆控制的输入,对当前的使用场景进行判断,并且通过整合后的系统进行各部分的协同控制,对整车功率、电压等方面进行智能调节,大大减少了电驱系统中的局部功耗浪费。
总结
从这次的公布信息来看,新的DM系统的提升,更多是在当前结构件的局部优化、硬件的高效整合,以及基于硬件整合基础上更加高效协同、更智能化的软件控制策略上实现的,而不是如同此前披露的专利那般,对于整个系统的结构作大幅调整。由此可见,新系统的成本是可控的,未来可以快速地匹配到其它比亚迪的插混车型上来。
在结构不做大幅改动的基础上,能够实现如此明显的油耗优化,这归根结底要得益于比亚迪自身在电池、电机、电控上自行掌握了全产业链。相较于其它车企采用外购件集成系统,比亚迪不但能有着更高的成本控制能力,而且自身也能掌握更精确、更详细的系统数据样本,对于系统的优化更具有针对性、也有更高的系统调整能力。未来,我们不排除比亚迪基于自身的整合能力,推出更加强大的混动系统,那时候是否会再度如同现在一般,引起市场上的巨大反响呢?值得期待!欢迎关注“车域无疆”,在下方评论区留言,分享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