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三叛是指发生于曹魏后期,由于司马氏夺权专政,使得掌握军事重镇寿春的统帅先后发生三次反抗司马氏的兵变。这三次分别为王凌之叛、毌丘俭文钦之叛及诸葛诞(?——258年4月10日)之叛。
有意思的是,诸葛诞在王凌、毌丘俭举兵之时,都坚定地站在司马氏这一边,为何他自己最终也起兵反抗司马家呢?是因为忠于曹魏?
曹魏“功狗”诸葛诞汉末诸葛三兄弟虽同出一氏,却分投三国:其中诸葛亮被刘备重用,为蜀汉丞相,是龙;诸葛瑾报效东吴,被孙权信任重用,为东吴大将军,是虎;诸葛诞投奔了曹丕,拜曹魏大将军,是狗。其中称诸葛诞为狗并非讽刺,狗意指“功狗”,为有功的战将。
诸葛诞字公休,琅琊郡阳都县人。初以尚书郎被任命为荥阳县令,后诸葛诞被迁升为御史中丞、尚书,并与散骑侍郎夏侯玄等人交好。后来因为魏明帝厌恶夏侯玄和诸葛诞等人沽名钓誉,追求浮华而免官。魏明帝驾崩后,齐王曹芳继位,并由大将军曹爽辅政专权,曹爽任用夏侯玄等人,又让诸葛诞复职,并出任扬州刺史,加号昭武将军。
本来诸葛诞是得到曹爽的重新启用才重获新生,但很明显在司马懿夺权的高平陵政变之中,诸葛诞明显没有站出来反抗,而是站在了司马家一边。而且有意思的是,诸葛诞和司马懿、王凌都是亲家,诸葛诞的两个女儿分别嫁给了司马懿之子司马伷、王凌之子王广。
王凌
嘉平三年(251年),太尉王凌计划起兵推翻司马懿,另立楚王曹彪为帝,是为淮南一叛。事情被兖州刺史黄华揭发后,司马懿领兵讨伐,并任命诸葛诞为镇东将军,假节都督扬州诸军事,册封山阳亭侯。很明显,两个亲家之间,诸葛诞再次支持司马家!
正元二年(255年),毌丘俭与文钦在寿春起兵,列举司马师罪状数重,并派使者联络诸葛诞,要他招引豫州士民。诸葛诞本身与文钦不睦,便斩杀他们的使者,并向全国宣布二人叛乱。司马师讨伐毌丘俭时,诸葛诞亦率兵前往寿春。及后文钦兵败,毌丘俭弃守逃亡,诸葛诞率先率兵进占叛军的据点寿春,稳定战局。
首鼠两端难逃覆灭王凌、毌丘俭先后起兵反抗司马家,诸葛诞的政治立场非常坚定,都是站在了司马家一边,也因此他得到了政治上的回报。毌丘俭叛乱平定之后,诸葛诞因为长期在淮南驻守,于是被任命为镇东大将军、仪同三司、都督扬州诸军事。
淮南两次叛乱,诸葛诞现在又成了镇守淮南的大将,不论是新掌权的司马昭,还是诸葛诞,双方难免互相提防。诸葛诞见好友邓飏、夏侯玄等先后被诛杀,而王凌和毌丘俭亦被夷灭三族,又不满司马氏兄弟擅权,心中十分不安,于是在当地收买人心,又蓄养数千死士自保。“诞既与玄、飏等至亲,又王凌、毌丘俭累见夷灭,惧不自安,倾帑藏振施以结众心,厚养亲附及扬州轻侠者数千人为死士。”“司马昭初秉政,长史贾充请遣参佐慰劳四征,且观其志。昭遣充至淮南,充见诞,论说时事,因曰:‘洛中诸贤,皆愿禅代,君以为如何?’诞厉声曰:‘卿非贾豫州子乎?世受魏恩,岂可欲以社稷输人乎!若洛中有难,吾当死之。’充默然。”
甘露元年(256年),诸葛诞以东吴有意进攻为由,向朝廷要求增兵十万并沿淮河筑城抵御。而司马昭本来就对诸葛诞怀有戒心,于是在甘露二年(257年)升任诸葛诞为司空,把他调离淮南,看看他的反应。诸葛诞接得诏命后十分害怕,于是发动叛变,征集淮南将士和一年粮食据守寿春,又杀扬州刺史乐綝,派吴纲领儿子诸葛靓到东吴请求援兵。
司马昭
司马昭则率军征伐诸葛诞,并派王基与安东将军陈骞领兵围困寿春;同时,东吴派文钦与全怿、全端、唐咨和王祚等领兵救援,趁王基包围圈未完成而领兵进入寿春城。但随着外围由朱异率领的东吴援兵两度被石苞和胡质等击退,孙綝已退回建业,寿春亦被重重包围,文钦等多次试图突围亦失败。
经过长时间围困,甘露三年(258年)正月,城中粮食渐渐枯竭,诸葛诞与文钦和唐咨于是拼命突围,伤亡惨重,被逼撤回城内。诸葛诞更因为与文钦以往的嫌隙杀死文钦,其子文鸯和文虎向曹魏投降。司马昭纳降二人,最终于二月成功攻克寿春,诸葛诞率领数骑逃出寿春,被大将军胡奋手下士兵杀死,司马昭下令夷三族。“三年正月,诞、钦、咨等大为攻具,昼夜五六日攻南围,欲决围而出。围上诸军,临高以发石车火箭逆烧破其攻具,弩矢及石雨下,死伤者蔽地,血流盈堑。复还入城,城内食转竭,降出者数万口。钦欲尽出北方人,省食,与吴人坚守,诞不听,由是争恨。钦素与诞有隙,徒以计合,事急愈相疑。钦见诞计事,诞遂杀钦。钦子鸯及虎将兵在小城中,闻钦死,勒兵驰赴之,众不为用。鸯、虎单走,逾城出,自归大将军。军吏请诛之,大将军令曰:‘钦之罪不容诛,其子固应当戮,然鸯、虎以穷归命,且城未拔,杀之是坚其心也。’乃赦鸯、虎,使将兵数百骑驰巡城,呼语城内云:‘文钦之子犹不见杀,其余何惧?’表鸯、虎为将军,各赐爵关内侯。城内喜且扰,又日饥困,诞、咨等智力穷。大将军乃自临围,四面进兵,同时鼓噪登城,城内无敢动者。诞窘急,单乘马,将其麾下突小城门出。大将军司马胡奋部兵逆击,斩诞,传首,夷三族。”
诸葛诞反叛的真实原因后世评论淮南三叛,总是习惯于把王凌、毌丘俭、诸葛诞都视为曹魏的忠臣。然而,曹操当年对王凌有从罪犯救出的恩情,毌丘俭当年是曹叡做平原王时的伙伴,他们都和曹魏皇室有着密切的关系,有反抗司马氏的合理动机。而且王凌是准备另立楚王曹彪,以对抗司马懿;毌丘俭则是打着郭太后的旗号,讨伐司马师,剑锋直指洛阳。
诸葛诞
而反观诸葛诞,一会和夏侯玄、邓飏等人依附于大将军曹爽,妥妥的司马家的敌人;但当王凌、毌丘俭举起反抗的大旗,诸葛诞却又站在了司马家一边,拿起了屠刀。因此,不由得让人纳闷,诸葛诞反抗司马家的动机何在?是对曹魏忠心,抑或是为了自己的野心?
其实从诸葛诞的反叛经过来看,他既不是对曹魏忠心,也没有足够大的野心,他只是单纯地想自保。经过王凌、毌丘俭的淮南两次叛乱,司马家对淮南这个地方已经是时刻提防,而诸葛诞自己见识了司马家的狠辣果决,也是心里时刻紧绷。所以当诏令诸葛诞回洛阳为司空,这种脆弱的平衡被打破了,一场乱斗不可避免。“司马文王既秉朝政,长史贾充以为宜遣参佐慰劳四征,于是遣充至寿春。充还启文王:‘诞再在扬州,有威名,民望所归。今征,必不来,祸小事浅;不征,事迟祸大。’乃以为司空。书至,诞曰:‘我作公当在王文舒后,今便为司空!不遣使者,健步赍书,使以兵付乐綝,此必綝所为。’”
诸葛诞没有提出任何的政治口号,只是召集军队、粮食据守寿春,而且还在一开始就派人向吴国求救。从这个角度来说,诸葛诞只是想进行自保,所以当司马昭想要剥夺诸葛诞的兵权,激起了诸葛诞的叛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