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炀帝好大喜功、严刑峻法且不恤民力,遇挫后在江南自我逃避

史海撷英 2025-04-10 16:22:50

说到隋炀帝杨广(569年——618年4月11日)这个人,人们对他的印象大多不是太好。他弑父杀兄、荒淫残暴,可以说是个劣迹斑斑的帝王,甚至把字典里找得到的所有贬义词用在他身上都不为过。那么,历史上的杨广为什么会从一个明君变成后来的昏君呢?这中间又发生了哪些事情?

纵观中国的整个封建历史,北方少数民族的侵扰一直都是中原王朝的心腹之患。在隋文帝时期,隋朝就曾主动对突厥发动了三次反击战,这其中杨广都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而这三次反击战打得突厥节节败退,致使突厥分裂为东突厥和西突厥,并且逼得一部分突厥人投降隋朝。

这几次战役,杨广都参与了指挥和统筹,所以突厥人都非常惧怕杨广。据史料记载,大业三年(607年),隋炀帝决定自己亲自到突厥所管辖的北方草原看一看,为了震慑突厥民族,使他们彻底臣服,他搞了一场极其盛大的巡行。隋炀帝从京师长安出发,开始了他的首次北巡。为了配合隋炀帝的北巡,当时的能工巧匠还专门为隋炀帝建造了一座能行走的宫殿,上面可容纳侍卫数百人,在宫殿的两边配有“行城”护卫,所谓“行城”,据记载其长达两千步,能以轮轴驱动前行。

据《隋书》记载:“大业三年八月,帝北巡,车驾发榆林,历云中,搠金河,是天下承平,百物丰实。甲士五十余万,马十万匹。旌旗辎重,千里不绝。”对此,后来的唐太宗李世民也称赞道:“大业之初,隋主入突厥,兵马之强,自古以来不过一两代耳。”

50余万人的队伍,规模空前,加上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能移动的“宫殿”,让草原上的人民看到十分震惊,“胡人以为神”,只要看到北巡的仪仗,突厥人就屈膝扣头,也没有人胆敢骑马。“时帝北巡,欲夸戎狄,令恺为大帐,其下坐数千人。帝大悦,赐物千段。又造观风行殿,上容侍卫者数百人,离合为之,下施轮轴,推移倏忽,有若神功。戎狄见之,莫不惊骇。帝弥悦焉,前后赏赉,不可胜纪。”

杨广

在杨广登基称帝之初去北方视察时,突厥可汗都要向他行跪拜之礼。八月九日,隋炀帝到达了启民可汗的大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启民奉觞上寿,跪伏甚恭,王侯以下袒割于帐前,莫敢仰视。可见,杨广是彻底把突厥人给打服了。隋炀帝看到自己陈威塞外,威震北疆的目的完全实现了,兴致十分高涨,即兴赋《云中受突厥主朝宴席赋诗》诗一首:“鹿塞鸿旗驻,龙庭翠辇回。毡帷望风举,穹庐向日开。呼韩顿颡至,屠耆接踵来。索辫擎膻肉,韦鞲献酒杯。如何汉天子,空上单于台。”

自秦汉以来,中原的汉王朝与北方的游牧民族之间的战争连绵不断,即使当初强悍的汉武帝,虽然沉重地打击了匈奴,但也没根本解决“胡患”,更没有中原王朝的天子能够君临边塞的盛大场面。而隋炀帝以此作为对比,所以在诗中感叹“空上单于台”,诗的字里行间,都突显了隋炀帝作为大隋王朝的帝王,有着“敢为天下先”征服突厥的豪壮之情。

而且,隋炀帝的这首诗和其他的边塞诗不同的是,诗中并没有凌冽的边塞气氛和激烈厮杀的战斗场面,取而代之的是边塞的和平和民族之间的友好景象,这样的边塞诗也是风格很独特的。

作为即位之初的隋朝第二位皇帝,隋炀帝在这首诗里不仅展现了自己作为一个有才华的诗人才情,还展现了自己作为一个大隋王朝的皇帝所拥有的雄壮豪迈的帝王之气。

其实,登基之初的杨广是一个很有雄才大略的帝王,他不但在几次大战中都获得了胜利,而且还同时进行了众多的超级大工程。比如修建东都洛阳,打造京杭大运河,还在运河沿岸孵化了几十座繁荣的商业城市,这些都是后来唐朝赖以发展的经济命脉。不仅如此,杨广在位之初还宣布减免百姓赋税,所有犯人都免除羁押之苦。

杨广

从这些政策可以看出,最初的杨广是位勤政爱民的好皇帝,也正是因为杨广的这些举措,让南北的距离感大大减少。唐朝在安史之乱过后之所以还能维持150年,其财政收入就是依靠江南地区,东南藩镇是最忠于中央的一部分势力,这个跟杨广当年悉心维护民情有着很大的关系。

杨广的另一个功绩就是重新疏通了被荒废了几百年的丝绸之路,在大业年间,他做到了真正意义上的万国来朝。杨广也用万国来朝的这种形式,大大振奋了被蛮夷欺凌了几百年的华夏民族精神,再次向世界宣布那个辉煌强大的汉王朝重新回来了。

万国来朝是杨广内心深处的一种根深蒂固的骄傲,他认为隋朝是世界的主宰,其它国家都无法与之分庭抗礼,他们应该做的只能是顺从和臣服,并按期进贡从而获得册封与赏赐。或许正是因为这样,他才会不顾一切三征不愿臣服的高句丽,结果就是自己亲手打造的宏伟帝国在顷刻间覆灭。

三征高句丽是隋朝从巅峰到衰落的转折点。杨广的三次征讨虽然打得高句丽主动求和,但也耗尽了隋朝的国力,这个时候的大隋已经变得千疮百孔。“初,九军渡辽,凡三十万五千,及还至辽东城,唯二千七百人,资储器械巨万计,失亡荡尽。”就在杨广班师回朝的路上,他亲眼目睹了农民起义和遍地盗贼的乱象。这个时候的他已经意识到,他杨广已经不可能成为千古一帝,而大隋王朝也有可能亲手毁在他的手里。

“初,上自以籓王,次不当立,每矫情饰行,以钓虚名,阴有夺宗之计。时高祖雅信文献皇后,而性忌妾媵。皇太子勇内多嬖幸,以此失爱。帝后庭有子,皆不育之,示无私宠,取媚于后。大臣用事者,倾心与交。中使至第,无贵贱,皆曲承颜色,申以厚礼。婢仆往来者,无不称其仁孝。又常私入宫掖,密谋于献后,杨素等因机构扇,遂成废立。自高祖大渐,暨谅闇之中,烝淫无度,山陵始就,即事巡游。以天下承平日久,士马全盛,慨然慕秦皇、汉武之事,乃盛治宫室,穷极侈靡,召募行人,分使绝域。诸蕃至者,厚加礼赐,有不恭命,以兵击之。盛兴屯田于玉门、柳城之外。课天下富室,益市武马,匹直十余万,富强坐是冻馁者十家而九。帝性多诡谲,所幸之处,不欲人知。每之一所,辄数道置顿,四海珍羞殊味,水陆必备焉,求市者无远不至。郡县官人,竞为献食,丰厚者进擢,疏俭者获罪。奸吏侵渔,内外虚竭,头会箕敛,人不聊生。于时军国多务,日不暇给,帝方骄怠,恶闻政事,冤屈不治,奏请罕决。又猜忌臣下,无所专任,朝臣有不合意者,必构其罪而族灭之。”

隋末农民起义示意图

大业七年(611年),王薄率领民众在长白山(今山东章丘东北)起义,隋末农民起义终于爆发。刘霸道、孙祖安、张金称、窦建德等纷纷率领农民百姓起义,农民起义军力量迅速发展而日益壮大起来。

大业九年(613年),农民起义不仅遍及山东、河北等地,而且发展到全国范围。在上半年,平原、灵武、济北、济阴、北海等地均爆发农民起义,迅速高涨起来的农民起义给隋朝统治阶级以沉重打击。同年六月,杨玄感于黎阳起兵反抗杨广,隋朝大军从辽东撤回,向杨玄感展开攻击,杨玄感的起兵很快失败了,杨玄感自杀。隋朝残酷镇压农民起义,击败卢明月、张金称、高士达、刘元进,坑杀农民起义军。而翟让瓦岗寨、窦建德、杜伏威、林仕弘等农民起义军则屡次击败隋朝大军,发展壮大。杨广想用血腥屠杀的恐怖政策恐吓人民,把抓获的人都杀死,却阻止不了更多农民起义的出现,反而使更多的人民参加到农民起义军中去,“所在蜂起”,“官军不能讨,以至隋亡”。

大业十一年(615年),杨广北巡长城,“始毕帅骑数十万谋袭乘舆,义成公主先遣使者告变。壬申,车驾驰入雁门,齐王暕以后军保崞县。癸酉,突厥围雁门,上下惶怖,撤民屋为守御之具,城中兵民十五万口,食仅可支二旬,雁门四十一城,突厥克其三十九,唯雁门、崞不下。突厥急攻雁门,矢及御前;上大惧,抱赵王杲而泣,目尽肿。”

杨广

大业十二年(616年)七月,杨广从洛阳去江都。次年四月,李密率领的瓦岗军逼围东都,并向各郡县发布檄文,历数杨广十大罪状。大业十二年(616年)四月丁巳晚上,东都洛阳紫微宫大业殿西院起火,“夏,四月,丁巳,大业殿西院火。帝以为盗起,惊走,入西苑,匿草间,火定乃还。帝自八年以后,每夜眠恒惊悸,云有贼,令数妇人摇抚,乃得眠。”这个时候的他已然变成了一个被挫败得不能再挫败的婴儿。

大业十三年(617年)五月,李渊在晋阳起兵,同年十一月攻入长安,拥立杨侑为皇帝,遥尊杨广为太上皇。“帝自晓占候卜相,好为吴语;常夜置酒,仰视天文,谓萧后曰:‘外间大有人图侬,然侬不失为长城公,卿不失为沈后,且共乐饮耳!’因引满沉醉。又尝引镜自照,顾谓萧后曰:‘好头颈,谁当斫之?’后惊问故,帝笑曰:‘贵贱苦乐,更迭为之,亦复何伤!’”

所以后来他做的很多事情,都可以理解成他变成了一只把头伸进土里的鸵鸟,什么都不想管,什么都不想问。他以一个失败者的姿态,想将自己置身事外。此时的他已经不再是最初那个对自己充满自信的杨广了,而是一个自尊心严重受挫,已经打算不要这条命的一个婴儿。大业十四年三月丙辰日(618年4月11日),杨广见天下大乱,已心灰意冷,无心回北方,命修治丹阳宫(今南京),准备迁居那里。从驾的都是关中卫士,他们怀念家乡,纷纷逃归。“二年三月,右屯卫将军宇文化及,武贲郎将司马德戡、元礼,监门直阁裴虔通,将作少监宇文智及,武勇郎将赵行枢,鹰扬郎将孟景,内史舍人元敏,符玺郎李覆、牛方裕,千牛左右李孝本、弟孝质,直长许弘仁、薛世良,城门郎唐奉义,医正张恺等,以骁果作乱,入犯宫闱。上崩于温室,时年五十。”

0 阅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