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头条上讨论比较多的就是“为什么有这么多的国企会走上破产的道路”?其实这个问题也比较复杂,但是去繁从简的看,这么多国企破产主要的原因无非是两个:第一个原因是政策性的破产,第二个原因是管理不善的破产。
什么叫政策性的破产?这个话说来很长,当初国家走上改革开放道路之前,大陆没有私企,所有的企业不是国企性质就是大集体性质。改革开放之后,国家对产业做了新的调整,对当时国内国外的经济实况,对产业布局做了相应整合,其中出台的一个政策就是“面对现实情况,要有破釜沉舟、壮士断腕的魄力,对落后产业要进行淘汰,对先进产业要做大做强,有舍有得的对国有企业进行合理调整”。

70年代的国有理发店
在这个政策的指引下,各地都出台了对国企进行“关停并转”的政策,针对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不同的政策调整,先进的企业执行做大做强政策,比如当时上海的宝山钢铁厂,其管理理念比较先进,生产设备比较先进,所以就以宝山钢铁厂为龙头,兼并整合了其他许多的钢铁厂,上海冶金局的那些钢铁厂都被吸收整合到了宝山钢铁厂之内;对那些落后的企业,或者说效益不好的企业进行“关停并转”的整合,这之中就出现了许多国资退出原先的国企,同时引进社会资金盘治原先国资退出的老旧国企。这就是所谓的政策性破产,叫做政策性的国资退出。
国资退出原先国有企业最大的行业就是服务性的行业,比如原先遍布街头的的小形餐饮业、理发店、照像店、浴室、副食品供应含菜场、粮店等这些企业中,国资已完全退出,转而让私有资金接盘这些行业,所以导致目前基本上没有国资的理发店和浴室等这些服务性的行业了。

第二种国企破产就是管理不善导致国企的破产,这个管理不善引起的国企破产,其中又分为很多种,比较典型的有:1、有些是企业转型不及时导致产销不对路、产品滞销,国企受不了沉重的债务负担而破产;2、有些企业因为管理层内耗争斗,导致效益低下而连年亏损,国家承受不了这样的负担而走上了破产之路。3、有些企业是生产设备及经营管理理念落后,而使生产成本增加,在市场竞争中落于下风而导致破产。
上面三种是比较典型的因管理不善而使国企破产的原因,当然还有其他原因,但总而言之,都是因为企业的经营不善而造成企业破产。
不管是政策性的国企破产,还是经营不善造成的国企破产,这里都有一个共性:就是这些破产企业都不是国家的命脉经济,只是些不足轻重的辅助型企业,也就是对国家而言是可有可无的企业。
既然是个不生蛋的鸡,养你何用?不如杀了,这也是那些国有企业最后走上破产的原因。
换句话说,执行企业破产是国家经济大局中的一步棋子,舍小兵而保大帅。国家对这些企业采取破产的政策,主要目的是为了止住国企的流血,把资金转移到更重要的行业中,这样可以把涉及国家命脉的经济得到更多的资金倾斜,发展的更好,在国际经济大局的竞争中,可以站在更有利的位置。
而那些无关紧要的企业,特别是那些处于破产边缘的企业,通过国退民进的政策,吸收引进私营资金,可以解决这些破产企业的退路,同时可以培养壮大私有经济。
从国家的大局出发来看,国企破产有两大好处:1、止住流血,把资金集中在国家命脉的行业上。2、引进私营,让民营经济有一个发展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