冻伤与冻疮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冻伤是寒冷(零度以下)引起的局部或全身性组织损伤。
冻疮是低温与高湿联合引起的末梢部位皮肤炎症,春暖后自愈,发病常与患者的个体素质、皮肤微循环障碍有关。

冻疮有如下几个常见的发病因素:
1患者皮肤在遇到寒冷(0~10℃)、潮湿或冷暖急变时,局部小动脉发生收缩,久之动脉血管麻痹而扩张,静脉淤血,局部血液循环不良而发病。
2患者皮肤湿度、末梢微血管畸形、自主性神经功能紊乱、营养不良、内分泌障碍等因素也可能参与发病。
3.患者缺乏运动、手足多汗潮湿、鞋袜过紧,以及长期户外低温下工作等因素均可致使冻疮的发生。

冻疮的症状包括:皮肤上出现小而痒的斑块,通常位于足部或手上,疮口或水疱,肿胀,疼痛或刺痛,肤色改变等。
冻疮通常在 2 到 3 周内就会消退,尤其是气候变暖后。但可能连续多年、每到寒冷季节都出现这种症状。

如何有效的预防冻疮可以做到以下几点:
保暖
在居住的地方,应尽量保持室温不低于 10 ℃,如果外出,注意薄弱部位的保暖,多穿袜子,多戴手套,紧身裤(袜)会使人的下肢紧绷而循环不良诱发冻疮,要注意冬日外出穿的适当宽松一些。
防止冷热温度急变
回到温暖环境,要注意按摩受寒最重的肢端,比如手外露的话可以拍拍手,反复搓揉手指和手掌,帮助局部血液循环,待肢端麻木的感觉消失以后,才可以用温水毛巾短暂地敷一下。
适当的锻炼身体
锻炼身体,可以促进全身血液循环,是预防冻疮的终极手段,体虚者和心功能不全的,可以不必进行大强度的锻炼,用快步走或是散步的方式替代。

如果冻疮有以下情况,请及时就医:
1.症状持续很长时间或症状消失后又突然发作。
2.考虑您可能有感染。
3.经过两周的家庭护理后,症状没有改善。
4.症状会持续到暖季。
5.由于可能冻伤而不确定自己是否处于冰点以下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