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他活着南唐也许不会灭亡,却因叔侄争储被废杀——燕王李弘冀

大圣夫人镕铟儿 2025-02-12 17:35:07

开宝八年(975年),南唐后主李煜在顽强抵抗宋军一年多之后,终于无力回天。准备投降的前夜,李煜坐在寝宫一边饮酒一边对内侍说道:“如果我大哥活着,定不会是如今这样的境地。”内侍垂着头,暗中流泪:是啊,如果文献太子能活到现在,宋军怕是早就被击溃了......

李煜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的后主,是南唐元宗李璟的第六子,也是嫡三子。按照古代“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的规矩,李煜能成为南唐之主其实是不太可能得。他能当上南唐国主,完全是因为最有可能被立为太子的李璟长子李弘冀死的早。

李弘冀,具体的出生年份不可知,根据推断,他应该出生在933年之前,生母是后来的光穆皇后钟氏。

李弘冀的祖父李昪(原名徐知诰),原是南吴权臣徐温的养子,深得信任和倚重。后来,李昪掌握了南吴朝政,累加至太师、大元帅,封齐王。李昪之子李璟得到父荫,在李昪被封为齐王后,立李璟为王太子。

李璟,初名徐景通、徐瑶(李瑶),字伯玉。同平章事钟泰章曾帮李璟祖父徐温杀死张颢,夺得权力,因此徐温将钟泰章的次女许配给义子李昪的儿子李璟。

李璟风度高秀,善属文,钟氏端庄温雅,颇有才情,二人结婚后感情甚笃。在李璟被立为王太子前的两年左右,钟氏生下了长子。

李璟对长子的出生非常高兴,当时民间有传闻说:”有一个真人在冀州,开口张弓向左边。“因此,李璟给长子取名为弘冀。

李璟本人秉性庸懦,爱好文学,但其父李昪则行伍出身,喜欢研究军事弓马之事。李昪觉得嫡长孙应该像自己一样,所以自李弘冀出生后,李昪就经常带着他学习骑射。

李弘冀为人沉厚寡言,还真的随了祖父的心愿,自幼就喜欢舞刀弄枪,研究兵法。李璟的弟弟(即李弘冀的叔叔)李景遂、李景达都是军事奇才,李弘冀没事的时候就跟着叔叔们学习军事,年纪轻轻便具有非凡的军事才能。

天祚三年(937年),李昪称帝,国号齐,两年后改国号为唐,史称南唐。李璟被立为皇太子,长孙李弘冀初封东平公,又加封为南昌王。

李昪在位期间,勤于政事,变更旧法。而对外,吴越国和后周经常侵扰南唐边境。李昪令李景遂、李景达带着年少的李弘冀出征迎战,李弘冀得到了极大的锻炼,逐渐成长为一个不可多得的军事人才。

升元七年(943年),李昪因丹药中毒导致背上生疮,在升元殿去世,李璟随即继位。而当时战事紧张,李璟的弟弟李景遂、李景达手里都有兵权,为了避免因此产生祸事,李璟和李景遂、李景达在李昪梓宫前盟誓,相约帝位兄弟相传。

随后,李璟把自己的长子李弘冀外放留守东都扬州(今江苏扬州),册立弟弟李景遂为皇太弟。此后,李弘冀又徙镇润州,被封为燕王。

李弘冀驻守润州,后周和吴越国趁着南唐帝位更迭之际,出兵攻占广陵、常州,情况十分危急。当时李弘冀尚年少,其父李璟担心他不能应对危局,匆忙间欲召回李弘冀。

可是,众将都认为,一旦主帅临敌逃离,必定军心涣散。部将赵铎说:”燕王虽然年少,但是身为元帅那样重要的身份,是众位将士所倚重的,大敌当前将其召回,那么部下必乱,怎么能回去呢?”李弘冀深以为然,李璟知道后,随即打消了召回李弘冀的想法,大举整兵备战。

李弘冀慨然决定与诸将同守润州,拼死一战,绝不独生。一时之间全军上下士气大振。面对强敌,李弘冀以自己的生命为担保破格提拔柴克宏为前敌主将。众人认为临敌换将不祥,后果不堪设想。

但李弘冀不为所动。柴克宏果然越战越勇,在稳固润州之后,又率兵解救了常州之围,大破吴越军,斩首万级,俘虏了十多位将领。李弘冀考虑到局势危急,不知道对方还有什么举动,就下令把所有俘虏将领全部在辕门前杀死,全军为之振奋,都认为李弘冀的决定了不起。

李弘冀击溃了后周和吴越国的进犯,取得了多场战斗的胜利,名声大噪,在军中威信极高,已经超过了他的叔叔李景遂、李景达。李弘冀的部将们因为李弘冀没有得到太子之位而纷纷鸣不平,轮番向元宗李璟上书,请求册立李弘冀为太子。

皇太弟李景遂见众怒难犯,为情势所逼,只好主动请辞皇太弟之位,回到了自己的封国。李弘冀的另一个叔叔李景达,在和吴越国的战斗中大败溃逃,受到了责罚,也不敢对李弘冀有所置喙。于是,957年,李璟改立李弘冀为皇太子,并准许他参决一切政事。

本来至此,李弘冀只要安心居于太子位,等待父亲李璟禅位或驾崩后继位即可。然而,他却对曾当过皇太弟的叔叔李景遂产生了忌惮,认为只要李景遂活着,太子之位就会存在变数。加上身边一些部将的怂恿鼓动,李弘冀遂对李景遂生出了杀心。

958年,李景遂被授为天策上将军、江南西道兵马元帅、洪州大都督、太尉、尚书令,封晋王。而就在李景遂返回封地的途中,他突然暴毙。

元宗李璟闻讯后大惊,连忙令人将李景遂的遗体拉回宫中,让御医们检查。结果发现,李景遂是被毒死的。李璟于是让人调查,查出来竟然是太子李弘冀派人所为。

李景遂的亲属和部下们纷纷表示不满,更有人根据之前润州之战,李弘冀遇事不经请示,擅自做主一事,对李璟说太子李弘冀藐视皇权,大有篡位的可能。如今李弘冀连亲叔叔都敢杀,保不准将来还会发生弑父之事。

李璟大为惊怒,尽管十分爱惜李弘冀的才干,但仍然将他废去了太子之位,软禁于东宫。李弘冀经此打击,一蹶不振,郁郁寡欢。

后周显德六年(959年)九月的一天,被幽禁于东宫的李弘冀恍惚之间看到了叔叔李景遂的鬼魂,他受到惊吓晕倒,于当日去世。李璟闻讯后颇感伤心,追复李弘冀的太子之位,并赐谥号为“文献”。

李弘冀一番不理智的操作,不仅让自己失去了太子之位又早逝,而且也令南唐接连损失两员大将。从此后,南唐在军事方面再没有能独当一面的良将,国力逐渐衰落。

李弘冀死后,李璟的儿子中没有特别优秀的人才,他反复考察了许久,不知道该立谁为太子。此时,第六子李煜开始了他的表演。

李煜笃信佛教,酷爱写诗作词,不喜欢参与朝政。在李弘冀死后,李煜看准了李璟介怀皇子们对权位的觊觎之心,自号“钟隐”“钟峰隐者”“莲峰居士”,以表明自己志在山水,无意争位。

李璟果然很欣赏李煜这番所为,最终决定立其为皇太子。

公元961年,南唐元宗李璟去世,李煜继位,即南唐后主。李煜对于国事碌碌无为,南唐在他的治理下,国力越来越衰微。

开宝四年(971年),李煜去唐国号,改称“江南国主”,次年又贬损仪制,撤去金陵台殿鸱吻,以示尊奉宋廷。李煜即位以来,广建寺院、普度僧尼,浪费大量资财。其推行的货币改革,加剧了农民的负担,使社会矛盾激化。

开宝七年(974年),宋军大举征南唐,李煜虽坚持抵抗,仍在开宝八年(975年)兵败投降,被俘至汴京,授右千牛卫上将军,封违命侯。太平兴国三年(978年)七月七日,李煜在汴京去世,追赠太师,追封吴王葬洛阳北邙山。

如果李弘冀不因一时头脑发热而做出弑杀亲叔叔的蠢事,他顺利继位,以他的才干,尤其是军事方面的能力,虽不至于让南唐长盛不衰,但至少也能延缓南唐灭亡的时间。

后世有人这样评价李弘冀:“临敌不逃,可见其有胆略;战局混乱,择良将于瞬息,可见其有眼光;以性命担保,与将士同生共死,可见其有决断,精通带兵之道;斩俘虏于军前,大壮南唐军威,吴越为之胆寒,可见其勇毅。 综上可见李弘冀是一位有胆略,有眼光,有决断,有勇毅的王子。”

跟着大圣夫人镕铟姐姐看历史,带你看看你可能不知道的那些历史故事。欢迎点赞,关注,评论,收藏。



0 阅读: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