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马进彪
7月16日,有网友在“抖音”等网络平台发视频,称象山县第一人民医院护士在抢救过程中玩手机。经查,该护士为象山县第一人民医院儿科副护士长。视频中发生的时间约在14:55时,视频中的护士长和医生已连续进行长时间的心肺复苏操作,该护士长通过手机免提呼叫另一护士前来协助抢救。呼叫后不久,准备再打给另一位医生来协助抢救,就在按完手机开锁密码后,发现有家属在病区抢救室拍摄视频,担心引起误解,随即收起手机。在另一护士到岗协助后,该护士长去现场叫了本想用手机呼叫的医生前来继续协助抢救。(新浪新闻7月17日)
如今的手机用途无处不在,已经成为了人们肢体的一部分,或者说已成为了人们的第五肢体。生活中因有了手机而越来越方便,工作中因有了手机而大幅提高了效率。尤其是在工作场景中,手机的使用令工作中的横向配合与纵向联系实现了跨时空的实时联动,这使有手机的工作场景实现了工作空间多维化、同步化,令一项工作在看不见的人之间实施展开,大大缩短了人们发生移动的时间,因此,手机已成为人们工作半径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时空延伸工具。
但也正是因为如此,问题也就来了。在一些公共服务属性的工作中,比如在窗口的工作中,工作人员有时会用自己的手机查一些相关资料,或用微信与总部联系,而这些相关资料和微信又都是工作中时时需要用到的。但这个使用手机的举动会常常使人误认为工作人员是在“玩手机”,把手机拿在手里按来按去前来办事的人员是看不出所以然的,从而会指责工作人员精力跑偏,不专心工作,尤其是在一些紧急的工作中,常常会被误解为不能急百姓所急。
而这起“护士在抢救过程中玩手机”事件,从事后来看其实就是被患者家属误解了,但在当时的场景中这种误解也使在场的护士陷入了心理的纠结之中,从而该护士长去现场叫了本想用手机呼叫的医生前来继续协助抢救。显然,这样的心理纠结大幅度降低了当时的工作效率,本来能用手机叫到的人还得非要让人去跑一趟,而这耽搁的却是宝贵的抢救时间。对于患者来说这一分一秒都关系着生命的保障,但时间就这样流失了,因而家属对护士的不理解其实是一种双输的结果,当然在医患关系中也体现了一定的不信任。
使用手机已经成了一些社会服务工作中的必须,这不可能倒退到从前,因而如何相互理解就变成了非常重要的问题。而从这起“护士在抢救过程中玩手机”事件中来说,人们也不能简单地怪罪患者家属,因为换位思考可能会使很多人产生出这位患者家属“玩手机”的误解。因此解决可能被误解的问题根本上还在于医院工作制度的明确化、规范化,让使手机成为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环,而制定明确透明的制度当然会避免人们的误解,用透明的制度给医护人员使用手机“扶正”。
既然使用手机已是很多社会服务工作中的必要,那么除了医护工作使用手机之外,其他的很多社会服务工作也一样需要使用手机。因此,在诸多的各种社会服务工作的制度中给使用手机“扶正”,就是一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社会服务工作中,和谐的关系来自双方的相互理解,而相互理解则一方面来自于社会基本的感同身受,但最重的方面则是来自于透明工作制度的实施。社会在发展进步,各种社会服务工作都要使用手机,为了避免误解,全社会制定相关的工作制度是重要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