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敢信?曾经那个“加班地狱”、凌晨四点楼下打不到车的大疆,居然开始赶人下班了。
不只是口头不提倡,而是实打实地9点清场,三轮扫楼式赶人走,连HR都有“KPI”——必须清人。上海办公室更狠,9点一到,直接关灯送客。

很多人一开始不信,毕竟过去的大疆,可是加班文化的典型代表,跟“灯火通明”这个词牢牢绑定。这次直接来硬的,真的让人大跌眼镜。但问题来了:大疆为啥突然从“内卷狂魔”变成了“反加班先锋”?这事儿,真是为员工好,还是另有算盘?
“你不想下班也得下班”想象一下,你坐在工位上,敲着代码或者改着方案,突然主管走过来说:“下班了,下班了,快走。”你装作没听见,五分钟后,项目组大主管又过来了:“你咋还没走?”如果你还坚持,一会儿HRBP直接来个“扫雷式清场”,不走都不行。
这种场面,在大疆的深圳总部,每天晚上9点准时上演。过去的“自愿加班”变成了“强制清场”,就算你有活儿没干完,也得走人。以前大家半夜回家,现在9点下班还能挤上地铁,这让很多人一时半会儿都不太适应,但内心偷偷地乐开了花。
毕竟,不用加班,还拿一样的钱,谁不愿意?
反加班?其实是降本增效但问题是,大疆这次“反加班”真的只是为了员工健康吗?恐怕没那么简单。
事实上,从2025年开始,大疆的降本提效就已经提上了日程——所有部门提效20%,同时砍掉了一堆补贴。比如:
夜间打车报销?取消!
健身房、游泳馆、羽毛球馆?关闭!
团建经费?削减!
这些政策的信号很明显:公司要省钱了。
过去,大疆的员工经常凌晨才下班,地铁都没了,打车报销成了标配。现在9点赶人走,意味着啥?报销成本直接砍掉一大笔。
而且,大疆的这波操作,表面上看是减少工时,实际上是倒逼员工在有限的时间里干完活,提高效率。以前大家可以慢慢磨活儿,现在时间砍掉了,必须想办法“压缩无效工作”,比如减少会议、提高沟通效率,变相提效20%。
——这不是“反加班”,是优化成本,是企业管理层的精算。
不加班=降低成本,互联网大厂都懂了大疆不是第一个这么干的。就在2月份,海尔也宣布强制双休,周六不准加班,甚至连食堂都关了,不给你留加班的借口。
为什么越来越多公司开始主动“反加班”?核心原因就俩字:成本。
健康问题爆雷
之前的996、007模式,把一批员工直接送进了医院。高强度工作导致健康问题,公司后续要承担医疗费用、保险成本,得不偿失。
反内卷是大势所趋
现在的年轻人不吃996这套了,工作只是生活的一部分,你不改变,员工直接跑路。与其人来人走,最后团队断层,不如主动调整节奏,让大家愿意留下来。
国际市场盯上了中国的“加班文化”欧盟2024年通过了《禁止在欧盟市场销售使用强迫劳动产品修正指令》,严格打击强迫劳动和过度加班。虽然没人点名中国,但大家都知道指向谁。
这意味着啥?如果你的公司被认定存在“强迫加班”问题,产品可能直接被禁止进入欧美市场。国内企业想继续赚钱,就必须改变“加班血汗工厂”形象。
所以,别觉得企业们突然良心发现,他们只是发现,不加班,才是未来生存的硬道理。
反加班=降本增效?还是职场觉醒?那么,大疆这波强制下班,真的能让员工幸福感提升吗?从短期来看,确实是好事。
毕竟,没了加班压力,大家终于可以享受一点生活了:
9点下班还能追个剧、打个游戏,不用每天睡觉只剩4小时;
周末不用被群消息轰炸,可以真正休息;
交通成本降低,夜里不用打车,地铁回家美滋滋。
但问题是,加班减少,工作量并没有变少。如果工作效率没提高,那后果只有一个:任务积压,最后还是得加班赶进度。
长远来看,这种“反加班”能不能真正改变职场文化,还得看企业愿不愿意真正优化工作流程,而不是简单地压缩时间。
毕竟,减少无效加班是一回事,但如果只是为了省钱,那就不是“反内卷”,而是换个方式继续卷。
企业不卷了,才是真的进步大疆这波操作,或许是国内职场的一次新尝试,也许其他大厂会跟上。但真正的反内卷,不是“强制下班”,而是让员工在合理的时间内高效完成工作,真正实现工作与生活的平衡。
如果只是砍掉加班,但任务量不变,那只是换个方式压榨。
职场的未来,不是拼工时,而是拼效率。企业愿意放下“加班文化”,才是真的走向成熟。
——说到底,晚上9点,有什么事能比下班更重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