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妃如姬盗兵符——谁说女子没有忠肝义胆?

大圣夫人镕铟儿 2025-01-18 17:06:42

公元前257年,信陵君找到魏王的宠妃如姬,恳请她盗出兵符以救援赵国。原本以为如姬会因害怕而拒绝,没料到如姬听闻后马上说道:“公子请放心,我必定会把兵符交到公子手上!”

京剧有一部名剧《信陵君》,讲述的就是信陵君为了盗出魏国兵符去拯救赵国,请求魏王的宠妃如姬帮忙,最终成功逼退秦军,赵国得以获救的故事。剧目的名称是信陵君,然而整个故事的关键人物却是女中豪杰如姬。

如姬,战国时期魏国人,华夏族,美丽聪慧且仁孝大义。如姬十几岁时,她的父亲由于得罪了乡中豪强而被杀害。如姬孤苦伶仃,只能卖身为奴。因其容貌艳丽,被魏国安厘王(也称为安釐王)的近侍相中,被选入宫中。

不久,如姬就凭借美貌在宫中崭露头角,得到了安厘王的宠爱。安厘王的姬妾众多,而如姬是最受宠爱的那一个。如姬始终没有忘却父亲冤死之仇,进宫三年间,多次请求安厘王出手相助。安厘王虽然宠爱如姬,也答应帮她报仇,却因各种原因,一直未能做到。

安厘王的弟弟信陵君得知此事后,出于同情,便安排刺客找到乡豪,用杀死如姬父亲相同的手段将乡豪除掉。事后,如姬对信陵君感恩戴德,并承诺,日后若有所求,她定会竭尽全力予以帮助。

公元前257年,赵国的都城邯郸已经被秦国围困长达三年之久。城中可食用之物已经绝迹,百姓为了活命,甚至出现易子而食的惨状。

赵国平原君的夫人魏氏是安厘王和信陵君的姐妹,她为此多次向安厘王和信陵君求救。安厘王起初确实想要相助,还派遣大将晋鄙率领十万精兵前往赵国。

结果,秦王知晓后派遣使者对魏国发出警告:谁敢出兵救赵,秦国就先攻打谁。

秦国的实力在诸侯国中最为强大,安厘王深知被秦国攻打会产生的后果,所以十分害怕。安厘王下令,让晋鄙在邺(今河北省临漳县)停止前进。

平原君和夫人魏氏对此极为忧愁,幸亏平原君的近侍侯生献计:只有盗出魏王兵符才能调兵。魏王的兵符一直放在寝殿内,旁人无法接近。但宠妃如姬最受信任,可以随意出入寝殿,可以请求如姬帮忙盗出兵符。

这确实是个好办法,可是危险性极大,如果安厘王知道兵符被盗,偷盗之人很可能会被处死。如姬只是一个弱女子,面对如此危险又极具难度的事情,她会同意去做吗?

这时,信陵君想起了当初帮如姬报仇之后,如姬对他许下的诺言。但今时不同往日,何况危险性如此之大,信陵君也不能确保如姬会兑现承诺,只好硬着头皮前去试试看。

然而,当信陵君刚对如姬说完,她没有丝毫犹豫,当即点头答应去盗兵符。如姬说:“公子帮我报了父仇,我理当知恩图报。而且,赵国百姓即将面临秦军的屠杀,我不忍心看到百姓们血流成河。所以,于公于私,我都会毫不犹豫地把兵符盗出来,交给公子。”

很快,安厘王就召幸了如姬。待欢好完毕,安厘王沉睡过去。如姬悄悄起身,在寝殿内翻找兵符。她凭借着聪慧,推断出兵符放置的地方,然后将兵符盗出,交给了信陵君。

信陵君凭借兵符调动了晋鄙的大军,一举击退了秦军,解救了赵国。然而,安厘王得知如姬盗取了兵符后,大发雷霆,当即让人把如姬捆绑起来。

《东周列国志》记载,事后安厘王怒骂如姬,如姬说道:“妾父为人所杀,大王身为一国之主,不能为妾报仇,而公子能报之。妾感公子大恩,恨不能有所报答!今见公子念姊之故,日夜哀伤哭泣,贱妾于心不忍,所以擅自窃取虎符,使晋鄙发兵,以达成公子的心愿。妾听闻‘同室相斗者,披发冠缨而往救之。’赵与魏如同一家。大王忘却昔日之义,而公子奔赴同室之急,倘若有幸击退秦兵保全赵国,大王威名远扬,义声传遍四海,妾即使粉身碎骨,又有何怨恨呢?若收押信陵君家属,诛杀其宾客,信陵君兵败,甘愿领罪。倘若他得胜,大王又将如何处置呢?”

安厘王仍然不肯原谅如姬,一气之下将她打入冷宫,如姬从此失宠。后来,如姬依靠信陵君的帮助,从冷宫中逃出。她在父亲的坟前痛哭许久,自认为无愧于国家,无愧于自己的良心。最后,如姬在父亲坟前自尽而死,成全了自己的忠孝之心。

当然,《东周列国志》属于小说,其中不乏虚构之处。但如姬盗兵符救赵这件事却是真实发生过的。历代都认为如姬盗兵符之事是极为忠诚的举动,对她颇为赞扬。

后来,明朝的张凤翼依据如姬的故事创作了小说《窃兵符》,剧作家们也把如姬的事迹写成了戏剧。前面提到的京剧里的《信陵君》,川剧、滇剧中的《铜符令》,都演绎如姬盗兵符的故事。

跟着大圣夫人镕铟姐姐看历史,带你看看那些你可能不知道的历史故事。欢迎点赞,关注,评论。

0 阅读:2