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下场抢人带给山东的紧迫感

青记爱观察 2025-02-08 04:56:30

岁末年初,中国成为全球科技圈关注焦点。

先是持续火热的deepseek大模型,紧接着则是登上春晚的宇树科技四足机器人,两家企业对于中国产业的意义在于,让全球投资者开始重新打量中国科技创新优势和制造业优势带来的竞争力含金量。

德意志银行2月5日发布研究报告称,DeepSeek的推出更像是中国的“斯普特尼克”时刻,中国股票的估值折价将会消失。

可以说,由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主导的新一轮产业革命已来到爆发临界点。

这里尤为需要明确的一点是,人工智能等前沿颠覆性技术之争本质是高层次人才质量和储备的竞争。

从这几年全国硬科技初创型公司的发展轨迹看,从国内知名理工类院校、大企业走出来的创业人才已成为主力。

以当前火爆的AI创业为例,据IT桔子统计,由前阿里员工创办的人工智能企业已达85家,其中45%的公司注册在浙江。

曾研发《王者荣耀》的成都天美L1工作室主要成员,都来自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等成都高校。

从这个角度来说,全国经济大省之间未来的分化还将进一步加剧,人才密度和质量明显占据优势的长三角开始向粤港澳大湾区发起有力挑战。

这也是为何广东省委书记在今年新春第一会上直接表态“今年广东将实施‘百万英才汇南粤行动计划’,拿出具有竞争力的薪酬和岗位,吸纳100万高校毕业生来粤就业创业”的的原因所在。

广东省委书记还提到了深度求索(DeepSeek)、宇树科技的例子,这两家来自杭州的企业,其创始人都与广东密切相关:

DeepSeek创始人梁文锋是广东湛江人,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曾在大疆工作。

实际上,除了DeepSeek和宇树科技,去年爆火的《黑神话:悟空》缔造者游戏科技同样与广东存在关联,公司创始团队全部来自腾讯。

广东此刻面临的人才流失压力,山东早有体会。

山东从不缺优秀人才,在中国头部的互联网企业、硬科技企业中不乏山东人的身影。

SHEIN创始人许仰天、米哈游工作室蔡浩宇是山东人;

小米集团总裁卢伟冰是山东人,刚刚晋升为小米中国区市场部总经理、REDMI品牌总经理的85后王腾是山东人;

曾经的阿里合伙人、被誉为中国公关天团一号位的王帅是山东人;

出生于济南的科学家颜宁宣布辞去普林斯顿大学教职,选择到深圳创立医学科学院……

也因此,对于山东来说,这场关于高层次创新人才和高能级创新平台的争夺战更为严峻。

我们一直说,相比于GDP增长,山东更为重要的工作是通过更大胆的体制机制创新、更优的营商环境、更包容的创新创业生态,吸引更多年轻人来山东创新创业生活。

1

作为全国第一经济大省,广东新春第一会已连续三年聚焦“高质量发展”。

此前,2023年广东新春第一会指出,广东与发达经济体的差距主要是在“质”上,要通过“质”的突破,迎来“量”的井喷;2024年会议指出,要继续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事实上,广东之所以重点强调高质量发展,很重要的一个背景是新发展格局下广东传统产业正在加速外迁,佛山、东莞等传统外贸强市受影响较大、发展放缓,全省经济增长承压。

2024年,广东完成生产总值141633.81亿元,增长3.5%,比年初预期设定的5%增速低了不少。

再往前,2020年-2024年五年间,广东GDP增幅只有27.4%,同样是经济四强最低的。

《南方杂志》指出,当前,广东正处在爬坡过坎调整期、积厚成势积累期、动能转换接续期。要纲举目张、精准发力,加快建设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走稳走实广东高质量发展之路,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广东实践注入无限的澎湃动能。

值得一提的是,这并不是广东第一次“动能转换”。

早在2008年,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广东在全国首次提出实施“腾笼换鸟”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的“双转移”战略,淘汰一批落后产能,加速劳动密集型产业外迁。

之后,广东开始大力发展电子制造、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等新兴产业,奠定了如今广东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的雄厚实力。

与早年的“腾笼换鸟”产业转移相比,广东当下的动能转换也有了新变化:

喜新不厌旧、以新改造旧,在产业发展上坚持“先立后破”,为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充足的改造空间。

今年的高质量发展大会,广东重点强调要一手抓传统产业、优势产业巩固优化,一手抓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培育壮大,聚焦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两大领域下大决心、集中发力,着力构筑高技术、高成长、大体量的产业新支柱,多措并举把产业根基扎得更深更厚更实。

2

江苏、浙江的新春第一会,都将“科技创新”放到了重中之重。

其中,江苏在去年会议聚焦于“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基础上,今年会议聚焦于“一中心一基地一枢纽”建设,即一体推进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具有世界聚合力的双向开放枢纽。

具体到江苏今年的各项重点工作中,“要更大力度推进重大科创平台建设、要更大力度发展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被放在了前两位。

浙江围绕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召开会议,在今年的七个方面重点工作中,“创新浙江”排在首位,提出“要在建设创新浙江、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上取得新突破”。

具体是,重点做好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改革发展、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两篇大文章,一体推进教育强省、科技强省、人才强省建设,建立“高校+平台+企业+产业链”的结对合作机制,深入实施“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工程,推动工业稳进提质和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打造浙江特色现代化产业体系。

看得出,江苏发力科技创新最大王牌是雄厚的产业根基,浙江则是创新人才储备。

无论以“阿里系”为代表的大企业创业者,还是“浙大系”、西湖大学等高校科研平台创业者,浙江已建立起优越的创新生态,积蓄一批创新人才,诞生了游戏科学、深度求索、宇树科技、云深处科技、强脑科技、群核科技为代表的“杭州六小龙”,成为全国产业创新发展的新标杆。

从2024年表现看,江苏和浙江增势正猛。

尤其是江苏,2024年完成生产总值137008亿元,增长5.8%、高居经济四强首位;浙江GDP跨过9万亿,达到90100亿元,增长5.5%。

从GDP增量看,江苏、浙江2024年增量分别达到8700、7500多亿,两省都缩小了与身前的广东、山东的差距。

其中,江苏与广东的差距由2023年的7400多亿大幅缩小到4600多亿,浙江与山东的差距由9500多亿缩小到8400多亿。

3

山东新春第一会围绕“创新改革”展开。

作为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提出的标志性改革举措,2月5日召开的山东全省抓改革创新促高质量发展大会明确了今年10项重点改革,分别是融资平台和城投公司转型改革、地方中小金融机构改革、能源转型改革、国资国企改革、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济青都市圈协同联动改革、城乡融合机制改革、制度型开放改革、要素市场化改革、营商环境改革。

客观说,在这些年国际环境日趋复杂的大环境下,山东依托在能源化工、高端装备等传统优势产业领先优势,一直保持稳定的增长态势,同时在更为前沿和基础的新能源和新材料领域也保持了非常强的竞争力。

2024年,山东完成生产总值98566亿元,增长5.7%,增速在经济四强省中仅落后江苏0.1个百分点,排在第二。

不过,从增量上看,山东却要比浙江少了1000多亿。

这背后的原因并不难理解,错过了消费互联网浪潮的山东,产业结构仍然偏传统、产业整体附加值不高,增加值较低。

透过2023年五经普对GDP修订看,山东调增了2137亿元,而浙江、江苏调增了3067亿元、2701.8亿元。

但山东与长三角、粤港澳等区域发展的差距,不仅仅是体量的差距,更大的差距体现在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人均可支配收入等发展效益指标、创新创业生态等软环境层面。

无论是1亿人口的消费市场还是完备的工业体系,放到全国几个经济大省中,山东几乎是最为均衡的省份,但山东也需要更有想象力的新兴产业和硬科技企业,带动整体产业迈向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提升企业竞争力和利润水平。

比如,在全国新兴消费迅猛增长的背景下,山东要抓住可穿戴智能设备消费爆发的机会点,依托青岛、潍坊两市虚拟现实产业基础,进一步发力可穿戴智能设备制造。

这个逻辑很简单,只有在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中不断向中高端迈进,山东企业才能有足够的利润源源不断地提供一个个高收入岗位,进而吸引更多年轻人来山东创新创业生活,为全省高质量增长提供源源不断的增长动力。

0 阅读:1200
评论列表
  • 2025-02-09 07:04

    山东跟那三位没法比的是营商环境,就这一点山东经济永远越来越差。

  • 2025-02-08 23:19

    山东就是第二个东北。

    用户85xxx73 回复:
    有点像
  • 2025-02-09 12:03

    山东其实还不如东北

  • 2025-02-09 12:47

    中国的未来在浙江。

青记爱观察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