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渊作为隋炀帝的表兄弟在夺取江山后为确保合法性对其进行黑化

史海撷英 2025-04-11 08:55:18

武德元年(618年)隋朝灭亡,隋朝的灭亡距今已经有一千多年,这一千多年中又出现了多少个朝代的更迭,就算是最近的清朝、民国的历史,都没法证实所有历史事件的真实性,那又如何能弄清发生在一千多年前的历史真相呢?

如果历史都能真实如初的记载的话,就不会有“大史书曰:崔杼弑其君。崔子杀之,其弟嗣书,而死者二人,其弟又书,乃舍之,南史氏闻大史尽死,执简以往,闻既书矣,乃还”的事情了,但是又有几人能做到南史氏一样?

历史上的有很多事情很难去分辨出它的对错,学习历史更多的是要以史为鉴不重蹈覆辙,不带有历史偏见可能会更好地了解历史,从先人的历史经验上总结出更多的智慧。

说起中国历史上的暴君、昏君,有着负面评价的皇帝,那隋炀帝杨广(569年——618年4月11日)算是其中一位。因为他的残暴荒淫,强大的隋朝二世而亡。

“杀兄弑父、荒淫无道、贪图享乐”是杨广的代名词,唐高祖李渊为此追谥为“炀”皇帝。关于“炀”的解释是:“好内远礼曰炀,去礼远众曰炀,逆天虐民曰炀,好大殆政曰炀,薄情寡义曰炀,离德荒国曰炀”。

杨广

按李渊给杨广的谥号,杨广是个名副其实的昏君。那么历史上的杨广真是昏君吗?尽管《隋书》上是这么记载的,毕竟历史是由胜利者来打扮的。但近些年,不少人为隋炀帝鸣冤,觉得隋炀帝虽然实行了很多给国家、百姓增加负担的政策,但却并不似后世传说中那样荒淫无道。杨广在位14年所做出的成绩可是历代帝王一辈子也不敢想的事,这也是昏君能做出来的事吗?

那么隋炀帝历史当中究竟是有着怎样的负面形象呢?这种让大家印象深刻的负面形象究竟是怎么形成的呢?

隋炀帝有着怎样的负面形象?

1、隋炀帝大兴土木耗费民力

杨广出生于太建元年(569年),他是隋文帝的嫡次子。史书上这样记载:“美姿仪、少聪慧、足智多谋,善领兵打仗。”隋朝建立之初在收复南方陈国时他是统兵大帅,陈国灭亡他也是功不可没。隋炀帝的负面形象形成离不开他的暴政。隋炀帝喜欢奢华的生活,所以继位之后开始大肆修建宫殿。扩展东都洛阳城时,隋炀帝征讨了大量的民工来此修建。修建了将近一年,每月参与修建的民工多达两百万人。

除了兴建洛阳城以外,隋炀帝还在全国各地修建豪华园林,以供自己游玩享乐。这些园林在修建的时候,隋炀帝将全国各地的奇珍异兽、奇花异木移到其中,打造出一座座美轮美奂的园林。

《隋书》对此曾有过记载:“又于皂涧营显仁宫,采海内奇禽异兽草木之类,以实园苑。”这些建造园林所需要的材料需要从全国各地运来,由此百姓们的劳役十分沉重,不少服徭役的民工因为各地官员的压榨与盘剥被害死。

除了大兴土木以外,隋炀帝在位时期开始在前人基础上开凿京杭大运河。京杭大运河的开通增加了南北交通的便利,同时也为隋炀帝的游玩增加的便利。于是隋炀帝便开始建造大型龙舟,隋炀帝打造的龙舟不仅体积大,内部也十分的奢华。无论是开凿运河还是建造龙舟,都是耗费民力的行为。国家财政的负担也大大加重了。

隋炀帝下江南

隋炀帝特别喜欢外出游玩,每次顺运河出行场面都十分宏大。他带着嫔妃、宫人、大臣们一一起乘坐龙舟浩浩荡荡地行驶在运河之上。所到之处,各地官员都要送上礼物。而这也让官员们有了盘剥百姓们的借口。运河两岸的百姓既要承受徭役之苦,还要被官府盘剥,真真是苦不堪言。

2、隋炀帝好大喜功,百姓苦不堪言

隋炀帝还有一个致命的缺点,那就是好大喜功。隋炀帝在位时期频频对外用兵,单征讨高句丽,隋炀帝就进行了三次。这三次征讨高句丽可以说是倾全国之力。单单是第一次的征讨,隋炀帝就派遣出了上百万的士兵,两百万的民夫参加。全国的青壮劳力不是在服徭役就是在服兵役,以至于没有青壮年参加农业生产,这自然会导致国力衰退。

更重要的是隋炀帝三次征讨高句丽都以失败告终,白白浪费了大量军费不说,还造成了大量兵丁的损失。另外隋炀帝还曾对吐谷浑、契丹等少数民族发动过战争,大大地消耗了国力。

杨广

虽然隋文帝在位时期为隋炀帝打下了一个不错的基础,但大兴土木与频繁对外战争早就将隋朝的家底给掏空了。

3、隋炀帝实行严刑酷法,民怨沸腾

为了让百姓服从自己的安排,不敢抵抗自己的暴政,隋炀帝制定了严刑酷法,连犯了盗窃这样的罪行都会被杀头。《隋书》记载:“帝乃更立严刑,敕天下窃盗已上,罪无轻重,不待闻奏,皆斩。”各地官员为了完成隋炀帝交代的任务也依仗着这些严刑酷法去压榨百姓。百姓们也受不了这样的压榨,以至于岁末百姓们揭竿而起,农民起义风起云涌。

无论是大兴土木还是好大喜功频繁发动战争亦或者制定严刑酷法,这些都是隋炀帝无法洗白的污点。也难怪人们都会认为他是暴君。

隋炀帝品行不佳受人诟病

1、隋炀帝十分善于伪装

除了治理国家的政策有问题以外,隋炀帝为人也深受诟病。首先就是隋炀帝比较虚伪。隋炀帝杨广并非杨坚的长子,所以一开始他并不是太子。大隋的第一任太子是杨广的哥哥杨勇。可惜,杨勇身为太子却不讨隋文帝杨坚与独孤皇后的喜欢。隋文帝喜欢节俭,但太子杨勇喜欢奢华的生活。独孤皇后不喜欢男人好色花心,希望自己的儿子们都能与正妻和睦相处。杨勇却偏偏放着正室妻子不管不顾,去宠爱小妾。

反观杨广未做太子之前表现得非常好,家中吃穿用度十分朴素,他与原配妻子萧氏也恩恩爱爱。更是在父母面前表现出一副孝顺儿子的模样,这让隋文帝夫妇十分喜欢。“勇多内宠,昭训云氏,尤称嬖幸,礼匹于嫡。勇妃元氏无宠,尝遇心疾,二日而薨。献皇后意有他故,甚责望勇。自是云昭训专擅内政,后弥不平,颇遣人伺察,求勇罪过。晋王知之,弥自矫饰,姬妾但备员数,唯共萧妃居处。皇后由是薄勇,愈称晋王德行。其后晋王来朝,车马侍从,皆为俭素,敬接朝臣,礼极卑屈,声名籍甚,冠于诸王。临还扬州,入内辞皇后,因进言曰:‘臣镇守有限,方违颜色,臣子之恋,实结于心。一辞阶闼,无由侍奉,拜见之期,杳然未日。’因哽咽流涕,伏不能兴。皇后亦曰:‘汝在方镇,我又年老,今者之别,有切常离。’又泫然泣下,相对歔欷。王曰:‘臣性识愚下,常守平生昆弟之意,不知何罪,失爱东宫,恒蓄盛怒,欲加屠陷。每恐谗谮生于投杼,鸩毒遇于杯勺,是用勤忧积念,惧履危亡。’皇后忿然曰:‘睍地伐渐不可耐,我为伊索得元家女,望隆基业,竟不闻作夫妻,专宠阿云,使有如许豚犬。前新妇本无病痛,忽尔暴亡,遣人投药,致此夭逝。事已如是,我亦不能穷治,何因复于汝处发如此意?我在尚尔,我死后,当鱼肉汝乎?每思东宫竟无正嫡,至尊千秋万岁之后,遣汝等兄弟向阿云儿前再拜问讯,此是几许大苦痛邪!’晋王又拜,呜咽不能止,皇后亦悲不自胜。此别之后,知皇后意移,始构夺宗之计。因引张衡定策,遣褒公宇文述深交杨约,令喻旨于越国公素,具言皇后此语。素瞿然曰:‘但不知皇后如何?必如所言,吾又何为者!’后数日,素入侍宴,微称晋王孝悌恭俭,有类至尊,用此揣皇后意。皇后泣曰:‘公言是也。我儿大孝顺,每闻至尊及我遣内使到,必迎于境首。言及违离,未尝不泣。又其新妇亦大可怜,我使婢去,常与之同寝共食。岂若睍地伐共阿云相对而坐,终日酣宴,昵近小人,疑阻骨肉。我所以益怜阿摐者,常恐暗地杀之。’素既知意,因盛言太子不才。皇后遂遗素金,始有废立之意。”于是杨勇太子之位被废掉,杨广被立为太子。

2、隋炀帝荒淫好色

继位之前杨广一直装的很好,但继位之后却完全变了一个人,不仅生活上奢侈无度,还十分贪恋美色。大业八年,隋炀帝曾让江南一代的官员为他寻找年少美貌的女子,每年上贡给自己。几年之后,连首都长安都丢了,留在江都的隋炀帝依旧让人去寻找美女与自己享乐。隋炀帝修建的那些豪华园林中,居住着大量全国各地搜罗来的美女,等待着隋炀帝到来。

杨广

3、隋炀帝弑君杀父之迷

除了生活奢侈、贪恋美色以外,隋炀帝还有一件事令后人所诟病,那就是他的继位问题一直含糊不清。在后人之人的眼中,隋炀帝是一个弑君篡位的皇帝。父亲隋文帝晏驾之前看清了杨广的真面目,十分后悔让杨广做太子,此时,被杨广调戏的陈夫人也前来告状。《隋书》记载:“初,上寝疾于仁寿宫也,夫人与皇太子同侍疾。平旦出更衣,为太子所逼,夫人拒之得免,归于上所。上怪其神色有异,问其故。夫人泫然曰:‘太子无礼。’上恚曰:‘畜生何足付大事,独狐诚误我!’意谓献皇后也。因呼兵部尚书柳述、黄门侍郎元岩曰:‘召我儿!’述等将呼太子,上曰:‘勇也。’述、岩出阁为敕书讫,示左仆射杨素。素以其事白太子,太子遣张衡入寝殿,遂令夫人及后宫同侍疾者,并出就别室。俄闻上崩,而未发丧也。夫人与诸后宫相顾曰:‘事变矣!’皆色动股栗。晡后,太子遣使者赍金合子,帖纸于际,亲署封字,以赐夫人。夫人见之惶惧,以为鸩毒,不敢发。使者促之,于是乃发,见合中有同心结数枚。诸宫人咸悦,相谓曰:‘得免死矣!’陈氏恚而却坐,不肯致谢。诸宫人共逼之,乃拜使者。其夜,太子烝焉。”

关于隋文帝的驾崩版本特别多,也不见得真的是杨广弑杀了父亲。《隋书・高祖本纪》中记载了隋文帝驾崩时的场景,与其他史料记载的是不同的:“甲辰,上以疾甚,卧于仁寿宫,与百僚辞诀,并握手歔欷。丁未,崩于大宝殿。”但《杨素传》的记载则不同,文帝病重,杨广“入居大宝殿,虑上有不讳,须豫防拟,乃手自为书,封岀问素。素录岀事状以报太子。宫人误送上所,上览而大恚。所宠陈贵人,又言太子无礼。上遂发怒,欲召庶人勇。太子谋之于素,素矫诏追东宫兵士帖上台宿卫,门禁岀入,并取宇文述、郭衍节度,又令张衡侍疾,上以此日崩,由是颇有异论”。

隋炀帝负面形象为何深入人心?

1、统治者为自己正名而过分抹黑隋炀帝

开凿大运河虽然消耗国力,但却造福中国千百年,隋炀帝为科举制度的改革也做出了贡献。但隋炀帝的这些功绩鲜少被人提起。那后人为何要过分强调他的负面形象呢?

隋炀帝因为种种暴政导致民不聊生,天下大乱。各方势力揭竿而起都想在隋莫乱世闯出一番事业。李密、窦建德、李渊等人都是那个时代起事的英雄人物。但隋朝毕竟是正统王朝,这些人起兵造反想要名正言顺就只能不断抹黑隋炀帝的形象,将他塑造成一个昏庸无道的暴君、昏君。这样,他们起兵就是救百姓于水火,便是名正言顺。

唐朝的建立者李渊尤其需要强调隋炀帝的负面形象,除了因为他是最后的胜利者以外,还有更加深层次的原因。

李渊与隋炀帝论起来是表兄弟,他们的母亲是亲姐妹,都是北周名臣独孤信的女儿。独孤信可是被称为“史上最牛老丈人”,三个女儿做了皇后。其中一个女儿嫁给了隋文帝杨坚,另外一个女儿嫁给了唐国公李昞,也就是李渊的父亲。

李渊

所以李渊不仅是隋朝的臣子,与杨家还有着血脉亲情。可恰恰是自己的亲戚夺了隋朝的江山。这难免会影响李唐王朝的声誉。史书都是胜利者书写的,所以在修订隋朝历史的时候,在统治者的授意下,难免会对隋炀帝进行抹黑处理。这样才能显得唐朝取隋朝而代之是名正言顺的。

2、唐高祖李渊为隋炀帝上恶谥

唐朝建立之后,需要给前朝驾崩的杨广上谥号,不少人觉得还是给杨广用“明”这个字上谥号,算是美谥。还有一部分人觉得可以用“闵”这个字上谥号,不好不坏算是个平谥。

可惜,这两个意见唐高宗李渊都没有采纳,而是选择了“炀”这个字做谥号。“炀”的意思是:违背天理、欺压百姓、无礼好色,总之这是一个恶谥。

杨广

由此可见,李渊身为皇帝没有过多考虑隋炀帝的功劳,而是更多强调他的过错,用一个炀字将杨广划入了昏君、暴君行列。以此来强调自己灭隋建唐的合理性。

现如今不少史学家都为隋炀帝正过名,认为隋炀帝也是有过许多贡献的。但隋炀帝实行的各种暴政以及个人德行上亏损使得他没法逃脱负面形象。用“炀”这个谥号也不算特别冤枉。

0 阅读: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