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轲被誉为战国著名的剑术家,与秦王单挑却被刺8剑,原因在哪?

养儿育女日记 2023-03-19 16:23:41

公元前247年,秦庄襄王嬴子楚去世,年仅35岁。

秦庄襄王这一去世不打紧,可让赵姬嗨翻了天,只是却苦了年仅13岁的嬴政,毕竟嬴政年幼,无法掌控秦国的国政,大权自然落在了千金谋国的吕不韦身上。

吕不韦是个野心非常大的人,他敢于冒着倾家荡产的风险,去资助一个本就没有多少希望,而且还在赵国当人质的秦国质子嬴子楚,这份勇气当真可嘉。

为了能够笼络住嬴子楚的信任,他自然不惜任何代价,当嬴子楚看上他的歌女赵姬时,吕不韦二话不说,毫不犹豫便将她送到了嬴子楚的卧室。

嬴子楚当了秦王之后,便将赵姬立为了王后,吕不韦也被任命为丞相,并加封文信侯。

在嬴子楚英年早逝之后,吕不韦和赵姬便再次重温好多年前的温馨,那种画面太美,我是不敢看。

当然有人敢看,嬴政就是那个时常能偷偷看到的人,只是他的眼中所流露出的满是厌恶。

等到嬴政21岁的时候,他即将面临着亲政的畅快淋漓,可是满眼望去尽皆是拦路虎,嬴政确实很厉害,他是天生的政治家,借助自己的“假父”嫪毐,一举将所有的绊脚石全部清除。

嬴政亲政后,便开启了疯狂的扩张之路,堵在秦国家门口的韩国,自然是瑟瑟发抖,但它又无法阻拦秦国的脚步,只能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公元前230年,嬴政见时机成熟,兵锋指向韩国,仅仅几个月,韩国正式灭亡,之后便是赵、魏、楚、燕、齐,秦国就此完成统一大业。

在这个过程中,嬴政面临过多次危险,最凶险的一次,当属荆轲对他的刺杀,荆轲被誉为战国著名的剑术家,与秦王单挑时却被刺了8剑,原因究竟在哪?

荆轲的剑术

荆轲,姜姓,庆氏,春秋时期齐国大夫庆封的直系后代,迁居卫国之后,便改为姓为荆。

荆轲平日里十分喜欢读书,原本自然也想着混个官来当当,只是却不能如愿,荆轲在读书的时候,更加喜欢练习击剑。

相比较读书而言,他对击剑的热爱更执着,所以练就了一身武艺,剑术也非常高明,于是他又想着用剑术来游说卫元君,结果还是没有得到任何官职。

荆轲内心自然很是抑郁,但他又无可奈何,只能四处游走,做起了游侠。

荆轲一路游走,遇到了很多剑术高明的人,他也十分渴望与这些人切磋剑术,其中就有一个名叫盖聂的人,盖聂剑术很高明,被誉为当时的“剑圣”。

荆轲就与盖聂谈论剑术,两人交流一番之后,荆轲便离开了,史书中称这次会面荆轲是被荆轲给“瞪”走的,至于两人有没有比拼一下剑术,这点没有记载,但想必荆轲一定有所收获。

后来荆轲经过邯郸的时候,又遇到了另一个剑术高手鲁句践,两人自然也少不了要较量一番,两人激烈地讨论了剑术就此别过,此后再也没有任何交集。

荆轲一路走,一路转,遇到了不少剑术高明的人,他们不断切磋剑术,自然使得荆轲的剑术越来越精湛,所以荆轲也成为了当时极其有名的剑术高手。

这也是后来燕太子丹极力拉拢他,让他去实施自己的惊天计划的关键因素,毕竟行刺秦王这事,没有两把刷子,根本完不成。

荆轲游历到燕国,遇到了一个屠夫和擅长击筑的高渐离,三人结交,每日痛饮,好不快乐,尽管如此,荆轲还是引起了燕国隐士田光的注意。

刺秦王的凶险

燕太子丹从秦国偷偷跑回燕国之后,他觉得被嬴政羞辱的这口气,根本咽不下去,便打算干一票大的,便去找了自己的老师。

他的老师听了一通太子丹的抱怨,便给他出了一个刺杀嬴政的计划,并让他去拜访田光。

田光听说太子丹前来拜访,自然很是宽慰,只是他的年纪太大了,根本无法实施去刺杀的计划,但是他对太子丹的赏识却不能坐视不管,于是便将荆轲引荐给了他。

荆轲对于这种任务,自然很不愿意接下,毕竟这事是十死无生的活,接下的话,即便完成了任务,结局也只有一死。

好死不如赖活着,谁愿意拿命赌明天,更何况当时荆轲活得还相当滋润。

只是燕太子丹对他实在是太好了,让他根本没有拒绝的理由,准备妥当之后,他便义无反顾赶赴咸阳。

当时秦国有着明确规定,外来的使臣想要面见秦王,那是绝对不能带武器,荆轲所带的那份地图其中便藏着一把浸泡过毒药锋利匕首。

图穷匕见。

荆轲拿着匕首便刺向嬴政,嬴政大惊失色,挣脱被荆轲拉着的袖子,便跳到一旁,荆轲就此失去了先机,也可以说是失去了唯一的一次可以成功的机会。

荆轲的失误

荆轲一击不中,便急忙追赶逃跑的嬴政,两人一前一后玩起了绕柱的游戏。

当时秦国朝堂的大臣,被眼前来的这一幕也惊呆了,一时间没有人知道该怎么做,在情急之下,嬴政腰间的长剑也多次拔不出来,嬴政只好继续绕柱。

荆轲追着嬴政,却始终无法伤到嬴政分毫,在侍从医官夏无且的提醒下,嬴政才终于调整了拿剑的姿势,随后拔出长剑,反手就砍断了荆轲的左腿。

荆轲倒下之际,将匕首投掷向秦王,结果扔在了柱子上,荆轲自此失去了反抗的能力,恼怒的嬴政连刺了荆轲8剑,随后便被冲上来的侍卫砍成肉泥。

那么荆轲这次究竟失误在哪,他作为剑术高手,与秦王面对面单挑为何就没能伤的了他?

其实荆轲在临死之前说出了背后的关键,他是这般说的:

事所以不成者,以欲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我这次之所以会失败,目的是为了活捉你,然后迫使你订立归还诸侯们被侵占的土地。

所以,荆轲这次刺杀行动,最主要的目的是生擒秦王,而不是一击致命。

如果荆轲最初的目的就是要杀死嬴政的话,这次刺杀行动有很大的概率会成功,只是机会稍纵即逝,失去了唯一的机会,他自然只能以失败告终。

此外,荆轲还严重低估了荆轲的应激反应能力,他面对危险,反应速度相当快,趁着荆轲想要生擒他的机会,立即挣脱了他的控制,进而才有了后面的绕柱。

当然,两人所处的位置也非常关键,荆轲再怎么说也只是一个刺客,手里仅仅只有一把匕首,而秦王却手里拿着长剑,周围众多都是他的臣子,荆轲本身就处于劣势。

如果他的武器与秦王相当,两人面对面搏击,估计嬴政根本不是对手。

参考文献:《史记》等。

(图网,侵删)

0 阅读:1

养儿育女日记

简介:分享育儿经验,感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